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第二十五章 门徒三人行——姜维


    三个人里面蒋琬是承上启下的,姜维是绝地反击的,反倒是费祎其实没有必要说太多。
    有格局,有智慧,而且目光相当长远。
    对外他常年处理外交事宜,可谓是外交不屈,为了团结双方进一步妥协,但是进退有据。
    而且为人还挺有逼格。
    一边儿下棋一遍北御强敌,同样一边下棋一边儿去处理郭家朝政。
    就这逼格满满的模样,不得不说有几分样子。
    他的这幅姿态仿佛是在告诉所有人,他的能力可远不止于此,有种你们倒是给我放权啊。
    你们都不给我放权,你看我闲的都开始下棋了...
    甚至在有人提出来质疑的时候,他也是一副不服不忿的模样。
    诸葛亮依法治国,所以在位期间可以说得上是惜赦了,平素里若是除了什么事情,就算是对你十分的有好感,等闲时间也不会让你们轻松放过的。
    但是到了蒋琬费祎时期,那就是动不动大赦一次了。
    所以便有人找到了费祎,直接开口问道,为什么人家诸葛亮时期就不会这个样子。
    你们看看你们干得事儿,这人进去还没两天呢,你这转手给他放了,这叫啥事儿啊。
    对于这种问题,费祎只是笑而不语,甚至都懒得和他们分辨。
    最后只是似是而非的输了一句。
    我等不遵循诸葛丞相的做法是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费祎姜维两个人共录尚书事,权利都不是一个人的,自然不能和诸葛亮一样。
    这两个方式哪个对重要么?
    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作为继任者,你们这么搞分权,还不让我们说几句了?
    再说了,从这句话也能够看出来。
    费祎在北伐上面肯定也没少和姜维交底。
    或许正式因为这些事情,姜维才忍耐了许多年。
    姜维和诸葛亮的关系已经无需多说了,他真的是无以为报,每每想起来那些话语,他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报答。
    费祎是恩师挑选出来的继承人,所以哪怕他不愿意,哪怕他想要北伐但是得到不到应有的权利和兵马。
    但是他仍然在坚持,再忍耐。
    可就这么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忍耐下去。
    他终于发现事情不对了,因为他五十多了。
    这一刻他仿佛理解了那位从未见过的先帝,那个发须皆白,却没有立锥之地的先帝。
    如果三人给诸葛孔明扫墓的话,蒋琬可以光明正大的说,我尽力了。
    我能力不如你,权利不如你,德行不足,威望不够,无能啊,压不住这个益州。
    至于刘禅要亲政,至于没有托孤这不过就是借口。
    总之就是尽力了!
    费祎也可以说,我也经历了。
    刚刚说话的那个家伙,给我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权力进一步的削弱,这装了一辈子了,我最多也就是享受了享受。
    我有什么可以被说得呢?
    尽力了,就是尽力了。
    但是到了姜维这里,他尴尬了。
    “老师啊,我一没本事做到你那个样子让奸佞无所遁形,让人怀自厉。
    我第二也做不到足兵足甲,调动大将都不够啊。
    第三我也做不到库有存量,内政也不够啊。
    第四我就算是出兵我也做不到全身而退,我治军也不如你啊。
    德不高,文不喜,将不爱,民不尊。
    我好想什么知道当年师父你是咋就能够做到呢!”
    这一刻的姜维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不甘心,所以在这种时候费祎死了,还是死在了刺杀之下,死在了那个叫做郭脩的家伙手中。
    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姜维的方向。
    哪怕是到了现在,费祎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都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
    甚至就连史书上似乎也有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推断一般。
    那么费祎刺杀到底是不是姜维?
    怎么说呢,客观来说看动机,结果了看看谁受利最大,那无疑是姜维。
    当然也有人说是刘禅,这玩意咱就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了。
    这还不如第三种说法呢,曹魏谋算的事情罢了。
    我感觉这都比第二种可能更加的靠谱。
    而为什么很多人都对于这件事情那么在意,那就是姜维作为一个悲情英雄。
    如果说费祎真的是他杀得,那么他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难不成他也是一个伪君子不成?
    其实,我们相比较于去讨论姜维是不是刺杀了费祎,不如真的去考虑一下,就算是真的如此哪有能够如何?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不是真的了解姜维?
    费祎很强,智谋很高,善于外交,善于治理内部,外抗强敌,内保安宁。
    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完美的人。
    就连同他反对北伐都是理由十分的充分的。
    如果树姜维谋划了他的死亡,那么他当然做得不对,但我们没必要非要纠结这个真相。
    因为他是不是英雄这件事情上,没必要让他摆脱费祎被刺杀的嫌疑,他的评价已经很清楚了。
    蜀中多英俊,无出姜维右!
    他就是这么一个执着乃至于执拗的英雄,无需他人证明。
    击杀费祎的乃是郭脩,当然还有人说叫做郭循,不过这不重要了。
    他是西平郡的名人,在很多史书之中都有记载,而他做了唯一一件出名的事情,也就是刺杀费祎这件事情了。
    246年大师兄蒋琬去世,刘禅正式开始亲政,费祎开始正式接班。
    一年之后的247年,大将军费祎和卫将军姜维两个人共同录尚书事。之后249年姜维便出兵西平,有些许收获,其中就有这个当地的名士,郭脩了。
    然后,,,姜维将自己的战利品送给了费祎。
    对,这件事情听上去似乎很合理,似乎很不合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费祎的死和姜维脱不开关系。
    毕竟....你闲的没事给人家举荐什么人才,还是个降将,还给刺杀了个球球了!
    从246年开始,一直到256年,姜维作为北伐的鹰派人物,他在军事上处处受到了限制。
    兵马甚至超不过万人。
    直到256年,情况出现了变化,这个变化也不知道是更好还是更坏了。
    亲政了足足六年的刘禅发现自家的费祎老大哥终于学会了躺平,再也不和蒋琬老头一样吆喝着要北伐了。
    所以一开心,便给了他开府之权。
    用了足足六年的十年,费祎才做到了和蒋琬诸葛亮一样,有了自己开封治事的权利。
    这个时候姜维看着费祎,这心里想来是有些不舒服的。
    毕竟这一刻的费祎官位高,地位高,还开府有了实际的权利。
    而这么一个人偏偏还不赞成北伐,姜维想一想很想知道自己日后该怎么办,难不成还要和费祎直接争论?
    他没资格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当年举荐给费祎的郭脩已经当上了三国史中最扯淡的左将军,然后在第二年就出现了刺杀之事。
    还是纯纯的自杀式袭击,这不得不说是神了。
    所以很多人将这件事情扔到了姜维的身上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毕竟在此之后,姜维天天就是北伐,北伐,北伐。
    但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所以这也算是证明了一件事情,费祎是明白人。
    261年,诸葛瞻和董厥也成为了共录尚书事的地步,樊建出任尚书令,从此在朝堂政治上姜维彻底的失去了话语权。
    从此,北伐虽然可以了,但是成功已经没有可能成功了。
    费祎为什么不认可北伐,说到底其实他并没有说谎。
    费祎说过很多次,他们没有诸葛孔明的那份儿本事,只能是静静的等待着,看看后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本事创造奇迹。
    当然,费祎也没有敢将所有的话都说出来。
    毕竟后半句话不是那么好听了就。
    君主亲政,小人钻营,国力已经逐渐弱了下去,益州派系越来越强大,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些原因也就罢了,蒋琬近乎于用自己的仕途给他们做了实验,此时的朝廷已经不是那个能够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的朝廷了。
    所以这么多的原因在其中,费祎是不会去赞成北伐的。
    但是换而言之,那这件事情就一定会是他姜伯约谋划的么?
    当然不一定,要知道陈寿为人所诟病的是他写史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但是也仅仅是感情。
    他从来不会胡乱捏造,这也是为什么裴松之都看不下去的原因。
    你瞎评论就算了,我就当你给自己的史书注解了,大不了老子不看不就行了么?
    但是你这为了保证你写的东西具有足够的真实性所以你谨慎个没完没了,有的就写,找不到或者没有亲眼看到的,你就不写。
    这你让你们家蜀汉的那群老人们怎办?
    益州好歹是有世家记载的,荆州也有自己的记载。
    刘备早年和关羽张飞两个人满世界的乱窜,没人打得和三孙子一样,这玩意谁给他们记载?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三国志》没有记载任何这方面的东西,当然也没有任何的猜测。
    再加上史官中出了名的春秋笔法,所以这件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谁也不敢说和姜维有关,更不敢说和他没关系。
    自己去领悟去吧,想怎么想,那就在怎么想。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事儿吧其实和曹魏没啥关系。
    因为真的不靠谱,在刺杀的前几年里面魏国那自己都顾不上了,乱得啊,那都没法说了。
    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之变,紧跟着第二年就是大清洗,再一年251年的时候,司马懿挂了。
    结果252年司马昭和诸葛恪死战不断,就这几年的事儿一个接着一个的。
    谁顾得上刺杀的事儿?
    再说了,这事儿曹魏凭啥要这么干?
    刺杀一个敌国大将军,这事儿的确是个好事儿,但是你得看这事儿怎么说啊。
    如果说诸葛亮执政时期,刺杀了诸葛亮,虽然会被骂但是也足以庆祝一番了。
    但是你刺杀费祎,咋地,曹魏是觉得自己内部不够乱,非要让蜀汉也掺和一手?
    费祎结束之后,刘禅会将权利送给益州派?
    别闹了,诸葛孔明的三个门徒还没死绝呢。
    就算是政权给了益州派系,没有了费祎,你以为还有人能够拖得住那只凉州雄鹰?
    你在自己最难受的时候去让地方鹰派抬头,你安安心心的修德政,搞内务,让差距继续拉大他不好玩么?
    所以这件事情是曹魏下手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至于刘禅,刚刚给费祎开府,不管是不是因为费祎的不北伐政策让他感觉到了舒服。
    总之刘禅这种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能站着不走着的主,他是没什么可能去坑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大将军的。
    等到了姜维执政,交情也不够,性格又不和, 对方还得用,这不是纯纯的恶心自己嘛。
    所以郭脩刺杀,的确就只剩下了两种可能。
    第一种姜维谋划的,第二种郭脩自己谋划的。
    毕竟第二种各种佐证看似很多,但仍然也是经不起什么推敲的。
    毕竟这些佐证大多数都是因为曹魏方面的史书,但....
    他一个降将是怎么把自己的刺杀笔迹扔到曹魏皇宫的?
    咋地,那个年代是有隔空传音还是有上传云端?
    再说了,蜀汉就真的一丁点都看不出来?
    那个善养死士的姜伯约就一丁点的准备都没有?
    这恐怕也是未必吧。
    所以详细记载这件事情的是《魏氏春秋》,就那玩意...嗯,他都把刘禅写成傻子了。
    全天下都要杀我,我还很开心的那种。
    至于为什么说不管费祎的死和姜维有没有关系都没事,因为这不影响他是一个英雄。
    读历史是很枯燥的,所以在独立式的时候也可以看一看其他的东西。
    比如我就很喜欢看《哥谭》,里面我很喜欢的就是警察局长戈登。
    他是不是一个英雄?
    当然是,他在那种混乱的环境里面想要去挽救这个城池,哪怕是被自己人轰出去也没有放弃。
    正如少年蝙蝠侠所说,正义的路或许本就是黑暗的路,在一个摆烂的时代里,你想要行走自己的路那就难免要做些自己的事。
    你的心决定了你的路。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