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相公造反啦

第八章 李太玄论道,长孙无忌佩服(1)


    在厢房里面,长孙无垢像献宝一样拿出李太玄用钢笔写下的那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给到长孙无忌看,长孙无忌入眼的是28个写的很小的字,在他的认知中毛笔是不可能写这么小的字的,于是就比较疑惑的问道:“不知李小弟是如何把字写到这么小的?”
    李太玄呵呵一笑,拿出自制的钢笔后说道:“我一直都用不好毛笔,就想着如何做一个更适合书写的工具,最后就做出来这支笔,想着书写就比较方便了。也便于携带和作图。”说完还打开钢笔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一首白居易的《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跃然纸上,当然李太玄写的是楷书,后世用的最多的也就只有正楷了。
    长孙无忌直瞪瞪的看着李太玄流畅的写下这篇诗文,直接把李太玄惊为天人,一为李太玄发阴的钢笔,二为李太玄的文采。
    等李太玄写完后,迫不及待的拿过钢笔,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后,在宣纸上试着写了起来,使用钢笔的感觉比毛笔好了很多,而且还不累人,毛笔用久了手腕就酸的不得了。钢笔就没有这个感觉。
    看完钢笔后几人就聊了起来。
    高履行看着李太玄说道:“李小弟,家住何处,可有考取功名?”
    李太玄:“我家在洛阳西郊的李家庄,未曾考取功名。小弟能力有限,读圣贤书不行,偏好杂学、制造这些。”
    高履行可惜的说道:“李小弟应该多读圣贤书,考取功名步入朝堂啊。杂学小道尔!”
    李太玄一听,心里就觉得好笑,这个时代还真是那样,如同后世记载的一样,读书只会去读那些圣贤的书。对于其他的学说都比较排斥。唉!该死的时代局限性。在后世,这些人连工作的找不到,除了在大学教书。李太玄就是属于那种对文学,对古文献没有一点兴趣的人。然而在现在,却不能变现出来,要不然就会沦为异端了。
    于是李太玄若有所指的说道:“我不这样以为,杂学、制造才是大道,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治理国家也不能光靠圣贤学问啊!”
    高履行与长孙无忌一听就摇了摇头说道:“制造只是奇淫技巧而已,圣贤学问才是治国安邦之学问。”
    李太玄笑呵呵的对着两人说道:“小弟不敢苟同,我有一问,从古到今,王朝更替,战争频发,武器的进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从早期的石器,到后面的青铜武器,再到现在的钢铁武器,从步战到骑战等,这些进步是圣贤学问推动的进步还是制造学问推动技术的进步?”
    说完后又继续道:“国何以安?无不是民能吃饱穿暖不受穷有书读不愚昧而已。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靠圣贤学问?圣贤学问能否让庄稼产量提高还是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肉,还是能让天下百姓都能有书读?”
    长孙无忌一听,就皱起眉头说道:“圣人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圣贤学问,可以阴道,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考取功名,步入朝堂这才是正途。”
    李太玄觉得和他们辩论真的是很烧脑,来不来就是一顿之乎者也的。对于长孙无忌这人,李太玄是真的很想将其笼络在麾下。
    于是问道:“无忌兄看了是对圣贤学问比较理解了。然而,我们面临的国家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情。比如让无忌兄管理一个县,做一个县令,怎么做?”
    长孙无垢:“县令的首要职责就是管理社会、教化百姓,从户籍到民生,从土地分配到税务缴纳和赋役,从案件审理到籍账管理,从教育教化到政令实施。”
    李太玄:“好,就算这些工作你都能做好,你觉得你能面面俱到吗?其实管理好一个县,很难的,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型的国家。首先第一要务是想办法做到让全县的人都能吃饱穿暖,这样就能使全县稳定。不发生动乱等。都能吃饱穿暖,有了稳定的生活,赋税就能很好的解决了。然后的想办法让剩余的劳动力有事情做,能挣到钱,这样作奸犯科的人就会变少。有钱了,那些到读书识字年龄的人就能读上书。大家生活有保障了,就会拥护朝廷,你的政令就能得到实施。对吧?”
    长孙无忌想了一下说道:“对。”
    李太玄:“那你怎样才能让全县的人民过上吃饱穿暖、有钱挣的日子?”
    长孙无忌:“督促农耕。”
    李太玄:“好,就算是田里的出产能保障生活。就能满足这些了吗?”接着又继续道:“农耕要做好,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需要兴修水利?是不是需要更好的耕作技术,更好的良种等。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种植的。”
    长孙无忌沉思良久问道:“依你所言,该如何做?”
    李太玄:“第一,根据所在区域,指导农民种植或生产适宜的物品,发展商业将农民的出产变现。这时又县衙指导与监督,有效避免伤农贱农行为。商人多了就可以将本县的特产贩卖到其他地域。同时带回本县所缺的货物。第二兴修水利,有县衙出面,雇佣本县剩余劳动力,给与一定的粮食或钱财作为报酬,这样就可以让多余的劳动力有活干,挣到钱。避免他们整天游荡。兴修水利的钱哪里来?商人交税,大户出钱。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就应该多出钱。要不就用水收费,不出钱可以啊,以后灌溉土地就收费嘛!鼓励经商后,商人就需要雇工,那就要求他们优先雇佣本县之人。等等这些。这就需要各种人才来管理,懂工程建造的就做本县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官员,懂教育的负责教育事宜,懂经商的管理本县的商业。懂农业的负责管理农业,武力好的负责治安,算学好的负责财政与统计等。专业的人才管理专业的事情,你就负责统筹即可。”
    长孙无忌与高履行听完李太玄的这段话后,都陷入了沉思,李太玄的这番话已经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很难让他们容易的接受,毕竟他们自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饱读圣贤书,考取功名,步入朝廷,为君分忧。
    ,慢慢的长孙无忌刚开始也觉得李太玄所说是大逆不道的言语,然而在细细一想就觉得李太玄说的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于是提问道:“依你所言,圣贤书不就是没啥用了?”
    李太玄一看长孙无忌有被自己带偏的样子,就说道:“也不是,圣贤学问可以作为一个王朝的精神食粮,教会百姓做人的道理学会如何的忠君爱国等。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民族传承的根本,这是一种文阴,一种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发展,需要更多的大儒、大学问者去发展它,并将之发扬光大。而管理国家就需要各种不同的知识,比如朝廷的工部就需要懂格物的专业人才来做,他们才知道刀剑怎么铸造,房屋怎么建设等,比如户部就需要精于算学的人来做,只有算学好的才知道如何去管理朝廷的国库,才知道如何去统计王朝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出王朝的问题,兵部就需要专业的将领来管理。包括我们的学院除了要教会孩子们圣贤学问,也要教会孩子们其他知识,教会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毕竟能步入官场的读书人只是少数。而圣贤学问适合教育,而教育也不能全是圣贤学问。”
    一时间,长孙无忌和高履行变得沉思起来,今天李太玄的一番话,深深的动摇了他们过去对学问的认知。
    长孙无忌满是佩服的望着李太玄,总觉得面前这个年龄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家伙,眼里总有一抹掩饰不住的沧桑。那完全不符合年龄的学识与谈吐,让长孙无忌的感觉总是怪怪的。
    长孙无忌在沉思了一会后问道:“李小弟,今年应该不足14吧,是在哪里学到了这么多圣贤学问之外的学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