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自然

第366章、古董市场


    潘家园,解放前只是北京城外一个小小的村落,早年间在护城河东边有不少砖窑瓦场,潘家窑是其中的一家,因窑主姓潘,当时被称为潘家窑,但叫了没有多久,人们就觉得不雅,因为老北京人通常将妓院叫‘窑子’,所以就改为‘潘家园’,这个园字是‘家园’的意思...
    一九九二年以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淘宝者和游客,而今,“潘家园”已不只是一个地域的名称,几乎成为古玩市场的代名词。
    王启路上跟出租车司机聊着潘家园的故事,司机还给王启讲起了潘家园鬼市的两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鬼市”开在阴阳交替之时,引来许多阴间神鬼,前脚从您身边飘过买下东西,后脚就躺回棺材里去了。
    第二个传说是,相传慈禧太后手下有一个小太监去逛“鬼市”,买下一只关在笼子里准备出手的狐狸。原来那狐狸是只狐仙,为了报恩,做了小太监的老婆,于是潘家园“鬼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许多单身男士大早上就来守株待兔...
    王启赶到潘家园的时候,潘家园已经是一个正规的市场了,一排排的店铺整整齐齐,并没有凌乱无序的地摊,他一打听才知道,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才有地摊,再就是凌晨的鬼市!从九六年开始市场整治无序的地摊,都已经入棚入市了,白天是看不到了...
    他沿着精品街的店铺闲逛,发现精品店里确实有不少古董,不愧是天子脚下、世界文明的古都,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由于历史悠久,各朝各代的物件非常的多,原来这些东西都是皇宫大内御用的东西,贫民百姓也无福消受...
    一直到了现在,改革开放了,人们才认识到古董的价值,要是退回二十年,这些东西还是破四旧的东西,被大多数人所唾弃,就是现在九七年了,也有大部分人没有重视起来...
    王启先是把两条精品街逛了一遍,大体心里有了点底,又去逛那四个大棚,就是原来地摊入室的摊位,摊位上天南海北的货品都有,不过真品却不多,大部分都是高仿的赝品,不过就是这样,也有很多人带着放大镜,一件一件的在捡漏,非要从赝品中找出真品...
    捡漏是所有淘宝者的梦想,能够从堆积入手的物件中,找到真正的古董,能够一夜暴富,是人的梦想也是奢望,大棚里的商户太多了,种类也很丰富,文物书画、文房四宝、瓷器陶器、木器家具、玉器石器、青铜器、金器银器等等什么都有...
    王启每个摊位挨着逛,而且好久不用的卡通包,也背在了身上,看到带光辉的物件就收下,只是象征性的砍砍价,别人捡漏如同大海捞针,他却是西瓜地里找西瓜,一找一个准,买了就往背包里扔...
    根据风伯的介绍,香港新收购的仓库竟然有三千多平方,还是两层,开个高层次的拍卖行,根本就用不了,王启想把仓库改造成博物馆、会展中心、高档宾馆和拍卖行的混合体,全方位的吸引客流量,现在需要古董的量很大,他既然来了京城,就顺带着收购一批...
    一上午的时间,王启在大棚内两三千个摊位上,收集了一百多件有年岁的物件,总共才花了十几万,他心中暗喜,京城的古董确实比上海多多了,而且品质上也比别的地方好太多,只是摊位上的真品太少,好几个摊位才能发现一个真品...
    可是精品街里的店铺就不一样了,虽然价格很贵,可是那些老板都是老北京,眼光毒辣,好货大部分都被他们收走了,虽然也有走眼的时候,可是店里百分之八十都是真品,当然那些黑心商贩,用精装修、高仿品骗人的除外!
    摊位上的真品被王启收购的差不多了,他只好又回到了精品街,走进了一家货品齐全的古董店,指着柜台里的一个瓷碗,跟店老板聊了起来...
    “老板,这个瓷碗多少钱?”
    “小伙子,真是好眼力,这可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市面上已经绝迹,你要是想要,一百万就拿走,我保证你几年内会翻一番,绝对没有问题!”店老板小心翼翼的将瓷碗拿出,递到王启手上,热情的介绍起来!
    王启心里一颤,店里的价格确实比摊位上贵,虽然是真品,可是已经卖到了拍卖行的价格,要是在摊位上,这只碗也就十万顶天了,要是摊主不识货,几千块钱也有可能捡到!
    王启想了想问道:“挺贵啊,我是听说京城是古董集散地,想到这里来看看行情,批发点货,他们给我介绍了一个叫查仁涧的老板,不知道是不是在这条街上?”
    “查仁涧?你想到他的店里进货?”老板诧异的看着王启!
    “是啊,我刚入行,也不是很懂,有朋友帮忙最好,也许能赚点钱!”
    店老板看着王启,好像有点于心不忍的告诫道:“可以,查仁涧的店就在这一排的末尾,叫奇宝堂,不过,你要小心,他要是说有真品,你千万不要相信!”
    “噢?你这么有把握,他的店里都是赝品?”王启听到奇宝堂的名字就心里一愣,在上海也有一家奇宝堂,老板是余得水,据说幕后老板是香港的一家公司,不知道这个奇宝堂和上海的奇宝堂有什么关系...
    “我们街上大部分都是老北京,玩的都是正宗的古董,可是这个查仁涧虽然也是北京人,却和我们不一样,我也不好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噢?这个奇宝堂难道还有什么猫腻不成?”王启被这个老板勾起了好奇心...
    “不好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路数!”
    “老板话里有话啊,能详细说说吗?”
    “不好意思,虽然说同行是冤家,可是我真看不懂奇宝堂的路数,只能点到为止,你好自为之!”老板也是个老江湖,话到嘴边留三分...
    王启知道生意人的心思,无利不起早,他得不着好处,不可能说出掏心窝子的话,也就没再追问,仔细端详起手中的瓷碗,该碗上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侧面有乾隆御笔行楷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碗底有蓝楷书款“乾隆年制”,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
    “老板,给个痛快价吧,要是合适我就收了!”王启表现出很肉疼的样子,小心的把瓷碗放回到柜台上...
    “小伙子,我看你是行家,这才给你介绍货真价实的物件,这可是乾隆御用的瓷器,要是拿去拍卖,价格最少翻一番!你是只赚不赔的!”
    “老板,你就别抬举我了,我哪有您懂行,而且我不是收藏,只是想进回去销售,您赚个十倍就可以了,留点汤汤水水给老弟滋润滋润,薄利多销、来日方长吗?我进您的货赚了钱,就会经常来进您的货,您守着潘家园这块宝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大批的漏可捡,转手再卖给我,细水长流、利润滚滚,岂不美哉!”王启两世为人那有不会讲价的道理,而且他也知道行情,这只瓷碗他在地摊上收绝对不会超过一万!
    “小伙子,你这嘴皮子溜啊,像是个做大生意的料,这样吧,你以后常进我的货,我给你个进价,二十万!我这次不赚你的钱,权当交个朋友!”
    “别闹了老板,你当我是小白啊,要是值二十万,我哪里还有什么赚头,一口价五万,您赚个十倍利润就行了,要是您痛快,我就多进几件!不痛快,我就去奇宝堂看看,高仿也不过几百块钱!”
    王启也没使劲往下砍价,这个碗要是上了拍卖行,的确能到百万以上,只是北京现在还没有拍卖行,大家对古董拍卖没有概念,都是以收藏和送礼为主,上海有一个拍卖行还是他的,要是拿到香港拍卖,价格应该更高!
    “嘿,小伙子,您不地道啊,你不是来砸窑的吧,我进都进不来!”老板一急北京土话都冒出来了...
    王启微笑着不说话,只是盯着老板看,知道他这是心疼,并不是真进不来,表现出要急眼的样子,也是老江湖讲价的一种方式,老板看到王启不吃这一套,又表现出可怜的表情说道:“这个价我真进不来,要不你再挑几件,合起来买我也可以赚个千了八百的!”
    “可以,咱们说话算话,这件、这件,还有那件!一件五万,一共二十万,我很仗义吧?”王启嘿嘿的笑着,他不介意多买几件,摊位上的老件也被他收的差不多了,在香港开博物馆需要的物件太多,他是能多收购点就多收购点...
    可是老板看到王启点的物件,脸耷拉的越来越长,他本以为王启能走眼,挑到高仿品,这样一平均,他就能多赚点,可是看到王启指的另外三件,都是他用高价收购的真品,顿时傻了眼,虽然不是亏损,可是这个行业讲求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王启一下挑选了四件,他只赚了十几万,去掉一两年的费用,感觉就是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