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第58章


可是意快艇几乎每晚都和英美快艇接战,在机枪射程内搏斗。
  8 月15日,第31号和73号两鱼雷快艇从锡拉丘兹港附近夜巡回来,无意中在斯帕提万托角附近和两艘英国大型驱逐舰遭遇,时间是上午05时左右。不顾炮火的猛烈,它们毅然进行攻击,第31号艇以一枚鱼雷击中一敌舰使其立即停止射击。另一艘英舰驶前援救其友舰,意快艇则在毫无伤损的情况下撤出战斗。
  敌人以大量的各型反潜舰艇投入滩头附近,这对意大利潜艇说来,形成了致命的威胁。常常当一艘意潜艇进入攻击阵地之际,十有九次会被发觉,一旦发觉,则百分之九十九会被击沉。可是意大利潜艇艇员们并不退缩。下面这个事实足以反映意潜艇的牺牲精神。那就是英军登陆的头三天中,有4 艘意潜艇在东西西里水区被击沉。
  我们已经研究过,要意大利舰队到西西里岛南部水区去截击敌人的登陆部队其种种理由都是不足取的。可是由于事已至此,那怕这些理由全不存在,单只关于敌方船队运动的情况到达之迟误,本来就足以阻止意舰队及时进入阵地了。关于敌方动态的第一次警报是7 月9 日19时得到的,纵使意舰队一接警报便立即出动,最早也得于7 月11日天亮以后才到达奥古斯塔港地区;也就是说,战斗的滩头阶段已经过去了。还有一个更好的理由干脆把意舰队参战的可能性一笔勾销了,那就是由于它只能通过墨西拿海峡以到达战场。此时这条狭窄的海峡已被盟军在地中海的海空兵力所阻塞,而其力量是远远地超过意大利的海空兵力的。
  尽管如此,海军总部仍然把利用轻型舰群对以新近夺取的巴勒摩港为基地的盟军航运进行袭击的可能性做了研究。由于可用的军舰为数甚少,所以决定只用两艘巡洋舰担任袭击而且在没有海空兵力的掩护之下进行的。(除了由于空军不足的正常困难之外,不用空中掩护也是为了要尽可能保密的缘故。)这两艘巡洋舰必须在黎明之前驶抵巴勒摩港,对在该地区发现的任何船队发动攻击,并在敌方能以任何实力作出反应之前便撤退到意大利海岸去。这一袭击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出敌不意。为此,海军总部下达命令,只有在巡洋舰能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到达目标地区,这种袭击方才可以进行。实际上,这一任务的执行,其唯一的着眼点在于鼓舞士气。因为纵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两艘巡洋舰也不能对西西里战役的结果发生显著的影响。
  巡洋舰“尤金亲王”号和“蒙德库科利”号在奥利瓦司令指挥下于8 月4 日晚上离开拉斯佩济亚港,取道科西嘉岛之西,它们于5 日上午驶抵马达累纳港,当天晚上又复离开,没有让敌人望见它们的运动。可是04时28分当该两舰越过已被美军占领的乌斯提卡岛附近时,它们在黑暗中望见3 艘未被识别的船只的轮廓。意舰开炮射击。虽然有一艘船似乎中炮着火,而巡洋舰的炮声却惊动了全区而警惕起来了。从截获的无线电讯中,奥利瓦司令相信他的军舰已被盟军的雷达网所发觉。此时离开巴勒摩港还有一小时半的航程,因而在该港的船队必定已经得到警报而有所戒备了。这样一来,出敌不意的因素已不复存在,因此该司令便决定取消袭击计划。两巡洋舰随即向那不勒斯港返航,然后再驶回拉斯佩济亚港。在托斯康海岸外的岛群附近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幸无损失。两巡洋舰于7 日晚上安返基地。
  虽然这次袭击是没有结果的,而以研究盟军空中侦察模式为基础由海军总部所制定的作战程序却是很出色的。因此,当第一批两巡洋舰还在返回基地的途中,海军总部便又下令巡洋舰“加里博尔迪”号和“阿奥斯塔”号由菲拉旺佐司令率领立即出动重复执行袭击的任务。这两巡洋舰于8 月6 日晚上离开热那亚港,7 日白天在马达累纳港停泊,当晚驶抵巴勒摩港。但这次盟军的空中侦察在晚上便找到该两巡洋舰的行踪了。据战后所知,当时有两艘美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立即从巴勒摩港出动去截击意舰。事实上,在02时和03时之间,菲拉旺佐司令接到装有雷达的一架德国飞机的报告,声称在巴勒摩港附近望见3 艘“巨舰”并称在圣维托角处望见一支船队。根据这一情报,该司令认为敌人已经有戒备了。再则,当时一阵浓雾遮断了视线,而且“加里博尔迪”号的轮机发生故障。为了这些原因,菲拉旺佐司令认为他的处境使他不能执行袭击的任务,因此便下令巡洋舰返航基地。当它们驶近热那亚港时,遭到英潜艇发射四枚鱼雷的攻击,此时前来迎护的驱逐舰“季奥贝提”号被击中沉没。
  西西里岛上的敦刻尔克战役
  在这期间,西西里岛上的地面战局是向着不利于守军方面发展的,因而,在敌登陆之后两个星期,便可以看出该岛的陷落已为期不远了。此外,盟军如今的战略海空控制延伸到把下第勒里安海和爱奥尼亚海包括在内,其优势迫使意海军不得不把其“前沿”军舰逐渐撤退到比较不受威胁的基地里去。西西里岛上各港每次在地面战斗之后一个接一个地落入盟军之手。如今英美鱼雷快艇开始夜间在墨西拿海峡活动,这样一来,使原来已冒了盟军空潜袭击之险而勉强通过该海峡的意大利舰船,更加不可终日。因此有必要注意一下意大利海军机构的改组情况,因为舰队本身如今确定地要在第勒尼安海和爱奥尼亚海这两个战场上分头防御了。各军舰的现在分布情况大体上符合于事前的安排,因此也很少有什么移动。主要的调动是关于巡洋舰“斯契皮翁内”号从拉斯佩济亚港调到塔兰托港去,因为它是调到爱奥尼亚海上从事布雷活动的。它于7 月17日乘夜在无掩护的情况下通过墨西拿海峡。02时04分,它遭到四只盟军鱼雷快艇的攻击,但巡洋舰的准确射击击沉两只快艇,使第三只发火,从而也迫使第四只逃窜。
  有两艘新建成的潜艇因企图通过墨西拿海峡而遭到损失。它们是“兰莫”号和“罗莫洛”号,艇型较大,航程较长而自给力也较强。它们能装载200 吨以上的货物,原来是设计来担任运输潜艇的使命的。6 月15日晚上,当它从爱奥尼亚海向第勒尼安海转移之际,“兰莫”号在海峡南部被一艘英潜艇的鱼雷击中而沉没。三天后,“罗莫洛”号也在同一海区内被盟军轰炸机击沉。
  一旦盟军能够使用西西里岛上的飞机场,要想用稍大一点的补给船来接济岛上的轴心部队,就成为绝不可能的事了。我们做过几次尝试,都以船只沉没而告终。为此,我们便在墨西拿海峡一带集中了为数众多的小型辅助舰只,让它们不断地从卡拉布里亚海岸和北东西西里之间穿梭往来。至于这些辅助舰只也不得不在盟军不断空袭下活动,那就不在话下了。
  8 月3 日当意德在卡汤尼亚平原的抵抗经苦战而被突破之后,英第八军和美第五军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击并向墨西拿城会师。轴心部队再也不能把一条抵抗线保持多久了。因此,西西里的撤退就在同一天开始。盟军竭尽全力从海空两面来反对这一撤退的实施,但小型的意大利辅助舰,在少数德舰协助下,尽可能地把岛上的军队和装备撤到卡拉布里亚去。在连续不断的炼狱似的空袭下,意大利水兵在意大利海军史上写下英勇的一页。在扫射的弹雨和炸弹破片纷飞下,不断操纵小舰艇,用神话般的奇迹使马达继续工作,用少数防御武器几乎不断地发射。这些水兵冒着每一种的风险并坚持到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就其航渡的次数之多与其所遭到的空袭之猛烈,这次西西里撤退轴心部队的工作,比起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兵情况,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就现有撤退地区之狭窄与空袭强度之远为巨大而言,则此役所冒的风险又非敦刻尔克之役所可比拟了。
  写下意大利海军史的光辉一页的英雄人物是平平凡凡的水兵,领导他们的不外是少数的年轻军官和若干有经验的军士长。在撤退现场的炼狱似的炮火下,一切有赖于船自为战和船员的技巧和勇气。穿梭撤退一直继续到最后一刻。8 月16日,由于英军已经进入墨西拿城,该港处于盟军轰炸机不断轰炸之下,而意大利的工事和装备则已付之一炬,这些小船仍然把留在岛上的意德士兵抢救出来。
  谁能说出究竟一共航渡了多少次数?下述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想像其大概,那就是在两三天内这些小船把70,000名以上的意德士兵和大批装备,包括约10,000辆的各型车辆和17,000吨的军火在内,运到卡拉布里亚去。
  在这次撤退过程中,有15只登陆驳船、6 只布雷舰和一大批更小的船只损失了,实际上它们都是被炸沉的。在空中下雨似的钢雹里,没有一只船是完全无恙的。
  准备工作和第一次的任务
  在考察导向停战的悲剧事态以前,把意大利海军突击小组所从事的种种工作加以详述,是不无道理的。这些小组所写下的篇章,不独昭著于地中海战争的史册,而且也许在一切时代的海军史中都不容忽视。
  意大利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曾研究并设计过若干特种装备,用来在奥地利的港口内进行各种特务活动,尤其是波累港。就这一方面而论,有几个突出的发展值得一述。装有牵引机的轮底的快艇“格里洛”号就能进出于各港的防护阵地,它曾成功地驶进波累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