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

第29章


戒的功能,是约束身及口的动作,定的功能,是将向外散漫的种种心
理活动,拉回到内心,并且使之安静而至于物我合一,乃至物我双亡的心理状态。但是,定
的功夫,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因此,定的修学,可分为九个要点和两重层次来加以说
明。
  第一重层次-在平常生活中用功
  (1) 坚固的信念:无论做任何事,无信则不立,当在对自己的立场和能力了解之
  后,也会明白何者能做与何者不能做了。不能做的事,不要动妄念,能做的
  事,应该建立自信心,勇往直前地做去了。同时要考虑到那件事的本身,是
  否值得去做,是否有去做的必要,也当听听他人的忠告。如果对那件事的了
  解已够深切,那么,对于那件事的一定要完成,一定可以完成,建立信心。
  有自信和信他的信念之后,便可冲破一切难关,百折不挠地来进行你的事业
  了。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坚固的信念,可产生无比的力量。
  (2) 冷静的思考:凡在从事一项工作或任务之前,应当多作准备,孟子所说:「
  豫则立,不豫则废」,通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开始得顺利,
  必须多作事先的准备。在准备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实行的步骤,和可能发生
  的情况。到了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则要随时审察、检点缺陷、纠正错误。好
  的情况要设法使之更好,坏的情况要设法使之改善。这种判别力和决断力,
  均系来自冷静的思考。
  (3) 安详的言行:一个人如果希望被人视为有品德的、可让人尊敬和信赖的人,
  他就必须谨慎他的言论和行动,一个轻言狂语和轻举妄动的人,他是得不到
  好评的,当然也不可能促成伟大的事业、博取崇高的社会地位。
  (4) 专注的精神:不论做任何事,如果精神不专注,纵然做成了,也不会是杰出
  的。中国有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思是说:工作和职
  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如果你能在你从事的那一分工作或职业上,全心
  全力,将整个的身心投注进去,便可能使你成为你这一门行业中的最杰出者。
  第二重层次-坐禅的原则和要诀
  (1) 坚信修行的方法:在你实际进行坐禅之前,对于你所学到的方法,一定要有
  绝对的信心。你要相信佛陀不会骗我们上当,也要相信指导你坐禅的老师,
  是从亲身的经验中过来的识途老马,你是一匹小马,跟著老马走,绝对不会
  有问题。当然,谁是值得被你信赖的老师,是重要的,如果你对他的信心不
  够,对他指导你的方法,半信半疑,你就不要跟他学,否则那将对你有害无
  益。
  (2) 思考修行的情形:修行禅定,不能没有检点和考察的工夫。要留心每次坐禅
  时,发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有的使你觉得轻暖舒畅,有的使你疼痛难
  受,有的使你欢喜,有的使你恐惧,这些很可能发生在一个初学坐禅者身上
  的情况,如果你自己能够明白其原因,是最好,否则,你当随时请教你的老
  师,他会帮助你,使你安下心来继续修行的。
  (3) 调身:定的工夫的表现,是在身、口、意的三方面,也可以称为身定、口定、
  心定。要达到这三定的目的,便得从调理它们著手。调身,是使身体完成一
  种适合于坐禅要求的正确姿势。
  (4) 调息:坐禅时的呼吸,要细、要长、要均匀。
  (5) 调心:把向外冲击、浮动和散乱的心念,收摄起来,最初的方法,是以念头
  看住念头,最后做到被看的念头不起了,能看的念头也不见了,清清楚楚有
  一切外在事物的存在,内心却是寂寂静静地不波不动,好像镜子的镜面虽映
  现出镜外的各种或动或静的景物,镜面的本身是静寂不动的。但是,这样的
  工夫,说来容易,得来却颇不容易。
  一般的人,从第二层次的坐禅工夫,可以得到第一层次的四点功力。不从第二层次中下
工夫,第一层次的功力,便强不起来。我虽把它们分作两个层次来说明,其实是一体的两
面。同时,我也常向跟我学禅的人强调,静坐有三样好处:(1) 能使身心健康,(2) 能使头
脑清明,(3) 能使人开悟。入定与开悟,当然不是容易的事,至少它能强健你的体魄,坚实
你的心力,助成你所努力的事业。
  现在将我为美国佛教会周日坐禅会所拟的「坐禅须知」,抄录如下,以供有心学习静坐
的读者参考。
  坐禅须知
  (一)、坐禅的准备:
  (1) 坐垫:四方形宽大松软及圆形高约四寸的坐垫各一个。
  (2) 场所:整洁、寂静、肃穆神圣的室内。
  (3) 时间:精神饱满之每晨,起床漱洗之后最佳。每日定时进行,每次二十分乃
  至四五十分钟。在饱食、暴饮、性行为、激烈运动之后,以及疲倦欲睡、正
  午中夜之时,不宜坐禅。
  (4) 饮食:每餐以八分饱为佳,食后暂作三十分钟休憩,开始坐禅。
  (二)、坐禅的方法
  (1) 调身法
  1.坐法:
  a 结跏趺坐 (Ⅰ)吉祥坐-右足架于左腿上再以左足架于右腿上。(Ⅱ)金刚坐-
  左足架于右腿上再以右足架于左腿上。
  b 半跏趺坐-右足置于左腿下,左足架于右腿上。
  c 交足坐-左右二足随意交叉平放。
  d 椅子坐-整正坐于椅上,两足自然垂直。
  e 日本坐-两膝长跪、两足向后伸直足尖相叠,腰干伸直,坐于两足跟上。
  2.手式:二掌向上左掌置于右掌上,二拇指轻轻相接,中间成圆形。
  3.身姿:左右摇动数次,以确定坐姿的平稳,背脊骨伸直颚
  向内收。
  4.视线
  a 闭目-精神饱满时。
  b 注视正前方一公尺处或壁之一点-略感昏沉时。
  c 闭目及注视交替使用。
  (2) 调息法
  坐下后作数次深呼吸,最后一次吸入丹田(下腹部),便恢复平常呼吸。
  (3) 调心法
  数息观,调息后即由一至十,反覆地默数呼吸。a 出息观;b 入息观
  慧
  慧是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知识不能涵盖慧的内容,从知识可以升
华到慧的领域,佛教不是知识的宗教,却是使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宗教,那是因为除了肯定世
间的知识之外,更著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获得智慧,智慧便是由悟而得的超知识
的「认识心」和「检择力」。不过,慧的获得虽在于悟,慧的寻求,仍不能离开知识,它有
「闻」、「思」、「修」的三个连环性的步骤:
  (一)闻慧──虚心学习:
  佛教徒修行成佛的方法,称为学佛,在烦恼没有断尽以前的人,称为住于「学地」的
「学人」,并且每天应该记诵四句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
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成佛的愿望,你当断尽一切的烦恼,救度无数
的众生;如何断烦恼?怎样度众生?那就非得学习种种方法不可了。因此,对于佛教徒而
言,有一天不成佛,就得有一天学习,假如最初你是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当你对佛教产
生信心之后,你便不会不学了。
  闻慧的学习方式,是用耳朵和眼睛等的官能。听人开示佛法,讲解经论,是用耳朵;自
己阅读佛教的经论,看佛教道场的庄严神圣和僧尼的威仪齐整,是用眼睛。凡此种种,只要
能够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干乃至少许益处的,均称为闻慧。
  进一层,悟性高的人,或者修学佛法有了相当工夫的人,他们可以从与自然界各种现象
的接触之中,学习到佛法,也能从人与人的平常应对接谈之间,学习到佛法,尤其在中国禅
宗的记载,这种例子特别多。因此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之中,世间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才
是真实的佛法。不过,人们最初理解佛法,需要通过佛经的说明而已。
  (二)思慧──缜密研究:
  对于已经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应该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来消化它们,将你从各方面学得
的东西,当作没有经过处理的原料,然后,依照你的理解程度,分类研判,把你觉得适合你
程度及当前用得到的,接受下来。被你怀疑的东西,你尚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觉得无关紧
要的东西,便把它们搁置一边,作为参考,当你的程度高升到某一阶段之时,现在以为没有
用,不合理的东西,也正是那个阶段觉得最有用、最合理的东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