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

第53章


他们是不是想借此向我们发出警讯,促请我们注意即将来临的灾祸?
    这个问题,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会加以探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古代一个神秘
文明的科学家,探索出地球轨道变化对地面气候和人类福祉的重大影响;他们将这
方面的资讯,结合精确计算出的天文岁差率,通过神话吸引我们注意——他们似乎
找到一个途径,跨越岁月的鸿沟,直接跟我们沟通。
    他们带来的讯息,我们究竟听不听得进耳朵呢?那当然得瞧我们自己了。
 第三十三章  神奇的方位
    ●1993年3 月16日,凌晨3 时30分,埃及,基沙。
    穿过空无一人的旅馆大厅,我们——我和桑莎——迈出旅馆厅门,钻进已在路
旁等候多时的白色菲亚特。负责驾驶的是一名瘦削的埃及青年,名叫阿里。他今天
的任务是须在天亮前躲过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守卫的耳目,把我们送达
塔前,天亮后还得把我们接应出来。出任何差错,我们都会被递解出境,而他则送
进大牢6 个月。
    当然,事情应该不会出任何差错。阿里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前一天,我们已
给了他150 美元,让他兑换成埃及镑(pounds),发散给所有相关的守卫,以换取
他们今天暂时的“视而不见”。
    车在离金字塔不到半英里的地方停下。我们沿着纳兹勒散曼村(Nazlet-el-Samaan)
边缘的山坡,往金字塔的北面行进。在守卫的灯光打不到的暗路上,我们踏过柔软
沙地,一步一步沉默地向前走,既兴奋又不安。贿赂是否成功,阿里一点把握也没
有。
    我们隐身在阴影中,注视着金字塔巨型身影高耸入天,遮蔽住南方天空的星辰。
就在此时,从西北角窜出了三名武装警卫,他们的身上为了御寒而披挂着毯子,手
上则拿着霰弹枪。到离我们只有15码的距离停下来,点燃香烟。阿里以手势要我们
立定不动后,兀自从阴影中现身。他走到守卫身旁,开始与他们攀谈。双方显然陷
入激烈辩论。只见他们争执了一会儿后,阿里终于向我们招手,要我们加入他们。
    “出了点问题,”他解释道,“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就是这位队长(他用手指
着一位个子矮矮、胡子没刮、神情不爽的家伙),坚持我们要多付30美元,否则就
一切免谈。你看怎么办?”我从口袋掏出皮夹,数了30美元,交给阿里。他把钱折
起来,转手交给了队长。队长很有威严地把钱放在胸前的口袋,终于与我们握手成
交。
    “好了,”阿里说:“我们上路吧!”
    近乎神话的高精密度
    警卫继续从北面往西巡逻,我们则绕过东北角,来到大金字塔的东面。
    我很早以来便养成在探着古迹时,必定会根据遗迹方位,先确定自己置身处地
的定位习惯。这时,我发现大金塔的方位,北方正好面向正北,东方面对正东,南
方面对正南,西方面对正西,误差不会超过圆弧的3 分(南面的差距不到2 分)。
不论是哪个时代、哪个建筑,这种精确度都难以令人置信,何况以金字塔建造完成
的4500年前的埃及而言,此高精密度更是不可言喻,近乎神话了。
    圆弧的3 分,以百分比而言,仅仅为0.015 %的误差。我曾经和一些结构建筑
师谈过大金字塔,他们都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金字塔需要如此高的精密度。从实际
建筑的角度来看,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时间、经费,达成此等高精密度外,对建筑
物整体结构并没有太多影响,因此意义似乎不大。就算金字塔底座的方位,偏差个
圆弧的二、三度(也就是说有个1 %左右的误差),一般人还是无法以肉眼辨识出
来。但是,在建造时,为将误差从二、三度缩小至二、三分之微时,所需要投注的
工作量之大却非建筑物的差异所能够表达的了。
    显然,在人类文明初露曙光之际,古埃及的建筑大师有非常强烈的动机,要把
金字塔放在非常严谨的方位上。而且,这些建筑大师必定技术高超、知识渊博,并
已有精良的工具与测量器具,才能够建造出如此精密的金字塔。从塔的一些其他特
质中,我们也不难证实这一点。例如,金字塔尽管庞大,但它的四边几乎完全等长,
显示当时的建筑技术精确度极高,其误差率比今天一般办公大楼建筑还要小。当然
金字塔不是办公大楼,它是人类史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北面底座边长755
英尺4.9739英寸,西面755 英尺9.1551英寸,东面755 英尺10.4937 英寸,南面则
为756 寸0.9379英寸。最长的与最短的一边之间,差异不到8 英寸,也就是说在平
均边长达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边互相的误差率还不到1 %①。
    从工程的角度上展示出再多的数字,也无法说出要达到此等精密性所需要付出
的精神与技术。而建造金字塔的大师们,如何达成如此高标准精密度②,至今学者
们还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过,真正让我感到兴趣的是,并非精密度的数字本身,而是它背后隐藏的问
题:为什么埃及人要替自己订下这个高标准?如果他们能宽容的误差度为1 %~2 
%,而非0.1 %以下,不仅不会对品质造成明显的影响,反可大大降低工程的难度。
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为什么他们要坚持用困难的方法做事呢?也就是说,为什
么在一个4500年前建造、理论上非常“原始”的大石碑物上,古埃及人必须要这般
坚持连机械时代都难以达成的高精密度呢?
    历史的黑洞
    我们一行要登上大金字塔的计划,其实早在1983年几个愚蠢的观光客摔死以后,
便被埃及政府宣布为违法。其实我们也够愚蠢的(尤其尝试夜半登高),而且我实
在不愿意打破一个基本上相当良性的法律。但是,到了这个地步,对金字塔浓厚的
兴趣,加上想要得知有关金字塔一切的强烈欲望,驱策我舍弃良知,不顾一切地来
到金字塔的前面。
    在东北角与巡逻警卫分手后,我们蹑手蹑脚地走过东面,来到东南角。
    大金字塔和正东方三个“附属”的小金字塔之间,一条残破而蜿蜒的石道笼罩
在巨大的黑影下,石道旁还有三个好似巨型墓园般又深又窄的石坑。根据早年考古
学者的考证,这三个洞穴的形状应该是为了收藏一种流线型、高性能船只而建造的
;但考古队伍挖掘时,洞穴内却空无一物。
    步行至离大金塔东面入口中途,迎面又来了,对巡逻警卫,其中一人少说也有
80岁了,另外一个则是脸色苍白,面上长着青春痘的年轻人。两人说阿里付的钱不
够,如果我们要继续向前走的话,得再付他们50埃及磅。我毫不犹疑地掏出钱,塞
给了年轻人。我已经不在乎花钱,只要能够让我在天亮以前爬上金字塔,再爬下来,
而不被逮捕就行了。
    我们往前走,绕过金字塔的东面角。时间刚过凌晨4 点15分。
    现代建筑中,即使我们日常居住的房屋,也从未见过正90度角的结构,转角的
地方差上一两度是极为稀松平常的事,因为建盖正直角的技术非常困难,一点微差
不但不影响到任何结构,也不会有人注意到。然而当初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时候,我
们知道那些古代建筑大师们却能将误差缩减至最小,如东南角为89度56分27秒,东
北角为90度3 分2 秒,西南角为90度0 分33秒,而西北角则为89度49分58秒,与正
直角差距只有2 秒之微。
    虽然不至为完美正直角,但是此等精密度却已让人惊异,更为不解。大金字塔
有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埃及人建筑技术之高超,不在现代人之下。他们应该
至少要经历好几千年的进化,才能够获得这样的高技术水准。但是翻遍埃及历史,
我们却无法看到任何埃及人技术发展的记录。大金字塔和它周围的遗迹,已经成为
建筑史上的一个大黑洞,又深又大,没有人知道从何处窥见其底。
    沙漠之船
    满头大汗的阿里,并没有对我们解释,为什么在登高前,必须先带我们环绕金
字塔底座一周。我们从金字塔的东侧绕至南面,向西行进。这里也有两个船只形状
的纵穴,其中一个还没有被打开过,曾经有人用光纤摄影机插入调查,发现里面埋
藏着一艘一百余英尺长的大型船只③。这艘古船现在被收藏在金字塔南端,一个名
为船只博物馆(Boat Museum)的丑陋建筑中。
    这艘由杉木建造,排水量约40吨的美丽船只,仍保留着4500年前的面貌。从专
家的眼光看来,它充满了异想天开的设计。“显然做好所有外海航行的准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