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黄金都去哪了


    荀彧的建议,短期内会带起一波交易大热,但也只能持续几年时间。
    不是刘襄不看好民间的工匠技术,而是瓷器和琉璃的烧制,是有硬性标准的,窑温必须超过一千两百度才有可能成功,想要烧出精品,温度得达到一千四百度。
    即便大汉已经普及煤炭,难度也是很高的。
    那些人顶多烧出一些原始的青瓷,或者是粗瓷大碗之类的粗劣之物。
    将胎体烧透,达到质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刘襄的几个瓷窑,依靠的是预热鼓风技术和焦炭。
    或许预热鼓风能被摸索出来,可焦炭是不对外销售的,那是高炉炼钢所用的战略物资,民间是接触不到的。
    几年之后,热情消退或者赔得太惨,就会有大批的人退出瓷器行业,由此带起来的商税增长,必然会回落。
    治标不治本呀。
    这个道理,荀彧清楚,可他不擅长商务之事,委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袁涣也是个不精通商业的,他的办法是加税。
    「涉及百姓生活之物,自然不可妄动,但丝绸、瓷器、香料、珠玉之物,动辄十倍之利,大商、富豪利欲熏心,行为愈发跋扈,致使奢靡之风大盛,当课以重税,即能充实府库,亦可遏制不良之风。」
    这话没毛病,如今的大汉,奢靡斗富的风气已经出现了苗头。
    西域商路刚开通的时候,需要重利才能引导商人去开拓行商路线。
    由此诞生了一批富豪。
    这批人不太安分。
    现在,大汉的商队已经踏出葱岭,商路连接到了安息帝国,确实需要规范一下了。
    柴米油盐酱醋,这些民生物资只收大宗交易的交易税,是十五税一,在汉朝来说,这个税率并不高。
    朝廷内部一直有给食盐加税的声音,因为这是自古以来就证明过的,非常有效的,增加税收的手段。
    但让刘襄否了。
    东边沿海的海盐,内陆的盐池,还有益州的井盐,产量很高,成本很低,卖出之时已经提高了价格,这是朝廷专营,利润不低,再课以重税就过了。
    大汉将近四千万百姓,几百万头牲畜,再加上制做酱料、腌制咸鱼咸肉,每年消耗的食盐超过两亿斤,现在市面上一斤盐大概是两到三钱,成本不及十分之一,朝廷在其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每年三亿多钱的收入,不能再贪心了。
    他不想看到百姓吃不起盐的事情发生,也不想看到私盐泛滥。而食盐涨价,也会极大的打击渔业的发展,特别是近海捕捞,他们的主力商品就是咸鱼。
    盐涨价了,咸鱼也得跟着涨,出货量必然走低。
    利润降低,从业人员赚不到钱,自然得转行,恶性循环之下,近海捕捞必定萎靡。
    这个行业是有不小的危险性的,不赚钱,谁干呀?
    所以食盐的税率是绝对不能涨的,那些民生物资也不能涨。
    刘襄沉吟片刻,大汉的商税极其粗糙,自己也确实没有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前经济的商税税率。
    这事难度不低,主要是没有专业的人才。
    「如今之商业,日趋繁荣,且一日胜过一日,商税征收不能再遵循旧例,需要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前形势的章程。
    曜卿所言,不无道理,各色商品确实该分类征税。
    依朕之意,柴米油盐酱醋,还有麻布、皮革、毛料、木器、漆器、染料、草药等等民生物资,不增加税率。
    酒、茶、糖、香料等非必需品,可小幅增加税率,暂定为十稅一。
    至于丝绸、瓷器、玉器、宝石、珍珠等等奢靡之物,要大幅增
    加税率,暂定为五税一。
    以上非固定不变之永例,要在实际征收之中,加以总结,最终制定出符合大汉商业流通的税法。朝中百官尽可畅所欲言,或有启发而未可知。」
    「陛下英明!」两人齐声赞颂。
    荀彧开口举荐:「启奏陛下,糜子仲精通商业,不若将此人召回中枢,署理商税事宜。」
    糜竺这些年一直在西域,致力于商路开拓,成果斐然。
    刘襄对于此人还是很满意的,当即下令:「传诏,召糜竺回京,提为户部侍郎,晋爵左庶长,以酬功绩。」
    虽然话里没有明说,但君臣三人已经认定了这次税改,特别是商税改制的主事之人,就是糜竺了。
    大略章程和主事之人已定,可大汉凡事都要讲究个师出有名,意思就是想做事的时候,你得先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引导舆论,否则事情难成。
    所以,税改得找个由头。
    「新年大朝会,朕会提倡简朴,整顿朝堂、民间。那些不安生的大商富豪,派人去惩戒一番,以此为由,趁机推出商税改制。」
    刘襄想了想,这种事非常适合满宠这个酷吏,吩咐道:「此事,由刑部尚书负责。」
    袁涣笑而不语。
    荀彧轻叹一声,陛下可真是知人善用,那些在西域攫取了巨额财富的大族子弟,碰到满伯宁这个酷烈之人,有得受了。
    不过跟他没什么关系,那些不知敬畏的愚蠢之辈,整治一番也好。
    事情商议完毕,两人随即告退,身为大汉宰辅,诸事缠身,忙得很,没功夫留下来陪着皇帝唠闲磕。
    两人走后,刘襄对商税的思考并未结束,无论是收割富户,还是分类征税,税款是涨了,可商业规模并未扩大。
    他始终认为,做大蛋糕才是最重要的。
    若想扩大商业规模,商品的制造能力,运输的便捷性,适量的钱币,商品的倾销地,缺一不可。
    他前世不是什么商业奇才,更不是经济学家,那些运营和金融套路全都不熟,所以只能做笨功夫,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上做文章。
    他相信只要自己搭建好了平台,会有大把的人才冒出来引领风潮。
    产能没必要盲目增加,倾销地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摆在眼前的就是交通和钱币。
    修路、疏浚河道、造船、开拓海路,这些年就没停过,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各个州郡农闲之时小规模的征发徭役,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便好。
    黄河大堤和开发两湖还没完成,不能再弄大工程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铸币一直在开足马力,每年十亿的往外放钱,现在已经有七十亿钱在市面上流通,再加上有将近五十万斤的黄金辅助交易。
    虽然还是缺钱币,但已经慢慢的走出了钱荒。
    话说,刘襄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东汉的黄金变得这么少了呢?
    要知道西汉「多金」,是历史学家的共识,黄金库存数额巨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属罕见,可以说为历朝之最。
    《魏晋南北朝史》记载:「西汉初期,黄金的应用总量在百万斤以上。」
    新朝王莽整顿府库的时候,也有七十万斤的黄金储备。
    怎么到了东汉,少了那么多呢?
    董卓和曹操可没少挖坟盗墓,再加上自己抄了那么多世家豪强,为什么黄金只剩下不到五十万斤了呢?
    都特么去哪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