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一八六章   官家


    “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崇元殿上,待礼部侍郎窦仪宣完禅让诏书之后,赵匡胤回身落坐皇位,忍着心中喜悦,目光扫过两班百官,缓声言道:“归德军治所在于宋州,朕就以‘宋’为国号,诸卿以为如何?”
    未待百官应答,殿外突是传来一道斥喝声,接着只见一名兵卫身形跌落在殿门廊道前,在数名兵卫持刀缓缓后退中,常山、孟小虎身形顿然出现,二人怒目而视殿中诸人片刻,便为一左一右分开在殿门口两侧而立。
    赵匡胤与百官惊愕之下,年未三十的符太后牵着八岁大的恭帝步入崇元殿。
    两班站立的百官一阵面面相觑,旋而皆低下头来,不敢作声,刹那间,殿内空气但如凝固一般,悄无声息。
    坐落在皇位上的赵匡胤脸色数变,数息过后,方为站起身子,疾步行下金阶,对着符太后身形略是一躬,执礼言道:“大宋官家见过大周太后。”
    虽说‘官家’就是指皇帝,但以‘蒋济万机论’而言,‘官家’的含义是指受万民拥戴推选而生的帝王。赵匡胤如此作谓,正是指自身的帝位得至禅让而来。
    符太后熟读经书,自也听出赵匡胤的意思,脸显讥笑之色,“大宋官家?你是说这帝位是得至我儿禅传?嘿嘿,本宫且是问你,本宫何时下诏禅位了?”
    赵匡胤心恐诸州节镇兵马闻讯赶来勤王,早为使人假借符太后之名写下了禅让诏书。在常山与孟小虎带江秋白遗体离去之后,立马领百官到崇元殿,将捏造的诏书宣读,但等议出囯号,就立马使人诏告天下。而有了禅让的诏书,皇位便是名正言顺了,但使有人不服起兵反抗,届时倒是成了造反之举。
    此下未料符太后会来殿如此见问,赵匡胤一时不知如何应答,目光顿然投向百官,只望有人来应对作答。朝上百官心知宣读的禅位诏书是为捏造,又想是有愧于郭荣,见赵匡胤望来,却是纷纷垂首避开目光。
    但在此时,赵普出列应道:“官家受六军拥戴,众望所归,但想大周太后也是知晓人心所向,又恐打扰大周太后寝休,群情激昂之下,是为由礼部代劳制诏。”
    若非符太后亲为授意下诏,便是有篡位之实,赵普以众望所归、群情激昂为由强词作答,却是把赵匡胤预先捏造诏书之举,说成百官意愿所求。
    “恐扰本宫寝休未起吗?群情激昂?”符太后冷笑一声,盯着赵普言道:“你是何人?有何资格代表百官、代表天下人心如此作言?”
    此下也可谓是新朝未立,百官皆未受封,赵普的职位只是归德军节度使掌书记,论官佚只是八品。若说赵匡胤皇位是拥戴而来,以赵普眼下的身份,自是不够资格代表百官请愿。
    赵普一愣之中,赵匡胤应道:“赵爱卿是为我大宋谏议大夫。”
    谏仪大夫是有响应民情之责,但可诉求人心所愿,赵匡胤情急之下,却是立马给赵普安了身份。
    “哦?!”符太后冷冷一笑,“那可是敢随本宫去问问京都百姓、问天下百姓,看看他们心中所向是我大周,还是尔等所谓的大宋?”
    “我等百官已可代表民心所向,大周太后何必移驾出宫相询?”赵普应道。
    符太后瞄了一眼赵普,缓步行到并肩而立的范质、王溥身前,望着低首不言的范、王二人片刻,“你二人身为百官之首,但有一人率领兵士与赵贼一战,天下臣民便知赵贼是为谋反篡位,此下想来已是有人领兵勤王了。本宫问你二人,可是对了起先帝所托?”
    听得符太后以‘赵贼’见称,赵匡胤脸色顿为青、白变化。垂首而立的范质与王溥,互瞄一眼,脸显愧色,跪身而拜,以头俯地,却是未敢作答。
    符太后叹了一声,“可惜江大人不图虚名,若使他愿承先帝遗命,为我大周枢密使,但想赵贼所图也是难成。”
    郭荣临终之际,有意让江秋白入主枢密院,但江秋白终是不愿接受,仍以光禄大夫闲职奉事。他看见百官下拜认赵匡胤为帝,心知青龙峰灵穴已真正认赵匡胤为主,大周龙脉大运已无可能回归,心中悔恨难当之下,便为自断心脉而亡。而但若他有宰辅身份,是会打乱赵匡胤的布局,这一点却是才智过人的江秋白从未想到。
    符太后但不知佛劫事由,无意中的感叹,却是使赵匡胤听得冷汗顿生、暗道万幸。但想倘使江秋白有宰臣身份而引兵反抗,即使夺下了开封,却是会让他有了谋反罪名,届时诸路节镇兵马便是有了讨伐理由,这帝位自是难保了。
    符太后言语一顿,目光转而投向赵匡胤,“你打算如何对付我母子?”
    赵匡胤是生有杀了符太后母子之心,但也非打算是眼下时候,待听得江秋白临终所言,担心真得有人寻来做玉石俱焚之举,却为打消了杀害符太后母子之念。
    此下听得符太后见问,迎了一眼她轻视的目光,忍住心头怒火,转身步上金阶,负手面对皇位,便为思索起来。
    但想若让符太后及恭帝移居在外,人心未定之下,但有可能会被心中不服的节镇兵马接去拥立,却是后患无穷。而将符太后留在西宫,孟小虎、常山必是会随护左右,却也使自己日后寝食难安。
    一番衡量之后,赵匡胤转过身形,言道:“朕虽受百官拥立,得有至尊大位,其中亦承世宗皇帝恩泽,大周太后的礼制享有应如原初,自可居于西宫,逊帝年幼,应随大周太后身侧……诸卿以为如何?”
    百官闻言互视一眼,齐为躬身言道:“官家圣明。”
    众人奉事朝堂多年,皆善于揣测君意,在赵匡胤对符太后见礼时以‘官家’作谓皇帝,已为明白赵匡胤的心思,是为表明自身皇位是受百官拥戴而来。此下自不会违了赵匡胤用心,便是将‘皇上’改以‘官家’作称。
    符太后用鄙视的眼神环视一下众人,冷笑一声,也未作言,牵着恭帝缓缓行出大殿,身形在大殿门口廊道上一顿,望向赵匡胤,“待与先帝守制期满,本宫自会移居房州,你且好自为之。”
    未待赵匡胤作答,便领着孟、常二人往西宫而去。
    郭荣驾崩已为半年,按制守丧是为二十七个月,但想只忍耐年余煎熬,赵匡胤心头一松,望向范质,“范爱卿,王爱卿,两位卿家且速去治堂,将大周太后诏书使人宣告天下,以安人心。”
    “微臣遵旨。”范质、王溥领旨而去。
    “石爱卿先为代行大内点检之务,布署禁中诸卫人马事宜……”
    石守信略一迟疑,言道:“那孟小虎、常山与五十名余神虎营卫如何节制?”
    赵匡胤一愣,沉吟片刻言道:“孟、常二人想是会随护西宫,守卫人员应如寻常轮值一般,倒是不必去节制他们,麻烦之处在于他们的宿营安置……”
    “但若官家不要求他们退出宫中防卫,对于宿营之事,臣以为可在外城寻个地方让他们落脚便可。”
    “若能如此,最好不过,落脚外城若是不愿,内城也可,切勿与他们起了事端。”赵匡胤但知眼下不能招惹常山一众,便为吩咐石守信小心行事。
    “微臣明白。”
    “但有诸多要事且待明日再议,诸位爱卿且先为退去治堂行事。”赵匡胤言道:“匡义随朕回去接母后入宫。”
    ………
    午时将到,赵府书房之中,当听到符太后闯殿质问之事时,赵杜氏脸上喜色一敛,“未料符太后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胆色,虽说丧制期满后会去房州,但这近两年时日居于宫中,恐是会与我儿生乱。”
    “此下杀是杀不得,唯以寻法安抚了。”赵匡胤苦笑道。
    赵杜氏沉吟未语,目光转到赵匡义身上,凝视片刻,突是笑道:“可使赵普前去大名府,与符国丈提亲,让他将符家六女嫁与匡义,一旦联姻,想那符太后便是不会为难我儿。”
    赵匡义一愕之中,赵匡胤言道:“我此下取了皇位,使他失了国丈身份,而他对世宗皇帝也是忠心,但想心中是会有恨。若使不允,却是会折了我天家威严……”
    “嘿嘿,以气节而论,我儿以为符彦卿可是比了上冯道?”
    赵匡胤一愣之中,赵杜氏笑着又道:“自后唐以来,他也算是拥兵一方的人物,后唐、后晋、后汉国破,你可是见到他领兵反抗过取而代之的帝王?”
    符彦卿与冯道二人同是历经四朝,期间朝代更替,手握重兵的符彦卿与一介书生的冯道皆是臣服于每个朝代的帝王。而在坊间之中,冯道的气节已是为人所不屑,赵杜氏将二人相喻,话下之意却为指符彦卿更是为贪生怕死之人。
    “失了国丈身份是会使他没了颜面而心有所恨,但若让匡义娶他六女为妻,却是使他又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以为娘看来,他反是会转恨为喜。
    而他手握天雄军重兵,且是大周国丈,对我儿取代大周都不为反抗,那些想为世宗皇帝抱不平的节镇将领,我儿认为他们会做何感想?”
    但知赵杜氏所言有理,赵匡胤心下一喜,“母后圣明,儿臣即着赵普去为……”
    赵匡义心中一急,“那青青怎办?”
    “为娘当日以为江秋白不会自尽,而你与青青有了婚约,常山对元朗也不为见恨。但此下看来,却是为娘小看了常山、孟小虎对家国大义的信念,对世宗皇帝的忠心。”
    赵杜氏一叹,“以常山使人射杀元朗来看,你认为他会让青青嫁你为妻吗?青青对于世宗皇帝、江秋白的敬重你是知晓,若她知道是元朗取了大周天下,逼死了江秋白,你认为她还会与你情投意合嫁你为妻?”
    “可青青已是怀了、怀了孩儿的骨肉……”
    “哦?!”赵杜氏顿为一愣,瞄了一眼脸色平静的赵匡胤,略一沉吟,言道:“眼下当以大局为重,你当与符太后的妹妹先结良缘,若使青青对你不舍不弃,届时再迎入门与她名份。”
    赵匡义正待作言,但见赵杜氏脸色一肃,心下一叹,“孩儿遵命。”
    赵杜氏目光转而投向赵匡胤,“我儿得了至尊大位,诸镇节使心生不服者有之,但大势所趋之下应可使他们不敢生事,唯李重进此人,以为娘看来,终是难以安抚,应尽快除去。”
    “儿臣也是有此思虑,待看他接到禅位诏书是如何反应,若使他起兵反抗,我便使人征讨。”
    “若他按兵不动,待日后伺机起事呢?”
    “日后伺机行事?”赵匡胤眉头一皱。
    “世宗皇帝一代英主,但使朝堂皇风卓然,人虽逝去,余威犹在,江南、吴越、荆南实为臣服。而今我儿立朝……至少来言,南唐想是不会臣服了。
    李重进勇谋皆俱,此下坐镇扬州,对于我儿心有不服之下,但知我儿势大,必不会冒然起事,以为娘看来,他会暗中图谋与南唐结势,待他日我儿征伐南唐之时借势而起。
    而他亦有威望,又骁勇善战,一旦与南唐结势,为娘但恐日后朝中有人见风使舵与之呼应,却是后患无穷。”
    “那母后的意思?”
    “待这几日将诸镇节使安抚之后,我儿可下旨将李重进调往青州之地,青州非为重镇,即使日后反事,但可轻易灭之。他若不允,当以抗命不遵见责,逼他造反,借时就有理由征伐于他。”
    “会不会将他逼了投靠南唐,或南唐以图收复淮南诸州之下,届时趁机与他结势而起?”
    赵杜氏摇头道:“李重进事忠之人,投靠南唐绝无可能。而李景此下纵是生了收复淮南之心,不知我大宋人心团结如何,即使与李重进暗有结盟,为娘料他也不敢明为相应。
    反是会用李重进反叛作为试探,看看我儿天威如何。届时我儿当亲征扬州,灭了李重进,但可使南唐知道我儿厉害,重为臣服我大宋天家。”
    赵匡胤点了点头,“母后所言甚是,儿臣不日就付诸而行。”
    ……
    初五卯时三刻,萧慕云、常青青等人来到莫忘岛东边岸口,准备乘舟离岛去往灵秀村,在赵永安解去船缰之际,薄雾中但见一艘渡舟出现,却为杨老汉载着裴管事而来。
    未及渡舟靠岸,裴管事凌空纵起,落身岸上,目光扫过一脸惊疑的众人,叹了一声,“陈桥兵变,大周易主,江先生、江先生他……”
    “啊?!”萧慕云亡魂但生,“江师叔他如何啦?”
    常青青亦是惊道:“江大人他、他如何了?”
    “江先生他自断心脉而亡……”
    萧慕云一把揪住裴管事衣袖,厉声道:“是何人使兵士哗变害了我江师叔?”
    “是赵匡胤这狗贼,带兵回京,严秋、宫少文两贼谎称江大人已是投靠赵匡胤,带人诱使、逼迫百官臣服,江大人悲愤难当,但为引恨自尽。”
    “是赵匡胤?!严秋、宫少文怎生出卖江师叔?”萧慕云一时惊呆。
    “罪过,罪过。”明无合什道:“当日楚先生但有所疑,却是因为他阻止世宗皇帝岀兵青龙山,而对他消了疑心,真是天意难违。”
    诚如明无所言,当日武望博,华千行身死,郭荣悲愤之下想发兵挖空青龙山,寻出智苦等人报仇。赵匡胤怕龙脉被毁,图谋成空,才拼死相拦,却也使楚南风消了对他的疑心。
    珠泪盈眶的常青青哽咽道:“那我兄长与小虎哥他们、他们如何?”
    “常大人与孟大人倒是无恙,老朽能知晓内情,正是从常大人口中得知。”
    常青青心神略定之中,只听身侧的青娥喃喃言道:“赵匡胤?!点检做、点检做?”又见青娥突是倒退两步,旋而跌坐地上,悲呼一声,“是我害了珂雪,是我害了珂雪呀……”
    “青姨,怎为如此说法?”常青青心头大震。
    萧慕云引身靠近已被许闻香扶起的青娥,“此言怎讲?难道珂雪之死跟这赵贼篡位有关?”
    青娥微微点了点头,目光投向神色惊疑的常青青,哽咽道:“珂雪她、她想是为赵匡义所害……”
    心下又为大震的萧慕云,一把扶住几欲跌倒的常青青,“青姨,且先回院中再说。”
    青娥点头之中,萧慕云已为扶着脸色苍白的常青青向岛内行去。
    众人来到岛上的厅屋落座之后,青娥擦拭着泪水言道:“去年先帝北征之时,我随珂雪与严秋他们一起押送军药去阵前,其中还有各地送与先帝批阅的公文。
    行到澶州驿站时,已近天黑,又逢大雨,众人便是在驿中落脚。那时装有军药、公文的车马停在驿站西院,而因押送的人员众多,我便是与驿中的女仆挤在西院一处厢房中休寝。
    约是过了子时三刻时分,我内急起夜,打伞去了茅厕,当回到西院之时,但觉装有公文的马车之中似是有人,惊疑之下,回到房内,便为戳破纸窗暗中窥望。”
    这青娥当日带着几月大的苗珂雪投身药王谷之后,皇甫秀自也传了苗家武学让她修习。十余年间,却也让她修得固元境身手,听力自也不凡。
    “待有一会,便见一道身影下了马车,那时恰有闪电亮起,却为让我看清那人是为赵匡义。但见他未为蒙面,我只道他夜半中来检查马车是否漏雨,也自未放在心上。
    待到了宁州阵前,亥时之刻,我随珂雪将熬与先帝提神的汤药,端送到先帝行帐之中,只见先帝手拿着一块刻有‘点检做’三字的木牌,对严秋、宫少文作问:“四方公文送到京中,先由宰臣阅览后才为送与朕批复,这木牌若为范质等人看到,当无可能不作任何注明,就将它当为公文送来,应是有人在途中混入,你二人仔细想想,押送途中是否有可疑之处?”
    严秋应道:“臣等一路落脚之处皆是在驿站,亦遣有营卫严以看护,但若有人将此物放入马车上公文箱中,应是会为营卫发觉。”
    先帝听完之后,也未也追问,便是让严秋二人退下。我那时心有所觉,却也不敢胡言,随珂雪回到营帐后,便将那晚所见告与。
    珂雪听完之后,但有惊疑,言道:“那木牌尺余之长,‘点检做’三字从上到中间,下面但可再写上两三字,空之不写,是意犹未尽,但有所指…青姨,你认为下面会是何字?”
    我为浅识之人,自不敢胡乱猜测,便是摇头说是难猜,珂雪那时又道:“若是匡义将此牌置入,其用意何在?‘点检做,会不会是说点检做乱?此下点检职位是张永德张大人所居,难道匡义发现了张永德有不轨的苗头,未敢明言之下,用木牌刻字提醒皇上?”
    我一时惊疑,“皇上英明之主,若是匡义真的发现张大人有不轨之处,何不实言与告皇上?”
    珂雪摇头道:“张永德是皇亲国戚身份,匡义他兄长赵匡胤是殿前都使,若是皇上不信,便是有中伤张永德,替赵匡胤谋取点检之位的嫌疑。”
    我但想珂雪所猜不差,便问:“那当如何是好?”
    珂雪略为迟疑一会,言道:“我去与匡义打听事由,若是他不便言岀张永德不轨之事,我让他日后告与青青姐姐便是,由青青姐姐禀与皇上,皇上必是会相信。”
    珂雪话一讲完,便是要离帐而去,我正待随行,珂雪却道:“此事事关重大,但由我一人寻去相问便是。对于在驿站看见匡义进入马车之事,你但假装不知,除青青姐姐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言与。”
    “过有一刻功夫,珂雪转了回来,未待我相问,便为言道:‘问了匡义那木牌可是他所放,他却是摇头否认。当我说那天是我亲眼所见他从马车出来,嘻嘻,他眼中惊色一闪而过,却是说上马车是为了捡查是否漏雨。想这小子狡猾,青青姐姐或可使他实言,我就不与追问了,只能回京告与青青姐姐再说了。’”
    青娥言语一顿,泪水又为纷涌而下,悲泣之中,拿起案上的香帕擦了擦泪水,望向常青青,“回到京中已近戌时,想是一路奔波的缘故,珂雪晚膳也未食用便是回房休寝,而郡主你在那日夜间却是为柳贼掳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