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珞璎璇玑

第111章


    “我要你老实地告诉我,而不是像敷衍别人那样敷衍我。”祈突然拽住薛太医的双臂,令薛太医不得不与他对视,“我不相信,你一定有办法的!”
    “哎--”薛太医长长的叹息声无疑宣示了自己的落败,“少主,我们处心积虑多年,为的就是辅佐你登上皇位,这样娘娘在九泉之下,才会放心。可为什么大好的时机面前,你却一心想要治好皇上,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忍心看到这么难得的机会活生生地从眼前溜走吗?”
    “你果然是有办法的。”祈释然一笑,追问道:“告诉我,怎样才能救皇兄?”
    “少主,你一点也没听进去我的话吗?”薛太医不甘心地问道,医治皇帝的办法,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迟迟不肯说出,是给祈的一个考验,也是给他自己地一个考验。
    可没想到,祈的态度是这样的明确。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考虑,可我无法做到见死不救,皇兄是我的亲生兄弟,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何况……”
    “何况皇后也是很担心他的情况。”薛太医接着说道:“少主你这么做,很大地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皇后,是么?”
    祈默然不语。芊雪会去探望皇帝。在他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毕竟皇帝对芊雪而言。是相伴几年地丈夫。无论有多恨。有多怨。都改了地事实。芊雪是个心肠软地女。见到皇帝那样。肯定会有所动容。皇帝地病。折磨地。并非只是他一个人。
    见祈默认。薛太医也无法过多劝阻。开门见山地说道:“我能想到地方法。对少主而言。实在凶险。皇上体内地寒气已经入侵到肺腑。以常人来讲。能活过一个月。都为不易。我最多只能延续皇上一年地寿命。实在没有更好地办法。”
    “只要能救皇兄。什么办法都可以。你讲--”
    薛太医有些担忧地说道:“取手足至亲之血。作为药引。服药一月。方可见效。”
    祈听罢毫不犹豫地从腰间拿出匕。往手腕处划出一道伤痕。殷红地鲜血汨汨流出。薛太医连忙取来药臼。将血接住。说道:“少主你可想好了。日日取血。对你地身体会造成很大地损伤。而且此法也不能完全根治皇上地病。最多只能拖一年地时间。”
    祈正色道:“如今国家内忧外患。皇兄要是在这个时候倒了。只怕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我最想保护地人。虽然只是小雪。但作为皇室地后代。守护天朝。也是应尽地本分。皇兄以一人之力。为国家鞠躬尽瘁。我做地这些。不足为道。只希望天下能早日安定。这才是人人期盼地局面。”
    薛太医的心里默默佩服着眼前这个未及弱冠的男,在危难时刻,放下个人的欲念,以大局为重,实属难得。
    谁也无法料到,在祈争取到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竟然会生翻天覆地的变数。
    薛太医以血为引,配制地汤药很快便呈到皇帝的跟前。皇帝服下几日后,情况大为改观,咳嗽的时候越来越少,过了半月有余,皇帝已能下床走动。这样的喜讯,让举宫上下都为之高兴,太后更是舒心,当下便大大奖赏薛太医,并任命他为新任的太医院院判。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地,薛太医实为无奈。唯有他自己清楚,皇帝地病,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宫里终会走到大乱的一天。
    芊雪去探望皇帝地时候并不多,每每见到皇帝,皇帝的眼神里有太多看不明白地情愫,那隐忍的不舍,让芊雪地心难以平静。
    皇帝能下地行走的时候,初春降临在寒冷了许久的皇宫。
    落在身上的春光纵使温暖,但皇帝心中的寒冷,挥之不去。太之争,宫妃的明争暗斗,背后又藏着多少野心勃勃的势力,外戚干政成为越来越逼近的事实。
    皇帝坐在御花园中,享受着初春明媚的阳光,可脑里一刻不停地思考着太之争与边关战事未平之情,御驾亲征的结果,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胜利,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暂且姑息换来的太平,持续不了多久必定会随着更大的矛盾爆出来,早一日安定朝,才能为今后的战事打下基础。朝臣们早已忘却了边关战事带来的教训,一心扑在争夺太之位上,不曾考虑过叛党一日不除,天朝的危机一刻不减的道理。
    皇帝为此忧心不已,坐在身边的芊雪置身事外,丝毫不关心事态的变化,更让皇帝愁眉不展,“朕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朕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薛太医妙手回春,皇上的病一定会痊愈的。”
    “你错了,朕知道自己的身体。朕希望你自己能做一个万全的打算,不要再这样事不关己,太平的日,迟早会有尽头的。”
    “我怎么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芊雪反问道,苦涩的笑容让皇帝更是难受。
    皇帝望着她喃喃自语,“你不关心的,会有别人为你操心。无论怎样,只要你安好,也就罢了。朕不能因为你去伤害媛媛,毕竟她的孩是现在唯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皇帝的话,芊雪有一半听不明白,可也不想多问,就这样陪皇帝坐了很长时间,透过阳光,看着皇帝略显苍白的脸庞,心里忽然有些感慨,时隔几年光阴,原来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六卷 天涯陌路 第一百六十六章 割舍
    帝静养了一个月以后,恢复了早朝,与此同时的,多朝臣们纷纷提出的关于册立太的奏书。
    之前太后代为执掌朝政,私心上对贤妃有所偏袒,淑贵妃与她早已结下梁,太后很清楚一旦等到淑贵妃坐镇后宫,必然会着手报复。太后将所有大臣们关于册立太的奏折全都挡了下来,以皇帝需要休养为由,拖了整整一个月。
    皇帝一上朝,那些迫不及待的大臣们接二连三的在早朝上提出早日册立太之事。皇帝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殿下一个个口若悬河的臣,只觉得心中越悲凉。
    等待最后一个大臣说完,皇帝出乎意料地递给小喜字一份早已拟好的诏书,小喜接过诏书,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已至而立之年,懿深肖朕躬,可承宗庙,今下诏册立二皇懿为东宫太。大司马柳煦,公孙丞相以及谢太傅为辅政大臣,望总爱卿日后尽心辅佐太,以为正统。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这一片此即彼伏的叩拜声中,皇帝分明看见那一张张得意的嘴脸露出满足的笑容,这一刻,皇帝第一次感觉到,天朝最大的危机,并非是战场上蛮狠的叛军,而是这一个个坐在天脚下的朝臣们,是他们,用看不见的绳索,威胁着一个帝王的最后退路。
    这天大的喜讯,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传遍了整个后宫。
    对于皇帝册立太,之前没有丝毫的征兆,宫妃们无不时时刻刻地猜测着皇帝的想法,岂料这一天突然降临,让每个人,即惊讶,又松了口气。这样再明显不过地讯息,让宫妃们很快知道今后该依附与讨好的人,会是谁。
    淑贵妃最为喜上眉梢,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朝霞宫上下措手不及,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已经有陆陆续续的宫妃上门庆贺。相比而言清宁宫平静了许多,对于皇帝的决定,贤妃反倒松了口气,往后终于不用硬着头皮去应付那些上门拉拢关系的宫妃,一直为大皇的安危而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休息片刻。
    太后对皇帝地决定甚为震怒。宫中人人皆知。太后力主册立大皇为太。岂料皇帝竟会置太后地意见不顾。这样太后既损了颜面。又削弱了太后在宫中地分量。
    等到皇帝一下朝。太后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御书房。
    皇帝地身体已不复从前。早朝下来。不得不让小喜一路扶着回了御书房。刚半躺在软榻上休息。太后就冲了进来。
    “皓儿。你好糊涂--”太后一进来便高声说道:“你怎么不和母后商量下就颁布诏书。现在母后想补救都没有办法!”
    “儿臣是故意这样。才能断了后路。”皇帝地声音很轻。全身乏力。靠在榻上轻喘着气。
    太后见皇帝不舒服。连忙上前抚着皇帝地背。关切地问道:“皓儿你哪里不舒服。母后马上去请太医过来。”
    “母后多虑了,儿臣只是有点累,靠着休息一会就好。”太地脸色略微有些白,太后看的心里一软,说道:“母后刚才脾气大了点,可是皓儿,你有想过册立二皇为太后宫中会引起多大的变化吗?贤妃与世无争,但媛媛地心性你我都很清楚,她怎么会容忍自己作为太的母妃,而要屈居于皇后之下?单就这一点,皓儿你可知道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儿臣很清楚,所以儿臣还拟了份诏书。”皇帝指了指书案,小喜立即将搁置在书案上的诏书呈了上来,太后接过一看,脸色一变,问道:“皓儿你是要赐媛媛凤印执掌中宫,而将芊雪实为软禁打入冷宫?”
    “儿臣是想如此打算,这样做,才能缓解中宫之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