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激荡年代

第344章 发表


    再过一些年,一些文人开始走商业化的路线,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商人一开始就被整个社会唾弃,是投机倒把。
    真正允许个人经商,不时1978年,而是在1980年,在1984年之前,个人经商被限制得很死,商人的地位并不算高,经常被满街追着跑,但有不少人羡慕商人的收入,不管是成为万元户成功人士,还是月入三五十、上百块,能养家糊口的普通商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收入都是非常可观的,尤其是农民和没有工作的城市户口。
    但一直有一部分人对商人有偏见,这些人收入通常还不错,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较支持“共同富裕”,觉得商人是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因素。
    后来随着管得越来越松,商人可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原本单纯对商人这个职业的偏见多少夹带了一些仇富、羡慕、嫉妒等。
    洛韵秋明显感觉到了工作人员的偏见,带着几分不悦说道:“现在个体户也是合法的。”
    工作人员立刻反应过来,解释道:“先生不要误会,我只是有些惊讶。”
    工作人员对洛韵秋还是很尊敬的,一直以“先生”相称。
    洛韵秋不想跟工作人员多说:“我们想要拜访一下马编辑,麻烦通知一下。”
    工作人员将洛韵秋和宁晋川领到一个茶水室,又让人上了茶水,这才去通知马编辑。
    马编辑叫马珍茹,一个女编辑,四十多岁,跟洛韵秋书信往来已经有大半年。
    洛韵秋对马珍茹是非常感激的,多次想要拜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这次趁着过年,又要经过芙蓉市,还有充裕的时间,便在拜年的书信中提了出来。
    马珍茹也对这极有文学天赋的作者很好奇,自然欣然应允。 无错更新@
    马珍茹得了消息,很快就大步流星赶来:“韵秋!”
    马珍茹长相一般,带个眼镜,身上带着一股书卷气。
    洛韵秋抬头看见马珍茹,有些激动,赶忙起身打招呼:“马老师,你好!”
    宁晋川也跟着起身,虽然宁晋川跟她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以后可能也不会有太多往来,但这人是洛韵秋尊敬的人,应当给面子。
    “你好!你好!”马珍茹笑着打招呼。
    “马老师,你好!”宁晋川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洛韵秋立刻做了一下介绍:“马老师,这是我未婚夫,叫宁晋川。”
    马珍茹好奇的打量着宁晋川:“你就是晋川啊!在书信里,听韵秋提起过。”
    “听说你给她写了一首歌,叫《最浪漫的事》,我看了歌词,简单、朴素,描写得很贴近生活。”
    “我不太懂音乐,但对现代诗词有点了解,你这词是极好的。”
    “听韵秋说,你是商人,你如果不从商,跟韵秋一样从文的话,肯定也是一个大才子。”
    宁晋川一脸惭愧,他自认没有什么才情,文化水平并不算高,上一世也是因为洛韵秋的原因,看了一些名著,但要让自己动手,那是万万不行的。
    至于《最浪漫的事》,完全就是他抄的。
    作词人是姚若龙,这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他作词的歌曲肯定大多数人都听过。
    除了《最浪漫的事》,还有《下一个天亮》《淋雨一直走》《你把我灌醉》《会呼吸的痛》《最初的梦想》《一眼万年》的歌曲的填词也是他。
    这人才情自然是有的,宁晋川自认比不上。
    宁晋川一脸惭愧,说道:“这……其实,我没有什么水平,跟韵秋比起来,我这还是差远了。”
    “韵秋的文笔和天赋确实是极高,但宁先生的水平也不低,我一直想问问你,你这歌能不能让我们发一下?大家都觉。
    得不错呢。”马珍茹问道。
    宁晋川看着洛韵秋,说道:“这歌是我送给韵秋的,其实远远超出我的真实水平,或许是有感而发才偶得佳作。”
    “这歌既然送给韵秋了,就由她做主,以后的署名权和版权就全部给她了。”
    这虽然没有直接说,却明显带着几分表白。
    若是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洛韵秋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两人私下难免说些甜言蜜语,早有点习惯了。
    当着马珍茹的面,洛韵秋忍不住羞得脸红。
    马珍茹笑道:“宁先生还挺浪漫,韵秋,今天宁先生也在,上次就问过你这个。”
    洛韵秋说道:“我的文笔跟《最浪漫的事》明显不怎么搭,模仿还能写一下,再让我写一首类似风格的,我肯定写不出来,署我的名不太好。”
    “不如这样,我给你们提个意见。”马珍茹说道:“这歌是宁先生为韵秋创作的,不如你们公用一个笔名,算共同发表的,如何?”
    “我没意见。”洛韵秋说道。 _o_m
    宁晋川心里其实是很愿意的,他一直在纠结,这歌曲等到1994年就发行了,自己必须要更早发出来才行:“也行,不如连着曲谱一起发了吧!”
    “这个可以,我来安排,稿费大概有几百块钱,到时候就给韵秋了,宁先生没意见吧?我听韵秋所言,你肯定不会有意见的。”马珍茹笑着问道,多少带了一点试探的意思。
    一首歌发表的稿费一般没有几百,因为洛韵秋现在有些名气,他自己相当于一个金字招牌,所以才能有这么高的稿费。
    至于几百,两百和九百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估摸也就两三百块钱。
    宁晋川对这些不在乎:“这个没问题,不过这歌可能有一点前卫,发表不会有问题吧?”
    1983年在春晚上的《乡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光看歌词,很像描写爱情的,但有人说不是。
    不管是与不是,《乡恋》的歌词并不算很前卫,它上春晚,却被当成标志性的事件,足以说明这时的整体风气。
    马珍茹自然早就考虑过:“最浪漫的事虽然写的是爱情,但歌词不算特别前卫。”
    “你的歌词里面,虽然处处透着爱情,却没有一个爱字。”.
    “现在很多香江和宝岛传来歌曲都比较前卫,虽然没有正规渠道购买,但在民间颇为流行。”
    “我们杂志社发表《最浪漫的事》也是一种尝试。”
    “要是可行,而且受众宽的话,我们以后可能会发一些跟爱情有关的文章。”
    宁晋川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转型。
    马珍茹他们的《芙蓉杂志》明显就在寻求更宽的市场,寻找客户更喜欢的产品,不过他们的产品是文章罢了。
    相比作者这种纯文人,编辑其实也带了商人属性,他们得要了解市场,收的文章也要符合市场。
    市场喜欢看情情爱爱,他们不可能收一堆奇闻异事、乡村故事来发表。
    《最浪漫的事》发表谈妥后,洛韵秋提议道:“马老师,我请你吃个饭吧!我一直感激你对我的照顾,也没有机会感谢你一下。”
    “不不不,这一顿饭我请,我可是知道,好几个杂志社和你约稿,还有出版社想出版你的长篇,都被你拒了,坚持先给我这合作的机会,你是我见过成长最快的作者,现在只要你的拿出作品,很多人抢着要,我心里知道,你照顾我这个老编辑,我又算是地主,这一顿,我请!”马珍茹笑呵呵说道。
    最后洛韵秋拗不过马珍茹,只好答应让马珍茹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