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灼剑

第一卷 叹零丁 第九十二章 青晨山外讲道理


    云中有山,那山叫青晨,山下九千阶,凡人难近,看得到,去不了,求之不得,是为缥缈。
    凡人不知大山真名,云篜缭绕,偶有天晴,大山显迹,佛光灿灿,世人跪倒,称颂仙迹。
    “这山飞来,那山去,此山不在此山中,歧途,都是歧途!”
    山中有人说话,那人气急败坏,可惜山外无人,仙迹袅袅,那人却是山中一孤鬼。
    某一时刻,藏在山中的“孤鬼”神情微怔,轻咦一声,仿佛见到了真鬼。
    有人出现在山脚,那人一袭黑衣,正抬头怔望云雾,随即听到了山中传来气急败坏的人声。
    黑衣皱眉,有些想不通,想不通自己为何出现在这里,想不通这里是哪里。
    他依稀记得自己入了一个局,甫一入局,就面临选择,他是江元,江元是个惜命的人。
    惜命之人善于选择,所以他们能活,能活的久。
    但他还是震惊于灵山的手段,听闻道禅院中有三十六座石佛,石佛藏有三十六门佛家神通,唯有佛法深厚,慧根灵透之辈方可观像悟法。
    但要悟法,需先破知见障,道禅院从不缺慧根灵透之辈,但是依然鲜有人能破三十六种知见障。
    鲜有人不是无人,江元想起听雨楼的那份下三境的榜单,榜单之中有个无名的小沙弥。
    小沙弥便是鲜有人中的“鲜有人”,他观佛悟法,不见知见障,悟出三十六门灵山不传秘术。
    榜单中写他没有修为,榜单中也写他佛法深厚。
    因为那人是前代道禅院主持身边的起居僧,修行界默认的空见的传人。
    江元收起思绪,看着直上云霄的台阶,看见了属于自己的知见障,是三十六座佛,或卧或立,或笑或哀,或怒目,或敛眉,或合十,或拈花……
    江元下意识的掸了掸衣袖,他有些紧张,但他神情平淡,他向前迈了一步,因为他要开始登山。
    小沙弥观像是为了悟法,所以他破了知见障,江元登山是为了登山,因为身后没有路,所以他只能顺带破了知见障。
    山中再次传出声响,那是“孤鬼”在笑,笑他小小年纪,有些不自量力。
    那笑声仿佛有某种魔力,江元修心,师姐的烹煮之道让他心如磐石,但依然被笑声所影响,还好只是一瞬,笑声便戛然而止。
    因为他见到了第一座佛。
    “孤鬼”依然在笑,他知道山下的少年听不到了,但他就是想笑。
    他很开心,他已经很多年没见到活人了,自然开心,所以想笑。
    但他很快便笑不出来了,因为江元过了那座佛。
    准确的说是绕过了那座佛,所以他便不笑了,此时如果有人看得到,便能在他脸上看到很多情绪,惊讶,疑惑,愤怒。
    他惊讶那个少年如此短的时间便勘破了一道知见障,疑惑那个少年为何能够以如此短的时间勘破,愤怒于那个少年似乎不是勘破,而只是绕了过去。
    绕过去,便是避开,就像是路上的一块挡路顽石,搬不动,所以绕开它。
    而这也是他愤怒的原因,你怎么能绕开呢?你为何能绕开?你凭什么绕开?
    江元并不关心“孤鬼”怎么想,他不懂他的疑惑,知道他在愤怒,也只会觉得这人莫名其妙。
    他只是专注于眼前的事,他在继续登山。
    于是他遇到了第二座佛。
    然后像第一座佛一样,他再次绕了过去。
    山间刮起一阵狂风,仿佛有人无声狂笑,又或是有人无声狂怒。
    青晨山并不是山,它是某个意志的具象显化,知其识,见而不知行,是为知见障,破障便是要既知亦能行,相互印证。
    但是江元两次遇佛,不为印证,而是避而不见,青晨山的意志觉得此人与佛无缘,那么它就不能让他继续前行。
    不能向前,便只剩两种选择,退或者停。
    身后无路,江元自然不能退,破局需向前,所以他亦不能停,山间的风继续愤怒,而江元迎风继续登山。
    ……
    “孤鬼”正在打量山下那个少年,他站在石阶尽头,身前是破碎的佛,那是他的知见障。
    他是江元口中的“鲜有人”,可惜那些佛只是虚无意志的投影,勘破之后并没有高深的佛法神通供他参悟。
    “孤鬼”看且只看到了那少年的骨龄,尚未及冠,所谓成道有先后,达者为师,互为印证,可为道友,“孤鬼”觉得没可能与那少年成为道友。
    因为他太年轻,太古怪,要么是个被老怪物夺舍的倒霉孩子,要么就是个隐藏极深的小怪物,总之不太可能是人,因为凭他的眼光,居然只看出这少年很年轻。
    少年当然很年轻,这是一句废话,但“孤鬼”除了看出他很年轻以外,居然再也看不出其他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孤鬼”在青晨山待了不知多少岁月,但他不是真的鬼,他是一个人,一个被困在山里的人,身为人族,他相信一个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而为了参透这个道理,他付出了自由作为代价,他变成了山里的孤魂野鬼。
    “孤鬼”突然不信邪的伸出手来,他向着山下抓了一阵风,然后皱着眉头放到鼻边闻了闻,于是他的疑惑更大了。
    “这他娘确实是人味啊!”
    他有些懵,挠了挠披肩散发,他想发问,那个少年到底是不是人,或者说那个人到底是不是少年。
    但是没人能回答他,因为这里只有一个人,或者说两个人?
    ……
    ……
    官道旁,草棚里,龙丘南望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他一手拿剑,一手端茶,眼睛看着茶案对面。
    净衍有些无奈,打了一场,胜负未分,眼前之人便突然收手,说有些口渴。
    净衍盘腿坐下,给自己也到了一杯茶,他没喝,只是挑眉看了看龙丘南望手里的剑。
    因为对方曾放出狠话,说不会用剑。
    龙丘南望收回目光,饮了半杯,然后微讽道:“出家人才不打诳语,我是出家人吗?”
    “和尚该杀,但和尚难杀,我用剑杀,用剑砍杀,有问题?”龙丘南望不等净衍说话,饮尽剩余半杯,似乎觉得自己说得极有道理。
    就像吃饭用筷子,拉屎脱裤子,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简单道理,道理有道理,于是放盏的力道便重了些,仿佛是在肯定自己。
    确实是在肯定自己,因为他的脸上带着笑意,笑的有些自信。
    净衍此时有些无言,那些自信有些太没道理,道理都在你那里,我又何必自讨没趣,所以他只说了一句话。
    “再来。”
    这句话是平叙,不是询问,所以显得有些强硬。
    于是两人再次移步,龙丘南望却望着净衍收剑入鞘。
    净衍正在调息,看着龙丘南望的动作有些不解,所以发问:“不用剑?”
    他说这话时,脸上并无表情,自然不是嘲讽。
    龙丘南望罕见的跟他解释道:“凡人江湖有门剑术,叫拔剑术,拔剑术只有一式,以快著称。”
    净衍听了他的解释,更加不解,凡人的剑术如何比得过修士道法快,想不通,便不想,此刻他只知道对方似乎想一招定胜负,他在急什么?
    江元手里有一枚十方乾坤鉴的棋子,龙丘南望便是以此确定他的安危,如今江元入局,隔绝了棋子间的感应,他不清楚江元的情况,所以着急?
    ……
    净衍确实不再想龙丘南望要用凡人剑术这件事,却开始不受控制的揣测他如此行事的用意。
    龙丘南望说了一段话,强调了“快”字,便在净衍心头种下一枚叫“念头”的种子,种子迅速发芽,长成了“得失”的草原。
    因为龙丘南望下山是为了给小师弟江元护道,具体到现在便是为了拖住净衍,或者说让他分心,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所以他便能一心一意,不做他想。
    而净衍设棚,是为了拦住龙丘南望,同时又要分心入局的江元,一心二用自然要考虑周到,因为他对面是七界山的第二传人,更因为他曾败在对方手中。
    他觉得自己当初会败,不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强,而是那时他的身后还有一人,就像如今龙丘南望为了“快”要冒险用拔剑术。
    但净衍不知道,龙丘南望就是故意对他解释,让他更加分心,他一点也不担心江元的死活。
    因为他曾说过,那个局困不住小师弟,他相信江元,所以不担心,所以专注眼前事。
    七界山的传人善于说话,与对手的每一句话或有意,或无意,类似一把剪刀,破开鱼腹。
    烹鱼,首先要去鳞,然后除脏。
    净衍看着专注的龙丘南望,脸色有些凝重,他见过这种神情,今天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在傍剑城外,那次,龙丘南望用同样的神情,在他胸口开了一个洞,然后插了一根草,一根狗尾巴草。
    如今,龙丘南望看的是一尾鱼,他要尝试烹制这尾鱼。
    所以他磨了磨脚下的土,重心下移,扎了个马步,摆了一个江湖把式,左手握着剑鞘,右手虚握剑柄,目光落在净衍身上。
    净衍不知道那是江湖把式还是假把式,他没有被吓到,但是依然警惕,他释放真气,在体表构建了一件袈裟,两件袈裟,三件袈裟…
    袈裟并不厚,但胜在数量多,所以袈裟便成了盔甲。
    净衍知道龙丘南望的剑很重,而他说要用拔剑式,重剑快斩,净衍能够想象这一剑的威力,所以在身前构建了自己最坚固的盾甲。
    但他构甲不全是为了守,他的手里也有真气环绕,那些真气在他的关节处凝结,变成了坚硬厚实的拳环。
    净衍一只脚向前滑了一步,摆了一个拳架,金刚伏魔拳的拳架。
    他此刻才真正像是一个道禅院的布道僧人了,布道僧布道不靠嘴,靠一双拳头。
    因为世间所有的道理从来都不是讲出来的,而是靠拳头打出来的,或许不是所有道理都靠拳头,但道禅院的道理便是拳头。
    净衍的师父是这么教的,他也是这么学并付诸实践的,所以他穿上袈裟汇聚而成的重甲,准备讲道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