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第六百六十七章动向(一)


    居于长安的刘子宽,不是没有想过,有一天崇祯会回来。
    在他想来,新皇朱慈烺在他的辅佐下,已经会成长到一个,让太上皇,再也无法企及的地步。
    然而,在这一天到来之时。
    突然发现,他做出来的一切决定,都仿佛是空中楼阁,一推就倒。
    儒学从新进入了朝堂,尽管包装的不错,被称之为国学。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怎么一回事。
    只是换了一身马甲,里面可是一点都没有变。
    正在书房忐忑不安的来回走动的时候,就听见下人来报,只是在下人还未曾说完话之时,就有人很是失礼的推开了书房的大门。
    「微臣,见过陈公公。」
    刘子宽正待发火。
    想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在他的面前耍威风,就是他这个教谕部部长的权利不够大,可也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啊。
    难道是因为太上皇要回来了,有人按耐不住了?
    只是在看仔细之后,心中就是一跳,态度立刻谦卑了下来。
    陈公公看了刘子宽一眼。
    他在朱慈烺身边,已经有好些年头了。
    见过的朝中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可能够对他谦卑到这种地步的,也只有刘子宽和他提拔起来的那些人。
    心中尽管不屑。
    可是皇上一手安排的棋子,就不得不慎重对待。
    当然,他今日能够破刘子宽家的门而入,也是因为看不上刘子宽的作为,相信刘子宽也不敢因为这件事,说给皇上听。
    至于面对其他的大臣,给他天大的胆子,都不敢这么做。
    人家身正不怕影子斜,他要是上去来这么一下,相信朱慈烺想要保他都保不住。
    「皇上招你觐见,不要耽搁,现在就走。」
    陈公公面无表情的撂下一句,转身就走,一刻也不停留。
    他的目标是成为郑和,田守新,王承恩那样的人的,即便是做不到,也要成为高宇顺公公那样的人物。
    可惜的就是,他遇到了一位,不想成为太上皇一样的皇帝。
    都是这些犄角疙瘩跑出来的,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的儒生们,弄出来不的好事。
    能对刘子宽有好脸色就怪了。
    只是作为刘子宽的为人,可不明白自己是如何得罪了这位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的。
    好在,他对于这位陈公公,看起来也不爽,只是他把心思,隐藏的更甚罢了。
    看起来谦卑的,都快要把自己当做奴才了,可心里则是在谋划着,找到一个何时的机会,让皇上换一个身边人。
    就是如今在大明,太监并不好找。
    因为已经废除了阉割这一种刑罚和制度。
    「臣接旨。」
    刘子宽立刻应下,都没有给府里人交代一二,就随着陈公公向皇宫走去。
    此时此刻,皇上召见他,最大的可能,就是要商量如何应对太上皇。
    这也是他当前最大的一个难关。
    华灯初上。
    如今的长安城,也向当年的紫禁城一样,到处都是路灯。
    若不是已经到了冬季,外面肯定会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刘子宽紧了紧领口和袖口,出门的太急,连一件厚一点的衣服都没有来的及穿上。
    寒风灌进了单薄的衣裳里面,冷的让他差点抖了起来。
    这条通往皇宫的路很长。
    在坐进了马车内,温暖才让刘子宽舒服了一些。
    若在平时,肯定是自己
    走过去的,现在皇上派来了马车,显然就是不想让旁人发现他被召见。
    **
    寒风呼啸。
    今年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没有下雪,若是在顺天府的话,现在的天上,已经雪花纷飞了。
    一处宅院。
    灯火只在一间屋子中亮着。
    从窗户上的影子来看,屋内的人不少,若是别人认为这间屋在外面,没有任何防备的话。
    那么就大错特错。
    在一些阴暗的角落里,可是潜藏着不少高价从军队退役下来的斥候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孙家主,你们从高阳县搬来已经有五年时间了,生意遍地都是,难道也怕这一次远征会血本无归?」
    征讨印-度是大明早就定下的蓝图。
    原本大明的商人们,对大明的军队很有信心,这才有了商人们的前去捡好处的举动。
    有钱赚。
    会不喜欢?
    可现在换成了让诸侯王们带着自己封地上的士兵,先去攻打,能打下多少土地,就按照四六原则分配。
    可商人们对这些诸侯的实力,不是很有信心。
    而且,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明就流传着一句话,说是皇上要攻打更远处的两位皇子的封地。
    在接着,太上皇就回来了。
    「损失一点钱财,对我孙家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我怕的则是,自己的钱财,若是到了最后,不是自己的了。」
    孙铨的年纪也很大了,自从自己的父亲孙承宗走了之后。
    朝堂上的许多大臣们,就很少有和他们孙家有关系了。
    若是不当年最早加入顺天商会,怕是生意会更加的举步维艰。
    商人们是最敏感的一群人,可以在任何的一个细微处,看到会对他们产生的危机。
    除非是自己跳过贪心。
    不然全身而退还是可以的。
    「哎···算我骆家一个,孙家主去哪里,我骆家也跟着去哪里。」
    都是从一个时代过来了,已经经过了最好的时代。
    现在眼看着商人在大明快要走到头了,那么就要寻求出路了。
    远走他乡,在很早之前肯定是不可能。
    因为那时只有大明一个国家,现在则不同了,大明待不住了,还可以走出去,别的封地上也能够生活的很好。
    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往更远处的国家居住。
    不就是语言不通吗?
    找几个语言学者给他们做翻译就会,还钱能够解决的事情,能是事情?
    「你们骆家也不看好这一次远征?」
    另有人不解的问道。
    连续几家都退出了远征印-度的红利,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一次的远征是不是一个坑。
    就像是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攻打高句丽一样。
    人家杨广实在消耗世家的兵力,现在似乎也可以认为是在消耗诸侯王的兵力。
    只要诸侯王的兵力损失太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不用想都能知道。
    收回封地的权利只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是重新分封当朝的有功之臣。
    都是聪明人,什么弯弯绕想不明白,只是无法明着说出去罢了。
    「我们骆家的前家主骆养性,你们是知道的,他老人家在走后,留下来的一句话就是,看王家怎么做,自己跟着继承。」
    骆家在大明,现在也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说话的正是骆养性的儿子--骆祚昌。
    作为长子,没有走上朝堂,只是因为骆养性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蹚浑水。
    少了崇祯作为皇帝,在骆养性的心里,任何人做皇帝,做臣子的都绝对不会安心。
    不过,在骆养性走了之后。
    他的第二个儿子--骆祚久,也就在骆祚昌的安排家,进行了科举,现在才堪堪做到一个小知县的位置上。
    官场不是骆祚昌想象的那样简单。
    努力了这么就,也就这个样子了。
    他们骆家也感受的出来,不过是曾经作为太上皇的臣子,在不知不觉中被新皇给针对了而已。
    每一次在晋升的时候,都是一句要磨练一段时间。
    可人生有几个一段时间?
    而起最近几年,就连生意都有了难做的感觉,不是他违法了,而是在许多时候,官府的订单没有了。
    这还不算晚,三天两头的检查。
    没有事情都要检查点事情出来。
    若是送礼能够解决的话,他肯定二话不说,送出去一点钱财,可没有人敢接啊。
    明摆着新皇在削弱他们骆家,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和皇上对着干?
    就是内阁首辅,因为这些事情,劝诫了新皇好几次,都被新皇满不在乎的压了下去。
    更不要说别人了。
    「王家?这一次朝会,说是想要诸侯王们出兵,只有王家退出了这次盛宴,理由就是封地上还不是很安稳,没有多余的兵力派出去。」
    其中一名后来居上的商会成员,蹙眉说道。
    「这是一个原因,最根本的则是,王家有阚玉树啊,这个人你们应该有所耳闻吧?」
    骆祚昌是见过阚玉树的。
    对于这个大明最神奇的人,没有人不想得到他的一卦。
    只可惜,到现在为止,没有多少人可以让阚玉树出手算上一卦,就是新皇也没有做到,这一点骆祚昌很肯定。
    「大明的神算······」
    「嘶······」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都在算计着财富的多少,那个地方最安全,却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神仙人物。
    只要阚玉树还在王家。
    那么王家就绝对不会走上绝路,只要跟着王家走,就绝对不会有错。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可就在刚刚,没有多少人想到。
    「这么说,咱们是真得要出手一些资产,转移到其他的封地上了?」
    「不能这么说,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肯定是对的,早说了,大明在放弃财产税这一方面,征收可是很重的。」
    「那也倒是,随便折腾一下,就是一半的身价没了。」
    「没了一半的财产,总比一无所有来的强,我决定立刻就出手自己手中的产业,反正我大多数都是在外面跑船运,固定的产业也没有多少。」
    「算我一个······」
    一场商人们之间的聚会,在结束之后。
    很快就有一封加密的卷宗,飞向了锦衣卫指挥的办公处所,接着转到了长安城中的皇宫之内。
    于此同时。
    也有另外一些地方,文臣武将们私下商议。
    诸侯王们的商议。
    也都详细的进入了朱慈烺的视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