像园丁那样管理

第24章


  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为曹操翻案呢?难道今天的学者比以往1 000多年的老祖宗们更了解事实、更能洞悉真相吗?
  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爱、关羽的忠义和诸葛亮的智慧,事实上已经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一组符号。在他们被符号化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细节与历史资料有出入,例如关羽的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作为学者,当然可以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视线,去做一些细节问题上的考据,但是,请不要忘记了一个学者应该承担的社会道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它再也不会改变。可是,人们对于历史的看法却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今天的人们之所以怀疑刘备的仁爱,否认关羽的忠义,嘲笑诸葛亮的智慧,难道跟那些无良学者的言论没有关系吗?
  请记住刘备的名字
  当曹操在研究《孙子兵法》的时候,刘备也在读《六韬》。这部《六韬》,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管理顾问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武王之间的对话。在这部书里,姜子牙以他洞明世事的智慧,回答了周文王、周武王关于组织文化、管理原则、人才选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书中也涉及战争技术(兵法),但姜子牙强调说,发动战争的动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孟子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如果你是一个得“道”的君子,那么你发动战争的动机就会是善意的,你是为了用战争这种形式去救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那么你的战争就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样,你就会因为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和支持,最后赢得这场战争。
  尽管《三国志》说,刘备小时候“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但他却曾经在少年时期师从一代大儒卢植,得到道德上的启蒙。及至从军,开始研究战争,对战争的理解自然与曹操有所不同。《六韬》的价值,就在于道德上的玄妙,而不是战术上的机巧。因此,曹操一生,长于进攻,却始终无法消灭刘备。刘备一生,总是挨打,却每次都能从逆境中奇迹般地恢复自己的实力。如果他的运气再好一点,谁说他不可以像刘邦那样,成为一个以弱胜强的大赢家?
  2003年“非典”过后的那个冬天,我和一位台湾朋友谈论如何为孩子取名的话题,忽然注意到,刘备的名字似乎大有奥妙。后来也学着用考据的方法去做研究,结果大吃一惊,原来刘备的名和字竟然出自《易经》和《老子》。
  名之为“备”者,乃“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之“备”也。何谓“广大悉备”,乃谓“天、地、人三才悉备”也。说的什么意思呢?《易经》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是天体的运行、地上万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社会活动,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神秘的非物质形态。
  悉备者何?玄德也。那种神秘的非物质形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老子》中说到的“玄德”。什么是“玄德”呢?玄之又玄,谓之“道”也。“玄德”,就是道德的意思。
  刘备名之为“备”,字“玄德”,居然有这样奥妙的学问在其中。如果说,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品牌的话,那么刘备就可以说是一个名如其人的管理者品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古道热肠使得他简直成了天下罕见的圣人。他愿意帮助朋友,朋友也多。他喜欢赞美朋友,也被朋友所称赞。由于他拥有全国最好的人缘关系,以至于有那么多人才愿意与他一起同甘共苦,并最终组建成了一支快速成长的团队。
  可惜的是,当刘备听到关羽被杀害的消息之后,他的道德意识顿时被仇恨严重地扭曲了。刘备要亲自率领大军为关羽报仇,还没有出师,他的另一个兄弟张飞也被部将杀害。于是,刘备越发怒不可遏,气势汹汹地扑向东吴。东吴方面多次派出使者求和,甚至交出了杀害关羽和张飞的直接凶手,并表示愿意退还已经占领的荆州。但是,刘备依然不依不饶,认为东吴的首领孙权才是真正的凶手和仇人,所以他一定要荡平东吴,手刃孙权,方能消除心头之恨。
  当一个人在仇恨的时候,就不再可能有那种放眼天地的视野,也不再可能有那种敏锐的知觉能力。他会变得狭隘而又迟钝,而危险却在悄然来临。对于刘备而言,一个来自于战场的危险,东吴大将陆逊在他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一把火烧着他的700里连营,致使他重演了当年曹操在赤壁的惨败。一个来自于身体的危险,仇恨在伤害他的身体健康,使得他因为“外感时邪”和“内伤七情”患上痢疾。尤其是在遭受惨重失败的打击之后,发作了严重的并发症,并最终过早地结束了他的生命。而他复兴汉室的理想,也随着他在白帝城的病逝而中道崩殂,而变得扑朔迷离。人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我却以为他托付的是复兴汉室的事业。
  由于刘备临终前的忏悔,使得他虽有彝陵之战的过错,但终其一生保持了一个园丁式管理者的仁爱本色。彝陵之战后,镇北将军黄权投降了曹操的儿子曹丕。有人向刘备奏称,黄权是一个叛国的罪犯,而他的家属也应该株连问罪。刘备回答说:“黄权被东吴大军隔离在江北,无法回来,不得已才向曹丕投降的。是我发动的战争,所以这件事不是黄权对不住我,而是我对不住黄权。所以,不仅不能罪其家属,反而要一如既往地优待他们。”
  刘备是一个园丁,曹操是一个渔夫,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曹操的一生,虽然看上去威风凛凛,却充满了惊恐不安,以至于睡不好一个安生觉,总是害怕有刺客寻仇。刘备的一生,虽然看上去坎坷曲折,却有着心灵的安详,以至于他能够总是用“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的方式,与他的员工们坦诚相待。及至于临终,曹操惟恐仇人掘墓,特意嘱咐设置了72疑冢,以至于人们怎么也找不到确切的位置。而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一路陪护刘备的遗体回到成都,安葬于成都市南郊,成为一座完好保存至今的千年古冢。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应在曹操和刘备身上,真是一点不假啊!
  创建一个让人们安居乐业的天堂公司
  刘备为什么要复兴汉室呢?难道只是为了恢复他们刘氏的江山吗?我无法代替刘备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想,既然刘备读过《六韬》,就应该懂得“天下为公”的道理。
  所谓“天下为公”,既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独占天下,也不是用一个利益分配方案让天下所有人来瓜分天下。“天下为公”的意思是说,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任何人都不应该把它全部或者部分地占为己有—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同一片蓝天下,像其他的生物一样,
  过一种各得其所、各得其乐的生活。
  天下最高层的管理者,人们称之为天子。在夏、商、周三个朝代,采用的是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天子的意思,大约相当于西方天主教教义中的圣子或者教皇。他除了管理自己的国家,还需要负责全天下人的道德生活。他自己就是一个国王,但由于他还肩负着天子的职责,所以有权力向其他国家和部落的首领颁布命令。
  从那以后至于宋朝,虽然国王变成了皇帝,国家的版图和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天子的职责却一直在那里。如果皇帝有公心,他就会懂得“天下为公”的道理,并自觉地履行天子的职责。如果皇帝的道德修养不够,私欲膨胀以至于贪婪地占有,公天下也就变成了家天下,而天子的职责也被荒废了。
  有朋友对我说,让皇帝自觉履行天子的职责是靠不住的,因为缺乏监督机制。这种看法当然有道理,因为一个人的专制政治的确风险最大的。可是在正常的状态下,一个人的专制政治也是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与之相反,民主是一种成本最高,效率最差,但风险最小的制度。我以为,管理学的作用就是革除腐败,而不是比较哪种制度更优越。腐败才是管理学遇到的真正难题,无论是一个人的腐败还是一群人的腐败。
  腐败的管理者在乎权力,廉洁的管理者在乎职责。刘备是不是一个腐败分子呢?我看不像。他自己曾经说过:“我的管理风格和曹操不一样。曹操以急功近利,我以宽厚待人。曹操讲究暴力和权谋,而我在乎仁爱与忠诚。由于我遵从与曹操完全相反的管理之道,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也总是能够奇怪地赢得事业的成功。”
  管理风格的问题,其实就是管理者人格的问题。如果你廉洁,你就会懂得爱,你的员工就会热爱他们的工作,并且忠诚于你们共同经营的事业。从管理者的人格出发,到,就是管理学的全部内容。所以我宁可相信,刘备复兴汉室的目的,是为了重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那样的太平盛世,跟天子是否姓刘关系不大。
  战争是无法创造财富的,没有人能够通过战争来复兴汉室。但是正义的战争作为一种革除腐败的“外科手术”,却是复兴汉室的一个前提。刘备不是很好的“外科医生”,尽管他读过《六韬》,但他并不是一个擅长于战争谋略的人。他最终并没有能够平定天下,实现大汉王朝自“光武中兴”以来的第二次复兴。
  在经历了三国争霸和两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乱世之后,苦难的中国人终于迎来了花团锦簇的大唐盛世,天堂公司终于再一次降临人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