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夕之间

第7章


 
  关隐达说:“好吧,我回来再洗。” 
  陶陶说:“你去吧,衣服我替你洗。” 
  关隐达慌了:“这怎么行呢?” 
  “怎么不行呢?”陶陶说罢就抢过了脸盆。 
  关隐达红了脸笑道:“那就谢谢你了。” 
  关隐达刚准备走,陶陶又说话了:“我明天回学校了。” 
  “明天?一个暑假真快。” 
  “这个暑假我哪里也没去玩,一晃就过去了。” 
  “等你爸爸去省里开会,我来看你。” 
  “你一个人去看我,还是跟我爸爸去?” 
  关隐达玩笑道:“跟着你爸爸,伴君如伴虎。我敢开小差?” 
  陶陶突然低了头,递了个纸条关隐达。关隐达只觉手心火辣辣的。他下楼走了很久,不敢打开那张纸条。晚风吹在脸上,软得像锦缎。 
  (五) 
  人生真是奇妙,很多不经意的事情,也许正是神秘的暗示。五年前的某个凌晨,关隐达正在招待所后面的林子里做锻炼,忽听得哪里传过说话声。透过林子望去,只见一辆黑色轿车里钻出个中年汉子。马上又有位夫人,有位少女下了车。张兆林同地委组织部长正围着下车的几位握手。没隔几分钟,又驰来一辆轿车,下来几位中年男人。张兆林他们忙又围上去握手。那位少女雪白而文静,大人们正在寒暄,她便漫不经心地四处打量。她往林子方向张望了好一会儿,关隐达以为她看见他了,忙转过身去。 
  吃过早饭,关隐达才听人说,上面派了位地委副书记来,叫陶凡。过了两天,关隐达就成了陶凡的秘书。他猜想那位少女肯定是陶凡的女儿,却很长时间没见着她。直到陶家搬进桃岭,关隐达才不时在他们家的庭院里见到她。听林姨叫女儿名字,关隐达才知道那少女叫陶陶。陶陶正上着高中。她喜欢坐在庭院里的石头上看书,随外人怎么进进出出,她头总是不抬起来。关隐达就越是想看清她的脸,却总看不着。他见过她很多回了,仍想不起她的轮廓。有时无端地想起陶陶,头脑中只是一片模糊的白。 
  有个秋日的午后,关隐达同陶凡坐在庭院里谈书法。林姨端了西瓜上来,说别光顾着说话,口都干了,吃西瓜吧。关隐达正客气着,突然感到左脸痒痒的,像有只蝴蝶在上面挠。他偏过脸去,见陶陶正坐在他左边的石头上,睁大了眼睛望着他。他胸口猛地空了一下,那一刻,耳朵也聋了,眼睛也花了。陶陶也红了脸,忙埋下头去看书。 
  记得那是星期天,陶凡难得有个清闲。两人聊了会儿,来了兴头,就铺开纸来写字。陶凡总把笔塞给关隐达,说你露几手吧。陶凡的哈哈打得越响亮,林姨脸上的笑容就越慈祥。关隐达想林姨那样子就像自己的母亲。陶凡全神贯注写字了,就没人出声。草虫吱吱,清风不言。 
  关隐达上了办公楼前的台阶,终于忍不住了,就着路灯打开了纸条。见上面一句话也没有,陶陶只写下了她大学的通信地址。 
  半年以后,年底了,省纪委来了个调查组,不同地委打招呼,住进了新开张的桃园宾馆。陶凡听说了,觉得有些不祥。 
  但他装聋作哑,不去理会。心里没鬼,怕什么?又怕是冲着别的地级领导来的,心里就挨个儿猜猜。还真拿不准谁会有什么问题。 
  过了几天,省纪委调查组才说要同地委领导见面。陶凡这才知道,改造招待所的事还有人揪着不放,后来又加了件改造机关宿舍的事。陶凡不愠不火,调查组问什么就答什么。调查组的人说话注意方法,尽量不提陶凡本人,只说西州地委如何。陶凡却屡次纠正,说他个人要承担主要责任。 
  又过了个把月,陶凡被省纪委通报批评。吴明贤送了通报来,很不好意思。陶凡却是没事似的,并不细看,只是粗粗浏览几眼,就交还吴明贤。笑道:“老吴,这是我头一次受处分,值得纪念。你把这通报复印一份给我吧。”吴明贤摇头笑道:“陶书记,这算什么处分?” 
  官场上的任何故事,都会有多种民间版本。陶凡挨了处分,自然有人高兴。多数人却是更敬重他了。这事在普通干部那里传开了,就增添了很多好玩的细节。他们说陶凡擂着桌子同省纪委的人干,表白自己改善干部的住房条件不会有错,改善西州的接待条件也不会有错。 
  有人私下里却恨恨的:陶凡太厉害了!一年之内,县级干部班子让他神不知鬼不觉地慢慢地就换掉了,起初大家以为他不会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把戏。 
  凡事都有头一回。自从陶凡题了桃园宾馆的字,找他题字的就越来越多了。实在推脱不了的,只好硬着头皮题了。不出半年工夫,西州城里很多招牌都换上了陶凡体。陶凡谨慎起来,发誓不再题字了。但是西州爱好书法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城里书法班的生意格外地好。一到星期天,很多家长便带着小孩去学书法。 
  元旦前夕,吴明贤请示陶凡,想在地机关干部中举办一次书法比赛。陶凡说:“你们弄吧,这事就不要请示我了。” 
  吴明贤说: “我的意思是,想请地委领导最好也能参加,这对干部是个鼓励。” 陶凡说:“地委领导就不参加吧。我们参加了,谁当评委? 
  不能请省委领导来吧。下面同志当我们的评委有顾虑,会影响公正性。” 
  吴明贤笑道: “缺了地委领导,书法比赛的意义就得打折了。” 
陶凡也笑了,说:“老吴学得幽默了。你说打几折?这样吧,地委领导,你分头汇报一下,他们愿意的,就请写副字,只参展,不参赛,表示对这项活动的支持。” 
  吴明贤沉吟道:“不知哪几位领导愿意题字?” 
  陶凡看出吴明贤的意思了,他是担心有的领导字拿不出手,不肯题字。就说: 
  “你找地委领导分头汇报一下就行了,不一定都要他们题字。没谁要求领导都是书法家,只是表示个意思。” 
  吴明贤点头道:“有您这个指示,我心里就有底了。” 
  关隐达听说要搞书法比赛,很有兴趣。可他的作品迟迟没交出去。吴明贤亲自抓这事,见了关隐达就问:“小关,怎么还不见你的大作交来?你的呼声最高啊!”关隐达就笑,说:“哪里哪里,地委机关藏龙卧虎,我小关算什么?集体活动,我会积极参加的。我一定按时交稿。”其实关隐达心里早有谱了,只是还没时间创作。他想今人的书法作品,写来写去无非李白、杜甫、白居易,要么就是苏轼、辛弃疾,不太有意思。 
  更低俗的,不是“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隐达原是很得意自己的诗作的,这回突然暗生惭愧了。他想若将自己的诗写成书法作品,简直有些滑稽。他有种奇怪的感觉,似乎书法必须配古诗文。比方新诗,最多只能人硬笔书法。现代人已没文采可言了,只好拾古人牙慧。关隐达想即便是用古诗文,也应尽量特别些,贴切些。他一直喜欢张孝祥的《念奴娇·洞庭青草》,气势豪放,正合狂草气韵。这些天他跟陶凡出去,坐在车里老琢磨作品的布局谋篇,手忍不住在膝头比划着。 
  有天晚上,刘平跑到关隐达宿舍,进门就笑,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关隐达见他有些忸怩,同平日是两个人,觉得奇怪。 
  “刘平你今天怎么了?不是有人替你介绍了女朋友吧?”关隐达笑着问。 
  刘平嘿嘿一笑,说:“关科长,我也想参加一下书法比赛,是个学习机会嘛。” 
  关隐达说:“那好啊,你参加书法比赛,比地委领导参加意义大多了。” 
  “哪里哪里。”刘平摇头说着,就从怀里掏出张纸来。展开一看,原来是他的书法作品。没想到刘平的字还过得去。他写的是楷书,还算周正,只是嫌呆板了。 
  “很好啊,你是练过书法的嘛!”关隐达点头赞道。 
  刘平说:“哪里,我原来毛笔都不会捏。见你和陶书记天天练书法,我也跟着偷偷儿学,越学越有意思。学点东西好啊,光开个车,没味道。” 
  听了这话,关隐达就琢磨出刘平的心思了。刘平是想逐步武装自己,好有机会转为干部。机关司机差不多都有这个想法,人之常情。不过刘平悟性还行,他没读多少书,能把字的架子弄稳,就不错了。关隐达见刘乎写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便说:“我建议你把内容换一下。这诗听得大家耳朵都起茧了,没意思。” 
  “换什么呢?我听关科长的。”刘平很是恭敬。 
  关隐达琢磨了一会儿,就把李白那首《赠汪伦》写了下来,说:“李白这首诗也是耳熟能详的,但比春眠要好些。你还要注意章法,书法作品很讲究布局,包括字的疏密,墨的浓淡,落款等等。你先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写熟了,再来找我。” 
  刘平头点个不停,说了很多恭维话。他见关隐达桌上满是龙飞风舞的字,一个也认不得,便说:“关科长的字真漂亮。” 
  关隐达看出刘平的意思,便说这是宋朝张孝祥的一首词,念道: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