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第四十章 天妒人不妒——周公瑾


    长江天堑在三国当然也很重要,而这个重要除了它保住了江东势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长江之上有那么一场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的大战役,赤壁之战。
    而作为赤壁之战的主帅,江东美周郎自然也被人们所称颂了许多年。
    当然,这位名垂千古的美周郎也真的值得人们如此称颂,因为历史长河之中,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让人如此爱戴的大都督了,也难寻找一个这么称心如意的好兄弟了。
    江东大都督周瑜,这个称呼现在已经不能毫无顾忌的说了,因为很多较真的人都会反驳你。
    周瑜不是大都督,他只是一个有些本事的将领,他也不是孙策最心腹的那个人,他也....等等等等吧。
    他们说得没错,周瑜不是大都督,这个称呼是《三国演义》的罗先生给的,并不是真正的历史给他的。
    包括鲁肃,包括吕蒙,但是不包括陆逊。
    正史上只有陆逊才有大都督这个官职,其他人的确都不是。
    但我们这么叫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名,但却有实,他们真的是江东势力实际意义上的统帅。
    另外,我们也要承认,周瑜的官职很低。
    这和他的本事没关系,是他的两位老大官职就在那里呢,没办法。
    最开始还没有打庐江的时候,他是建威中郎将。
    这个呢,是孙策给他独创的官职,就和当初刘备给赵云,曹操给郭嘉的一样。
    我很喜欢你啊,但是我现在能给你的实在不能让我满意,所以我为了你单独创建一个,让大家知道我对你的特殊感情。
    当然,也正是整个原因,在史书上这个官职是授!而不是拜!
    因为这个官职是作为诸侯的孙策给他的,而不是朝廷给他的,这是独属于孙策的人,所以只能用授。
    对外呢,也就是行什么什么,意思之前也说了,代理嘛。
    再之后为了给他更多的权利,领了一个谷春县长。
    领是什么意思这个之前也说了,不是说他周瑜就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而是在他原有的官职地位前提下,向下管辖一个地方。
    正式开始打庐江的时候,直接以中护军,遥领江夏太守。
    这里面的遥领就不说了,中护军是军中的官职称呼,说白了就是负责全军的选拔监督调度这些方面的官。
    他虽然不是什么偏将军裨将军,也不是什么前后左右这一类的。
    但中护军的权利,进入过社会遭受到社会毒打的人想来也都明白他的重要性。
    之后攻打江夏的时候,他的官职是前部督,赤壁之战的时候直接就是左都督。
    督已经说过了,这就是战时的临时称呼,属于临时指挥官。
    他的巅峰官职也不过就是打完赤壁之后,官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罢了。
    到了他也没混到一个杂号将军。
    可这玩意官职可以代表一切呢,当然代表不了,因为无论是谁也不能说他的权利小。
    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本就说明了他的重要性和权利,是江东最强的几个人之一,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江东基业的奠基人之一。
    当然了,这种说法不是按照血脉来说的,这是按照江东创业的过程来说的。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的重要性恐怕还不及袁术。
    嗯,没错,如果按照这种说法,袁术,孙策,周瑜才是主要奠基人....
    史书记载,瑜长壮,有姿貌,可以说得上是江东美周郎,这个美字用的是没有错的。
    当然了,按照陈寿的记载,可能孙策长得比他还帅气...要不是他有音乐加分的话,他可能还真比不上他策大哥。
    关于容貌这一块,三国还是很吃劲儿的,诸葛亮,荀彧,孙权,孙策,周瑜,鲁肃等等,长得都是很不错的。
    也就是诸葛瑾和刘备长得和人没啥太大的关系,曹孟德被生活压弯了腰....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必须要知道,周瑜和传统意义上的谋士与众不同,他是一个战功卓越的军事统帅。
    是一个能够挥舞羽扇,身穿儒袍何人坐而论道,也能够披甲顶盔,指挥大军厮杀战场的真正儒之大将,儒之统帅。
    嗯,一个知识点。
    诸葛亮的那把羽扇按理来说该是人家周瑜的。
    只不过作为一代儒将,他的战功在群雄璀璨的三国里面那么的不出彩。
    和也让很多网文之中去写周瑜,却有些不出什么真东西。
    作为一个作战的将军,他当然有很强的战场谋略,但是很明显这些并不出彩。
    用一句明言来解释。
    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
    这句名言用在周瑜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除了赤壁之战外,他的其他战略说实话就是属于横推流,倒不是说他不行,而是对手是在太差劲儿了点。
    还没开始,这就结束了。
    再加上他的过早离世让世人多他多误解。
    很多曹魏粉都开始宣扬赤壁之战是曹孟德自己为了天下不让瘟疫横行而点火的。
    说实话,但凡看看史书他也说不出这句话来,毕竟三国第一瘟疫制造大家就是那位曹丞相了。
    他会担心瘟疫?
    如果瘟疫能够让江东的人死绝了,他毫不犹豫给江东来一场!
    但是这种说法的背后就是周瑜的无奈,很多人并不知道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段位的将军
    首先,他是一名统帅,而不仅仅是一名将领。他有着明智的战略眼光和足够的远见。
    他是三国最先提出来帝王之基的人,这是他和鲁肃对话之中出现的。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鲁肃才从一介豪侠一步步走到了帝佐之才。
    同样,鲁肃比周瑜抢在专精,他的战略更加的深入,也更加的容易操持。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周瑜还有最让人钦佩的一个特性,那就是他近乎于无视一切敌人和对手的超强自信。
    甚至可以感染到身边的所有人。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事情,也不要觉得这种事情很中二。
    自信心这三个字或许你还感觉很抽象,那么自信心伴随的往往还有另一个词语。
    士气!
    若是论士气的玩法,整个三国谁能够和江东比。
    当年那头江东猛虎就是靠着无与伦比的士气一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而孙坚的战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人几乎算是单挑了董卓。
    不要说徐荣,他很强,但徐荣锤孙坚的时候,他的士气还没有成型。
    等到孙坚破胡珍,杀华雄之后,他就已经是锐不可当了。
    而周公瑾那无与伦比的士气则是来源于他在江东的连战连捷,以及赤壁大胜。
    加上他本上具备的忠诚,大气,可以说性格打到了一个男人的理想状态。
    用史记里面的话来说,那就是性度恢廓,折节容下,为人大方,深得人心。
    嗯....还有一个雅量高致。
    当年他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程普年老却为他下,作为老将的程普自然是接受不了这件事情的。
    所以他被程普欺负了,或者说小小的阴了一下,丢了他的面子。
    对于这种事情,他明白却不去计较,最后让主动出手的程普反倒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能用一句折服来结尾。
    他能够有如此气度是因为他的兄弟是孙策,是那个锐意进取的江东孙郎,他的心中只会存在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孙家取得霸业。
    最起码,也是二分天下的霸业。
    至于他的大气,这个就和他的家世有关了。
    为什么说周瑜和孙策的交情不容侮辱。
    孙策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他爹孙坚死在了荆州,旧部投靠了袁术,自己一家被赶出了吴郡,什么都没有了,茫然四顾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而这个时候是谁帮助了他?
    周公瑾!
    一个对你不离不弃,哪怕在你最落魄的时候都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这种人当你朋友,你是不是觉得烧了高香了。
    可如果这个人再是天下顶尖儿的豪门呢?
    很多人都说,袁家很厉害,四世三公。
    杨家也很厉害,好多三公。
    荀家也很厉害,名士辈出。
    但周家也丝毫不差,因为他的祖辈,父辈都是大汉尚书令,太尉,洛阳令等等。
    这种家族注定是不起眼的,但你哪个敢说他不重要?
    他和孙策是登堂拜母的关系,这怎么用通俗的话语解释呢?
    过年了,他去孙策家拜年,别人是说过年好,周瑜得跪那磕一个。
    当初孙策最落魄的时候,他收容了孙策一家,甚至用了极重的礼仪去迎接他,甚至在孙策去世之后作为孙家的托孤重臣,作为兵权在我的大将。
    他是第一个,也是带头给孙权行臣子礼的男人。
    哪怕就在前一天,孙权见了周瑜也得先交上一声哥,在孙权走上台阶的那一刻,周瑜也用了最正确,最妥当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主公。
    常年身上带伤但是却对自己麾下的诸多大将多有教导。
    同时面对江干的时候,也说尽了臣子该说的话语。
    蒋干没有中反间计,他是真的用交情去说服周瑜,但是周瑜给他的回答非常的干脆。
    “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这句话说完之后蒋干只是笑而不语,然后回到老曹那里就明说了。
    放弃吧,周瑜你劝不动。
    周瑜是一个很得人心的人,他和江东的那些老大哥们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
    孙策和他登堂拜母也就罢了,他和鲁肃也是知己好友,甚至到了后面也是登堂拜母的交情。
    但是周瑜和孙权不是....不过鲁肃和孙权是。
    鲁肃和吕蒙也是,周瑜和吕蒙没啥太大的关系。
    这么一看....嗯,鲁肃你个中央空调,好过分!
    至于周公瑾那一生之中最得意的一幕,赤壁之战。
    他的确是很晶灿,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
    没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至于这事儿是不是孙权干的....嗯,如果《吴历》说的是真的,那么孙权没死也挺不容易的。
    他那不是借箭,那是他走神划过界了。
    至于玄幻无比的借东风自然也是没有了,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那种时候刮东南风,这玩意是挺难搞的。
    至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是敌也是友,那就更加胡扯了。
    周瑜对刘备集团没啥好感,但是也不至于厌烦,毕竟...刘备不配!
    你看他的二分天下就能看出来,压根就和刘备没啥关系,他就是那种被淘汰出局的。
    至于什么诸葛亮周瑜同时想出火攻计,那就更加的胡闹了。
    那火攻之计是黄盖提出来的,具体怎么操作也是黄盖上的,甚至诈降还是人家黄盖全权负责。
    对于这种好宝贝,周瑜可谓是心疼在乎的很,他当然不会去闲的没事儿打一顿。
    那什么苦肉计的确就是戏曲了。
    同样我们也要承认另一件事,那就是瘟疫。
    很多任动不动就拿瘟疫说事儿。
    的确,真实的赤壁之战所爆发出来的瘟疫要比演义说得更加的严重,甚至是严重的多。
    可还是那句话。
    曹孟德因为瘟疫横行而退兵?
    嗯,或许是。
    曹孟德因为瘟疫横行所以担心波及天下所以才撤兵?
    你是对屠杀大户曹孟德有什么误解么?
    如果曹孟德军中爆发瘟疫,他脑海里指挥出现两件事情。
    其一,我不能死。
    其二,怎么让敌人一起死!
    仁慈?你想什么仁慈?徐州瘟疫,淮泗瘟疫,冀州瘟疫等等等等,这里面哪一个没有他曹孟德的手段在。
    你要和他手瘟疫,如果说这场瘟疫能够让江东的人死绝了,他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最后一名士卒扔到敌人的身边,然后让他和自己一样倒霉才是。
    这才是真正的枭雄本色,你们这种为了天下大局,为了百姓....
    这玩意不是刘备的词儿么?
    曹操爱民,但是他爱的只是他自己治下的百姓,他爱的可不是天下的百姓。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人,从来不会让你后悔,因为百姓对他,也不会有所期望....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