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阳伞

第29章


据专家分析,C4的起爆速度比甘油炸药大约要快两倍,而且是胶泥质,可以自由变形,所以常被恐怖分子使用。这种炸药非民用品,国内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仅仅供自卫队和一部分大学的研究机构使用。据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爆炸案中使用的炸药,在规格和成分上都与国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专家指出,基本上可以断定炸药是从国外带进来的。此外,权威人士认为,在爆炸现场发现的集成电路碎片是无线接收机的零件。如果以上结论属实的话,那么,此案就是国内爆炸案中使用远距离遥控装置起爆的首例。因此,搜查本部认为,就这起案件的性质而言,针对警察厅干部宫坂彻制造恐怖案件的疑点在扩大。目前,警方正在加紧调查炸药的来源和入境途径,加紧对与起爆装置相关的遗留物进行分析。
  我还没有看完报纸,代代木上原站就到了。我下车后,逆着清晨上班族人流,向塔子的公寓走去。虽然现在我不知道那里的情况,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除了警察以外,目前还有人知道她的公寓。我边走边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也没有发现警察在这里安排守候人员。
  我用塔子的钥匙打开房门,进入屋中。昨天我打电话时,这里曾经有个外人,但到现在为止,按说他还没有充裕时间再去配一把钥匙,所以塔子也没必要换锁。现在我顾不上想这些了,除了这里,我没有其他地方可用。我看了一眼厨房的橱柜,那里放了一瓶威士忌。我抬起自己的手掌看了看,与平日的早晨不同,没有颤抖,因为我昨天夜里一直在喝酒,今天早晨我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与平时不同,此时任何人也不会看出我与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我自己一边这样想着,一边站到镜子前照了照镜子,让我失望的是,镜子中的我仍然显得苍老,一个年过四十岁的憔悴男子,典型的中年酒精中毒症患者模样。
  我回到起居室,在电话母机上按下浅井的手机号码。我并没有指望这一次能拨通,但是,话筒里马上传来了浅井的声音。
  “是岛村吗?”听上去感觉到他也有点疲惫。
  “你说过让我给你打电话,可打了几次都没打通。你碰到什么情况了?”
  “当然是有情况喽。”他说,“我正在暗中监视,所以就关掉了手机。只不过没想到要耗费那么长时间。”
  “我想也是。”
  “我又搞到点情报,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我也搞到了点情报哟,我这边你不用担心。望月怎么样了?”
  “他没被抓走。我问过周围的人,从昨天中午起,他已经躲藏起来了。我想,无论如何我们也得见个面。”
  “可我现在还有件事情要干。”
  “那么我们晚上见吧,具体时间你定。正好我现在也有一件事情要做。”
  “我先给你一个忠告吧,警察也许很快就会找你,我觉得你最好把手枪处理掉。”
  “难道警察已经开好单子了吗?”
  “倒不是开好逮捕证了,现在这个阶段还不可能开,但我觉得他们随时会搜查你的家。”
  “这么威风吗?还是因为赤坂警察署那件事情吗?”
  “不,不是。”我正要对他讲从龙那里听来的情况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有人在开门。于是,我对浅井说:“我现在有点不方便了,晚上再说吧,我们在哪里见面?”
  浅井大概也察觉出我这里有情况了,赶紧说:“我们只有在横滨见面,才能保证不受干扰。”他飞快地把联络地址告诉我:日本桥·滨町某公寓。“除了我之外,绝对没有人知道这里。晚上八点钟怎么样?”他最后补充了一句。
  “明白。”我说,“请你把刚才我说的东西也转移到那里去。”
  “那当然。我这个人,对别人的忠告一向是认真对待的。”
  他挂断了电话。我放下话筒时,门也开了,进来的是身穿黑色毛衣、牛仔裤的塔子。
  “你在给谁打电话呢?”她惊讶地问。
  “听了听天气预报,今天全天晴,有明显的大陆高气压,寒冷。”
  “你撒谎的技巧还远远不到家呀!你不会准备点高明些的答案吗?”
  “对不起,我这个人想象力很贫乏。你母亲总是这样说我。”
  她扫了一眼电话说:“好吧,算了。”
  我意外地望着这么快就收兵的她。
  “你好像是空着手回来的,我要的报纸呢?”
  “与你的想象力相比,社会可是进步多了。”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没有再看我,而是把视线转移到桌子上的电脑上。
  “现在有这个家伙了。”说着,她打开了电脑,“所有的报纸和通讯社的报道里面都有,你要看的全部报道都能找到。”
  我呆然若失,她吃惊地看着我。
  “你呀,真这么落伍吗?如果你还想生活到二十一世纪的话,最好学会怎样操作它。”
  “电脑可以干这些事情?”
  “新闻网里有检索报道的数据库。”
  我望着正在操作电脑的塔子,看着她的手的每一个动作。显示器上出现了我看不懂的一些符号。
  “首先,要输入一个八个字的口令,我的口令是5963TOK0。现在你该说‘辛苦了,塔子’,明白吗?嗯,关键词是‘爆炸’、‘新宿’这两个词吧,有了这两个词,所有的有关报道都会被搜索出来。”
  我盯着显示屏,不一会儿,屏幕上就出现了有关报道。这些报道我曾经都看过。我钦佩地对她说:“哎呀,社会居然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是呀,居然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可是我还停留在旧的时代噢。哎,警察没跟踪你吗?”
  “他们已经没有必要跟踪我了。我走出外公家时,还对门口的便衣警察打了个招呼说‘辛苦了’,就像输入电脑的口令似的。他们还以为我是回来取衣服呢。我是坐出租车回来的,身后好像没有人跟踪。哎,需要打印下来吗?”
  我想了想后说:“不用打印,这样看就行。”我不想留下任何痕迹。接着我又说:“你能不能把操作方法教给我?”
  我按照她的指导,开始用一根手指按键盘。确实,时代的进步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发展得太快了。
  我从星期六的第一份晚报开始,把所有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我一边仔细地阅读所有有关的报道,一边记下重要的事项。我向塔子请教怎样变换着报纸的种类。她教给我后,看着我的手指的笨拙动作,叹了口气,摆出一副不再需要奉陪的架势,就不知道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当她再次出现的时候,手上端着一杯威士忌。我一边喝着威士忌,一边浏览屏幕。我把所有的有关报道看完之后,深深地长出了一口气。这时,已经快到下午两点钟了。
  “怎么样?”
  “多亏了你了!我发现了两个教训。”
  “什么教训?”    — 棒槌学堂·E书小组 —
  “第一,我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如此无知,不知道世界上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新东西本来与我的生活是无缘的。哎,这个报道检索最早能追溯到什么时候?”
  “大概能查到一九八五年左右吧。喂,你的另一个教训是什么?”
  “以前我以为所有报纸的报道大同小异,都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并非如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所有的报纸都看一遍,报纸上报道的东西全是片断,就像拼图玩具的一块块散片。”
  “什么意思?你弄明白什么了?”
  “你母亲去中央公园的原因。”
  塔子睁大眼睛,凝视着我。
  “当然,这个推测还需要证实。但是,总算可以说找到入口了。星期六爆炸案发生之后,我马上在附近的一家饭馆看了电视特别报道,我当时只是想知道事件的概况,还想知道那个叫宫坂真优的女孩子的伤势情况,对其他事情并没怎么留意。当时,电视的特别报道正在报道对死者亲属的采访,那些受害者的亲属表情迟钝,饭馆的老板当时还气恼地对我说要换频道。刚才,我又仔细看了采访受害者亲属的报道,遇难的死者很多,不同的报纸采访了不同的人。除去宫坂彻这位公安科长,报道最多的是对那对撇下一岁幼儿的夫妇的亲属的采访,因为人们关注的是失去双亲的幼儿,所以那对三十多岁的夫妇的亲属成了媒体的报道焦点。但是,电视上报道了对一些五十岁左右的女性遇难者的亲属的采访。我看到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少年在接受采访,他在讲到母亲时,总是规规矩矩地称呼‘母亲’,从来不叫‘老娘’或‘妈妈’。如今,这样纯粹的日语只有在海外才能听到,曾经有人发表过文章讽刺这种‘时代现象’。当时我对这些事情感到不好理解,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有三家报纸采访报道过这位少年的事情,他的名字叫柴山守,遇难的母亲叫洋子,五十一岁。其中一份报纸介绍说‘守君曾经长年在海外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那个男孩子是归国子女。你曾经说过,母亲的短歌中有描写归国子女回国后遇到苦恼的内容。我还记得,那个男孩子在电视上讲“母亲与徘句爱好者们”。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曾经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归国子女,可能把徘句和短歌给弄混了,他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你是说,那个叫柴山洋子的女子是妈妈的短歌歌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