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第50章


27日上午,法舰队开始自行放水沉船。驻泊土伦的各舰奉到命令要它们一旦土伦遭到占领的威胁时便自行放水沉船,除非奉到相反的命令方当别论。因此,当德军于27日黎明进入土伦的设防地带时,法国军舰在没有奉到其他命令的情况下,便执行了应变的训令。事实上停泊在港内的每一艘军舰都沉没了。
  法国公海部队司令德拉博德上将不承认德方的论据以为法舰队曾有逃奔盟军的计划,他指出27日晚上每一艘军舰的锅炉都是熄灭的。他还宣称他“从来没有下过任何不向英美人作战的命令。”从法海军每次所表现的顽强的反英态度看来,上述的说明大体上是真实的。
  属于法国土伦舰队留在水上的只有4 艘驱逐舰、3 艘护航舰,两艘差遣船以及约20只小型辅助舰,而这些舰船则完全被德军抢夺得精光。从11月30日开始,德国人方才按照早些时候的协议,允许把意大利的辖区延伸到土伦并答应让该港归属意大利统辖。从此才开始了和柏林方面漫长而厌烦的交涉,来解决有关打捞和修理法舰的问题。德国人认为所有商船(约30万吨)都是他们的战利品,但他们终于把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移交绐意大利海军使用。
  原则上所有军舰都归意大利——这主要由于德国缺乏兵员和装备去配备这些军舰——但某些小舰则不受协定的限制。事实上,所有经过小修便能使用的小型军舰全被德国人留下使用。意大利海军所接收的仅仅是一些经过法国人破坏或经过德国人掠夺而严重损坏的军舰。在短时间内,德国人拥有3 艘法国护航驱逐舰、5 艘护航舰、两艘潜艇和大约20艘的现役的辅助舰。但是尽管有了意德协定,直到12月22日,意海军方才正式接收这些军舰。再则,由于改组土伦造船厂很是棘手,于是有必要把所有法国军舰全都送到意大利去修理。意大利造船厂在赶修意大利军舰的工程上就已忙不过来,何况战争的总形势又是如此不利呢。为了这些以及别的理由,所以当停战协定猝然在意大利实施时,为修复法舰所花费的劳力和费用,在寥寥几艘服役于意海军的法舰身上,一点还没有捞回老本呢。
  突尼西亚的法国当局、少数法国军舰以及陆军部队和海军实行合作。可是12月7日一位德国戈塞将军携带希特勒给法国驻该地区海军司令达尔廉的信,他坐飞机来了。09时50分,戈塞将军发布他所带来的希特勒的命令,要求达尔廉司令把突尼西亚的防御设施、舰船和军事建筑物完全无缺地移交给他。如其不然,则“每一件东西都要炸尽不留,每个兵员都要斩尽杀绝,因为他们将不被承认为正规军。”希特勒要法国人在一个半小时答复,但法方首脑却只花了16分钟便接受下来了。到15时45分,一切按照德方要求办理移交。在比塞大港的法国军舰,只有两艘护航驱逐舰勉强具有可以服役的条件,而它们全被德军所接收。也能服役的两艘护航舰则拨给意大利海军。在7 艘除役的潜艇中只有两艘还具有服役的可能性。少数可用的辅助舰却从未编队,因为在它们被移交给意大利以前就在空袭中给炸沉了。
  实际上,在整个法国舰队中唯一曾在意大利国旗下服过有效军役的是护航舰“拉巴太勒瑟”号和“里维埃雷司令”号以及少数的小型辅助舰。“拉巴太勒瑟”号执行过13次任务,但“里维埃雷司令”号只执行过一次,它于1943年5 月28日被盟军飞机炸沉了。到了1943年9 月8 日驱逐舰“特隆贝”号和“邦特勒”号,护航舰“伊菲冈尼”号和潜艇“勒基恩”号都做好了编队的准备而且已经进行了若干次训练巡航和执行次要的任务了。在意大利南部各港修理的法国军舰,于意大利停战时移交给盟军,而在意大利北部各造船厂的法舰,则或被摧毁或落入德军之手。
  利比亚补给线的末日
  12月初英第八军又复前进,因而意德的后卫部队便按计划后撤。1 月21日他们放弃了的黎波里港,不久便退到突尼西亚去。其结果,12月里只有12,981吨的补给品向的黎波里坦尼亚运送。由于敌人的阻击越来越猛烈,以致损失达52%。于是只有4,093 吨的补给品和2,058 吨的燃油运抵目的地。1 月初准备撤出的黎波里港的命令下达了。因此便只有两艘小船运载487 吨的补给品送到该地区去。在这个最后的阶段里,意潜艇对前线部队完成了不下于47次的任务。这些潜艇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潜艇“斯契埃萨”号和“桑塔罗萨”号便是在执行任务中损失了。
  最后返航意大利的船队是由汽船“曼托万尼”号和护航驱逐舰“贝尔塞奥”号编成的,它们于1943年1 月15日下午离开的黎波里港。由于气候恶劣,人们希望该船队可能避免被马耳他岛的侦察机所发现。可是,尽管气候恶劣,这些飞机却照常飞行。它们于夜里发现该船队,用照明弹来吸引英水面部队从马耳他岛出来。03时20分,有4 艘英舰到达现场并进行炮击。在风浪中颠簸不定的意大利小小护航驱逐舰,几乎无力还击。立即被敌弹引起火灾的汽船却以独一的大炮和机枪还击直到沉没为止。被英舰炮打得寂然无声的“贝尔塞奥”号却不顾风浪险恶进行一次鱼雷攻击。当这一次攻击不能奏效又由于“曼托万尼”号连同全体舰员都已无影无踪时,该护航驱逐舰又复发动一次攻击把最后的两发鱼雷发射出去,然后撤出战斗。
  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坦尼亚之先后撤退,显然引致海军装备之进一步的损失。但许多设施都是到了最后才把每一件有用的东西加以破坏,而且把所有失去战斗力的舰船自行放水沉没之后,方才撤离。班加西港和后来的的黎波里港,都是经过有步骤的破坏和堵塞,使英国人于占领后不能立即加以利用。敌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力方才能得到部分的用途。如上所述的当时情况使一些企图从的黎波里港逃脱的小型舰船得不到任何的保护。有一批小型舰船的确于1 月18日驶离的黎波里港。但从马耳他岛出动的驱逐舰、鱼雷艇、潜水艇和飞机,不甚费力地就把它们所遇到的每一只舰船加以摧毁,使沉没之数约达20艘之多。还有20艘左右则于克服一切困难之后抵达突尼西亚并立即编队服役。
  护航驱逐舰“林切”号的勇敢航程值得特别一提。它从11月11日起由于在空袭中受到严重损害而抛锚在的黎波里港。该舰舰长和半数舰员都因受伤住入岸上的医院。1 月17日因预见的黎波里即将撤退,“林切”号奉到准备自行放水沉没的命令。该舰连一枚鱼雷也没有剩下了,只有一门炮和两挺机枪还能射击,轮机是漏油的,舰体是漏水的,无线电装备是不起作用的,舰用罗经因震动受损已经失去指向的作用,舰上没有一付仪器或引擎能顶事,而且只有一半的舰员还能作战。显而易见,假如该舰冒昧出海,必定会在敌人的第一次攻击下被粉碎的。纵使侥幸不与敌人遭遇,看来它要开到另一个港口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该舰副长终于向幸存的舰员们提出企图驶回意大利的建议。水兵们一致而热烈地响应这个号召。他们准备冒任何危险也强似被迫去亲手把该舰破坏。军官们跑到的黎波里海军司令部去取得离港的许可。“林切”号于1 月18日20时30分在该港的严重的空袭声中起锚。
  该舰总算得到上帝的保佑。20日上午它遭到一架敌机的袭击,但只用机枪的火力就把敌机赶走了。同日下午,有一艘敌潜艇对“林切”号发射鱼雷,又被躲过无恙。到次日由于油柜漏油实际上把舰上的储油全给耗光,而且轮机还有引致火灾的危险。该舰于是把一处双重底的隔舱灌水,由此而造成的舰体倾斜使它能以把船底弯曲部的储油抽出来使用。这样一来,该舰既倾斜又只用单机跛行,竟于当天晚上21时30分到达特腊帕尼港。经过几个月抢修后,“林切”号与其英勇的水兵们再度在航道上执行任务了。
  由于补给利比亚是意大利海军在30个月的战争中之主要的任务,此时最好简略地回顾一下其整个过程的结果。首先而最重要的必须指出在利比亚、在埃及以及最后在突尼西亚的变动不稳的战局,都是直接和作战双方的海上补给线的效果联系起来的。任何一方从来都不能把战争资源之全部潜力运用到非洲战场上去,因为资源在转运途中总得经过海上交通破坏战而弄得七零八落的。由此看来,海上运输乃是非洲战争的关键因素。每一次地面部队的前进都取决于作战一方或另一方补给之充分与否,甚至是暂时的充分与否。
  我们已经看到在30个月的战争中,意大利对利比亚的补给一直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第一年里,敌人对于补给线的破坏,还停留于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内,因而跟着英国人第一次征服昔兰尼加之后,即继之以意—德的反攻,一直进抵哈耳费亚关口。在1941年下半年里,第一阶段的护航战斗发展到使意方感到对利比亚补给有被切断的危险——后来英第八军果然再度征服昔兰尼加。1941年末的战局发生了有利于意大利补给活动的变化,因而在1942年头六个月里意德联军便顺利前进直抵艾尔阿拉曼。在跟着而来的六个月里,敌空军取得如此压倒的优势使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海上补给线终于被绞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