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六百二十八章 变天(下)


    到达皇宫时,钟繇不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但等候之人,也差不多到齐,唯有曹操等寥寥数人未至。
    四周官吏,无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后方的大道。
    “钟公,昨夜可睡的安生?”
    一道声音从背后响起,钟繇转头,便见神色有些亢奋的杨修,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侧。
    “德祖啊!”钟繇招呼了一声,望了眼泛白的天色,  道:“如何安生啊!朝廷之于内外,变化多端耳!”
    杨修看起来昨夜一夜没睡,双眼布满血丝,  他望了眼旁侧站立的世子曹植,还有一侧的世子曹丕,道:“钟公当保重身体,三世子昨日还与修论道,钟公学识渊博,为政方明,乃朝廷之所以仰仗……”
    年近六旬的钟繇,身体很是硬朗,但心情却是悲催。
    朝廷之于局面下,汉室之失,只在朝夕,他奋斗了大半生,最终还是要归于曹氏,那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鸿沟,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但又不得不接受。
    杨修在旁论之,钟繇思绪不觉飘远,岂能不明白杨修之意。
    在曹营众人的推崇下,曹操称帝,乃是必然。接下来,必将面临另外一个问题,正是曹操之下的储君。
    曹丕与曹植,近月来,两兄弟表面关系依旧亲密,但各方投效势力,正是涌动之间。
    而在继承人方面,自回到邺城后,曹操时常加以考教。
    曹丕有司马懿等人献言献策,曹植则是有杨修等人谋划,两人皆争相赢得曹操之心。
    而这里面,若有名士之属,能多加美言,至少能于曹营继承者之争上,取得一定优势。
    但朝内重臣,无不是政治经验丰富之辈,  加上曹操正是壮年,  虽有病疾,  但权势于手,谁又敢这般站队,将自身给陷进去。
    杨修在拉进关系间,后方大道上,传来马蹄声,乃是魏王曹操于一行上百亲卫护送下,到了。
    杨修急忙回归原位,钟繇耳边也恢复了情景,他看着天空的鹅毛大雪,心叹道:“真是多事之冬啊!”
    ……
    “陛下,时间到了,该是上朝了!”
    刘协今日穿着庄重的冕服,他坐在案几处,望着窗户,不觉间有些出神。
    在许都的这些年,颍川也常有下雪,但绝对没有像邺城今岁这般大而又漫长。
    “陛下!该上朝了!”
    当内侍的声音,再次于耳边响起时,刘协才站起身来。
    近几年来,他的黑发,以可见的速度白了下来。
    他正是而立,但却因时常处于深宫,给人一种沧桑迟暮之感,就像这大汉天下。
    如今便是这大汉朝廷,他刘协也难以再保住。
    奸相曹操,终是决定,把最后的遮羞布给扯掉。
    想到昨日半夜,他无奈拟下的禅位诏书,刘协双目不觉发红。
    “大汉因朕而亡,朕便是死后,又有何颜面,见太祖皇帝,光武皇帝?”
    ~
    皇宫外,一身黑色冕服的曹操终于下了马车,他抬头看了眼密密麻麻的朝臣,还有左右站立的禁军,目光眯了起来:“一切可都准备妥当?”
    “回曹公,一切准备妥当。”
    一旁回话的,正是早早到来,于此等候的司马懿。
    “善!”
    曹操大步向前,目光平视着前方,一股霸气从周身散发,让人突生一种膜拜之感。
    在他来到群臣最前,于侍从的唱喝声中,带领着众人,往大朝会之所而去。
    跟随在后的众臣,议论声早就停歇,直盯着前方那个身影,自晓在见证历史性的一刻。
    当以魏王、大丞相曹操所领群臣,到达殿内后,时辰已到,天子刘协才踏入,并一步步走到高位。
    感受到下方臣子们的情绪变化,刘协心中即是感叹,又是冷笑。
    “便是这大殿中,还有几人心怀汉室?
    可惜啊!一场大雪,刘皇叔,终没有杀来邺城,否则,又怎会有今日曹贼之张狂?”
    刘协闭上了眼,回味又是感叹。
    当他再睁开眼时,许是殿内的沉静,让许多人目光皆望了上来。
    “陛下!”
    旁边的黄门侍郎郑发,再度出言提醒道。
    于众人注视下,刘协渐渐站起身来,面向朝堂,道:“朕在位近二十余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
    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
    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遂禅位于魏王。”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诏书所言,以追尧典,可谓给足了曹操隆中,更表露出其中的正确性。
    同数月前,原皇后伏氏,所昭示于天下的刘协血书,完全不同,但当下,没有人在乎。
    当刘协将此诏书念出后,就如同一锤定音般,宣布大汉之主的退却。
    许多人都看向了最前方的魏王曹操。
    只要曹操走上去,那他就会名正言顺的接过朝廷的指挥旗。
    但这一刻,本是为众人期待的曹操,站在了原地,然后,大声哭了起来。
    “自董卓之后,天下纷乱,陛下以大毅力而慰苍生,可惜鄙臣未能竭尽全力,而平天下。
    枉顾陛下之信任也!
    又如何能受陛下之禅位?安定中国?”
    在这紧要关头,曹操主动推辞起来,论道起了自己的不是。
    一些人急切中,像钟繇、司马懿等人,脸色神情淡然,并不意外。
    便是以当日的朝会也是汉天子之禅让,魏王之第一次推辞。
    但在朝会结束后,一切并没有结束。
    邺城之内,官吏将领百姓之庞大的请愿队伍,再临魏王府,而请曹操接受天子之禅让,为国家而行之。
    直到第三次群臣百姓,再以请愿时,曹操终于没有再选择辞让。
    这一日,乃是建安十三年十月初八,一个天气逐渐放晴的冬日。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