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镜鉴记

第34章


  捧灯缩了缩脖子,一股凉气从尾巴骨直蹿到后脑勺,胃里发紧,胸口发闷,连脸皮都开始变得僵硬起来。他把两只胳膊环抱在胸前,瞪大了眼睛找那块已经重新填实了的平地。按说当时挖坑的时候只往山上爬了百余步,并且旁边有棵歪脖子的槐树,应该不难找,可捧灯这会儿疑心生暗鬼,在半山腰里转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终于找到那地方。
  歪脖槐树找着了,捧灯赶紧趴在地上踅摸东西,把当时放箱子的那块地方翻了个遍,再没找到第二根桃木橛。这人趴在地上看近处东西的时候,觉不出天色昏暗,所以等他略微舒了一口气,直起腰来,才骤然发现红日已然落了山了。他倒吸一口凉气,慌乱地往四周看去,此时日头已坠,月亮还没升起,十步以外就啥也看不清了。捧灯辨别了一下方位,撒开腿朝山下就跑,没跑两步,一头撞在棵槐树上。这树不粗,被他这一撞,前后晃动了几下,惊动了树上的一窝乌鸦,乌鸦嘶哑着嗓音一叫,结果又惊起一大片眠鸟,顿时四周一片鸟叫声和拍动翅膀的声音,在黑夜里听来是份外的瘆人。捧灯猛然间觉得好象有个东西在自己肩膀上拍了一下,顿时吓得混身抽搐,裤裆一热,把一泡尿全撒在了裤子里。
  果然是阴地,不可久留!捧灯想到这里,再次抬起腿来,绕过树去拼命奔逃,没跑两步,突然脚下一空,一个狗吃屎摔进个大坑里,双眼一黑,立刻什么都不知道了……
  桃木和辟邪
  最晚从汉代开始,人们就认为桃木可以辟邪驱鬼,来源一是神荼、郁垒的传说,二是后羿传说。
  据《山海经》和《风俗通义》等书记载,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株高达三千里的大桃树,东北方向就是万鬼出没的鬼门,有神荼、郁垒二神居住在桃树上,专门负责甄别和惩罚胆敢害人之鬼。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民间习俗用桃木板做门,左扇上画着神荼,右扇上画着郁垒,称之为“门神”——秦琼、尉迟恭之类的门神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宋代王安石作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旧符”都是指的“桃符”,也就是画着神荼、郁垒的桃木牌,挂在门口可以辟邪,是后世春联的前身。
  关于后羿传说,始见于汉代的《淮南子?诠言篇》,说后羿是被“桃棓”打死的。东汉许慎注解说:“棓就是大木棒。用桃木做的棒打死了后羿,因此鬼会害怕桃木。”南宋罗泌的《路史后记》中写得更详细:“(后羿)从田中归来,庞门(逢蒙)用桃木棒把他打死了。”连后羿那般英雄都被桃木棒所杀,自然鬼怪们会畏惧桃木了。
  肥城县在泰山西麓,县西有一座陶山,据专家考证,春秋战国时代此山名为“桃山”,地名也叫做“桃”。肥城县境内传统密植桃树,民间传说只有肥城的桃木才具备辟邪功效,而东南方向的桃枝功效最好——这也应该是从上述两个传说中衍生出来的。
  第十七章 番邦僧(1)
  捧灯在万岁山上一脑袋栽大坑里,昏死过去。等他醒过来,已然是躺在柏林寺自己主仆寄住的僧舍床上了。室内一灯如豆,把刘鉴的影子长长地映在白墙上,乍看上去非常的狰狞可怖。捧灯一睁眼就看到这样一幕情景,只觉得头皮发麻,他大声哭叫着从床上一跃而起,光着屁股往外就跑。刘鉴吃惊之余,一把揪住捧灯,生把他拽回房里,按倒在了床上。等捧灯哭声稍停,刘鉴轻轻叹了口气,柔声问:“你送完了信不回来,跑万岁山上去干嘛?”
  “我、我是……怕……怕弄丢了箱子里的东西……惹爷您生气,我去找找看……”捧灯此刻已经缓下了心头的惊怖,知道自己已然平安无事,也不敢再隐瞒什么,抽噎着把实话合盘托出。
  刘鉴一挑眉毛,多少有点哭笑不得:“少了一两样没什么关系。我是怕你平常吊儿郎当的,应景儿坏我的大事,所以吓唬吓唬你罢了,哪里真就写文书卖了你呢?”换了别的情境,或许刘鉴早一扇柄打过去了,可现在看到捧灯两眼通红,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终究主仆多年,感情不可谓不深,刘鉴非但不恼,反而好言好语安慰他。末了还扔一个湿手巾把儿给捧灯,微笑着问:“你找东西就找东西把,晚点儿回来也不怕。可这又是怎么回事儿?至于这么狼狈吗?”
  捧灯接过手巾,一边胡乱地抹脸,一边撅着嘴抽噎:“还不是爷您挖坑不填,害了小的……”
  “呦,那天光想着填上袁忠彻下令挖的坑了……”当日在万岁山上镇邪,刘鉴先指点了一个地方,才刚挖完坑,扔了没两片瓦,袁忠彻就赶到了,把刘鉴的主意全盘否定,在埋沈万三尸体的地方重新开挖。此后连番变化,众人齐心协力,好不容易才镇住戾气,填上土,就把先前那个大坑给忘了——那时候天色已黑,又不在平地,从没想过挖坑不填,会有人栽下去,而这个人偏偏还就是捧灯。
  “种因得果,没成想这恶果落你头上了,”刘鉴略带歉意地一笑,“怎么的,要我向你陪不是吗?”
  “小人哪儿敢……”捧灯嘴还是撅着,眼泪却已经不流了。他知道是自己摸黑不看道才栽进大坑里去的,其实和挖坑的人无关,此刻看刘鉴这么关心自己,倒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于是他赶紧坐起身来,把手巾摆到枕头边,问说:“爷,我只记得晕倒在那个坑儿里,我怎么回来的?”
  “哼,看你这么晚了还不回来,最近发生的事儿又多,我多少有点担心,自己跑了趟工曹去找你。听说你早出来了,就又拐去观音庵,看是不是跑那儿玩儿去了。多亏了骆小姐主仆也帮忙寻找,最后还是瑞秋在万岁山上找着了,把你给送回来的。”
  捧灯脸上还是花的,却不禁破啼为笑:“看来还是爷您最心疼小的——现在很晚了吧,且待小的服侍您歇了。”
  说着话从床头摸着一条干净的犊鼻裤穿了,就想下床来给刘鉴打水洗漱。穿裤子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小脸立时涨得通红:“爷……您说是瑞秋那丫头送我回来的,那我的这个裤子……”
  刘鉴翻了翻白眼:“想得倒美!这裤子是我给你脱的,屁股也是我给你擦的!”
  捧灯闹了这么一出,搞得刘鉴一整晚几乎就没合眼,天将亮的时候才和衣小小打了个盹儿,不足半个时辰。这天是骰子店安东尼老板娶亲的日子,既然已经接了喜帖,没有什么攸关生死的大事,没道理不去,也不方便迟到。所以刘鉴早早就起身了,还把捧灯也从床上揪了起来。
  主仆二人洗漱完毕,随便吃两块点心,就开始收拾东西。先都换上只穿过一水的半新衣服,然后从柜里取出昨天才刚买来的白菱馅喜饼,紧一紧扎束的红绸子。这些天,刘鉴反正是闲得没事做,干脆去集市买来两块田黄石,自己刻了一对印章,一枚是“一心同德”,一枚是“百年好合”,用红纸盒装上,也扎上红绸。此外,他还取了两张全新的一贯纸钞,叠好了塞进一个红包里去。
  “爷,”捧灯在一旁问,“这是给新娘子的喜包么?”
  刘鉴一挑眉毛:“我不是她爹,也不是她公公,干嘛要给她喜包?”顺手把红包插到喜饼的包装里去。
  捧灯皱皱眉头:“尊主既已筹礼,又何必赠银耶?”
  刘鉴抡起折扇往捧灯脑袋上就敲,捧灯赶紧一个抽身滑步,跳开一旁,堪堪避过。刘鉴倒也不是真的要打他,扇子落一个空,突然定住,琢磨了一下说:“白面扇子怕冲了喜气,今儿个不带也罢。”一边把紫竹折扇锁到抽屉里,一边对捧灯解释说:“你懂什么,这婚姻最是破财的买卖。喜饼够吃几天?印章啃得动么?不过一点心意而已。只有红包才是实在东西。”
  捧灯吐吐舌头,一边往后缩一边笑道:“尊主……爷您既然知道这个,为啥自己个儿不赶紧攒点钱钞?等回了京城,便好迎娶……”
  话没说完,这小书童已然跑到院子里,躲柏树后面去了。
  主仆二人一路打趣斗嘴,捧灯闪躲刘鉴的暴栗是越来越灵活。约摸辰时二刻的时候,他们来到小街上骰子饼店前面。只见半条街都张红挂彩,骰子饼店并隔邻的包子铺门外都张着天蓬,摆了八张大桌,几乎把整条街道都给堵上了。
  刘鉴才刚走近,牛禄眼尖,冲过来就要磕头,口尊“长官”。刘鉴赶紧扯他起来:“今儿个我只是来贺喜的,又没穿官服,不必如此大礼。”牛禄招呼前来参加婚礼的众人——都是些街坊邻居,七成是开各种点心店的——“劳驾,让一让,让一让。”把刘鉴主仆请进骰子店中。
  只见店堂里粉刷一新,灶头拆了一半,空出地方来多摆了一张几案和两把靠背椅。本来店里只摆得下三张方桌,已经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入席端坐了。牛禄要把刘鉴让去上座,刘鉴说:“怎敢和老人家们坐一起呢?”找了个角落里的空位坐下。牛禄还要再劝,忽然看见朝向内屋的门帘一挑,安老板三两步蹿了出来,跑到刘鉴面前倒头就拜。
  安老板今天可打扮得华彩,大红的吉服,腰里不再系布带,而换了一条皮带,脚上不再穿布鞋,换了一双半新的靴子,就连黄胡子都修得整整齐齐的。刘鉴一边扯他起来,一边连声恭喜,叫捧灯把贺礼递过去。牛禄赶忙代安老板接了。
  几个老头望着刘鉴,指指点点,交头接耳,不知道这小年轻什么来头,新郎官要亲自跑出来朝他下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