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证明

第44章


  张富裕说,那我们睡吧。不知几点钟了。
  李发财说,睡吧睡吧。我也困了。
  张富裕与李发财就靠着墙,坐在木板上,两腿伸在水泥地板上,就睡了过去。
  ●估且观之,估且由之
  他们是被一阵铁栅栏的响声震醒的。
  他们醒来就觉得好像刚睡着就被吵醒了,他睡得太晚了,两眼被光刺痛了。
  眼睛朝铁栅栏门望去,只见昨晚那个矮个子男人一只手里拿着一个口袋,另
一只手里拿着两只馒头,响声是由他的那双皮鞋踢在铁栅栏上发出来的。
  起来起来吃早餐啦。矮个子男人说。
  张富裕就感到一阵饿了,昨天五点钟吃的饭,现在肚子里空得要命。
  李发财也觉得饿了。他们一起来到铁栅栏门前,接过矮个子男人手里的馒头。
  还没咬上一口,矮个子男人就说,呆会给你们打电话,找外面的熟人拿二千
来就可以出去了。
  张富裕说,我要喝水。
  李发财说,我要上厕所。
  矮个子男人说,你们还是想办法找钱出去吧,你们以为这里是酒店啊。说完,
矮个子男人就走了过去。
  李发财望着张富裕,张富裕望着要李发财。
  李发财说,二千块,乖乖,我要捡多少袋垃圾啊。我不想白白地送他们两千
块钱,大不了,让他们把我送回家算了。
  张富裕说,喏,这是那强力意志的宇宙精神对我的最新指令了。我且看下一
步的指令如何。是让我死,还是让我重生。估且观之,估且由之吧。
  李发财望着张富裕,张富裕望着李发财。
  他们一起朝里面走去。在木板上并排坐了下来。
  幸好,他们说,这馒头还软。
  张弓长,于柳州,2003.10.1 14:25分,完稿。
  ●后记
  关于《失去证明》的写作,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电脑的硬盘意外崩溃,那
么整个写作过程是快乐的。在中秋节的那天下午,我怀着普天同庆的节日喜悦打
开电脑对行将结尾的《失去证明》作最后的补充,但写了不到一千字,电脑死机,
重启之后,硬盘出现坏道,恰恰就让《失去证明》消失了。经过无谓的努力,找
技术员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就要面对重写《失去证明》的难题。
  接下来的重写变得越来越困难。原因不仅在于无法再次找回前面自认为很好
的感觉,还有在耐性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困扰。
  但是来自工作方面的烦躁,让我觉得写小说是唯一的休闲,于是,在这样的
处境之处之下,重写小说又变成了一件让人感觉良好的事情。
  关于《失去证明》,或许敏感的读者会认为它是一篇针对现实的作品,但我
认为不是的。或实这个看似现实的材料,仅仅是我拿来进行组织的材料而已。
  它是一个寓言,在我的自序当中,早已说明。
  关于小说的写作,很多次,在各种文章里面或者声音里面,我听到了这样的
一句话“中国的小说越写越差,连讲个故事都不会。”听了这话之后,我想在我
不乐意之前,会有很多在文坛之上的人会反对的。因为在中国来说,小说的传统
就是讲故事。从四大名著一直讲到现在,一直讲到中国的整个现代小说。这段时
间没有一千年也有八百年了吧,这么长的时间里,就算中国写小说的人再笨也不
会没有长进吧。所以,讲这句话的人,当然是对中国的小说现实不太了解,同时
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也存在问题。不过,幸运的是,中国的作家们对什么是小说如
何写小说的争议没兴趣,一本书的发行数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这句话的
人可高枕无忧,不用担心别人跟你开笔战或打官司。
  接下来,我就要说说我的不乐意了。我从这句话里听出来的意思是,小说就
是用来讲故事的。我要举双手反对。理由很简单,拿小说讲故事的传统来作为立
论的基点,不但是对现代小说缺乏了解,而且其中还不少一些自恋的成份,那就
是对自以为是的小说传统的自恋。每当我看着如同社会纪实类的冠之为小说的印
刷品,我就觉得中国的小说还在四大名著里,还没有走出来。在讲故事的这个传
统之下,中国的小说差不多都是在无效重复地进行着。在中国,小说就是一个讲
故事的工具。就这么简单。但我觉得,想看故事或想讲故事的人不妨去多搞几本
故事会之类的刊物,我觉得这样或许不会污没了小说这个名词。
  米兰.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里,他提到了小说的传统是欧洲的传统,
这一点我同意。虽然看来有点崇外。王小波在《小说的艺术》这篇杂文里了提到
了昆德拉的这个观点,王小波虽然没有直接地说出他同意这个观点,但不难看出
他在这一立论之下也是没有话可说的。
  王小波还说了一句,讲道理是种劣根性。我感到,上面所说的,正是我的劣
根性的体现。我是多么希望,所有的人,能用常识思考问题啊。
  张弓长,柳州,2004.7.4
  附:朋友们对小说的看法:
  朋友与诗者对张弓长小说的评价: 
  80后诗人辛酉说“张弓长的小说意识良好,这是决定一个小说家是否优秀的
先决条件,它超越了一般的写作者的虚华与无力的写作风格。” 
  安微芜湖诗人桑阳说“弓长,这是一个长篇,我今天才有时间读它,最近工
作真的很忙。我现在已经读了四页,前面的构思很好,某些地方的描写很有趣味,
后面的还没读,我直觉后面这两个人应该是一个精神两个表现,还应该有精神的
交叉和动态的交叉。我觉得不妨试试大型刊物,象《收获》、《上海文学》啊等
等,那里也许存在敢于发这样东西的人。它让我有点写作情绪。” 
  广西当代生活报编辑未央说“开始它的现场感非常强,很 适合拍成电影。
到后来的逐渐推进,给读者呈现了一种从现场感提升起来的更为立体感的东西,
其思辨与追问,指证了现代人的荒涎处境。” 
  80后诗人苏江说“这是一个牛逼的作品。” 
  80后诗人、自行派诗人梁亮说“牛逼的人、牛逼的作品,自行车小说主力。” 
  70后诗人余地说“很不错的小说,是80后写作者的一个分水岭,让虚弱的80
后真正地浮出了水面。我向朋友们推荐。” 
  70后诗人、翻译家罗池说“我应该向我在出版社的朋友们推荐,作者张弓长
是我熟知的朋友与诗友。我一直只知道他在写诗,我认识他也是从诗开始的,没
想到,他竟推出了这部长篇,是我看到的80后最成熟的作品之一。” 
  60后诗人,中间代著名诗人非亚说“这是个好作品,我会读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