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

第八章 鞋匠与市长(二)


    这件事说过去就算了,巷子里没谁把它当回事,只是在几十年间,偶尔还会有人提起,也就是开个玩笑,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关系。
    首发推荐去***鞋匠是个厚道人,巷子里居民把他当成自己人。巷子里姑娘晚上外出归来,远远看到鞋匠,心里就安定了,走近黑黑的巷子也不再害怕。
    有时居民也向鞋匠讨几枚钉子,借把锤子,老鞋匠从不拒绝。他的修鞋筐是个百宝箱,各种钉子、钳子、剪刀、鞋刀、锤子,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个打气筒。
    他不修车,但备了一个打气筒,大家可以免费使用。鞋匠有人缘,活儿也干得好,面前永远摆着修不完的鞋子。
    有等着穿鞋的,坐在小凳子上等一会儿。不等着穿的,拿来丢在鞋摊上,该干啥还干啥去,约个时间再来取。
    当天修不完的鞋子,鞋匠晚上用小推车推回去,第二天又推回来接着修。
    大家不急,鞋匠也不急。时光就在这不急不忙中年年流逝,好像谁也没觉得,只看到鞋匠的头渐渐花白了。
    市长也是这里的常客,当然不是为了修鞋子,市长的鞋子几乎都是新的,他不能穿一双破鞋或修过的鞋子接待外宾、出席会议,那会有损于这个城市的形象。
    市长大多是傍晚的时候来。多半是成功地推辞了一次宴请,悄悄跑到小吃摊上吃一碗馄饨,然后到老鞋匠这里坐一会儿。
    市长似乎更喜欢这种平民的生活方式。开会或者宴请,前呼后拥,官话套话客气话,累人。
    坐在老鞋匠这里,淹没在黄昏朦胧的街灯里,和老鞋匠聊一些鸡毛蒜皮,是一种享受。
    但市长时常会走神,有时突然就不说话了,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对街的楼房或广告牌,久久不语。
    每逢这种时候,老鞋匠就不打扰他,由他安静地待一会儿。他知道市长心里装着这个城市太多的事。
    鞋匠时常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市长的家也在这条巷子里。他本来早就可以搬出去的,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搬,仍然住在他家的几间老房子里。
    市长对这条巷子肯定是有感的,因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那时候市长家里很穷,小时候都是穿哥哥们穿过的衣服鞋子。
    那些鞋子都是经鞋匠修补过的,他记得那上头的每一块补丁,小时候的市长就接着穿。
    当然,他得为他改一改,市长的脚还太小。先把鞋子拆开,把鞋底割掉一圈,鞋帮也剪去一圈,然后重新缝好。
    小时候的市长爱踢足球,鞋子烂得很快,要不了几天就露脚指头。鞋匠就不厌其烦地为他修补,而且常常是不要钱的。
    市长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极其艰难。
    但那个年轻的寡妇坚持让三个儿子都上学。鞋匠只要看到她拎着一双破鞋子走来,就有些心里慌。
    他和她几乎没说过什么话,鞋子就是他们的语。送来一双破鞋子,取走一双修好的鞋,偶尔碰个眼神,寡妇转身就走。
    其实她比他还要心慌。那时鞋匠会偷偷从后面看她的背影,她的衣服很旧,但从来都很干净。
    她的腰很细,这么细的腰却要承担这么重的担子,让鞋匠感叹不已。以后市长上学经过巷口,鞋匠看到他的鞋子破了,就主动喊他过来,脱下鞋子缝几针再让他上学去,并且嘱咐说,以后鞋子破了自己来。
    小时候的市长,最尊敬的人就是鞋匠,他感到他像父亲;最佩服的人也是鞋匠,不管鞋子烂成什么样,到他手里都会焕然一新。
    市长时常赤着脚,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拎着鞋帮来找他,鞋匠从不推辞,也不批评他。
    他喜欢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能把球踢到树梢那么高,巷子里所有孩子都不如他。
    他为这个孩子骄傲。他觉得他能把球踢到这么高也有他一份功劳,因为市长的鞋子是他特制的。
    市长的那双破球鞋本来是从哥哥们手里传下来的,鞋匠给重新换了底和帮,底用平板车外胎割制而成,帮用平板车内胎缝制,弹性十足,这么结实的鞋子,市长也就穿个把月,他就一次次给他重换底帮,其实是完全重做,已经面目全非。
    这双鞋子穿了三年。后来家里条件好一点了,母亲才给他买了一双新球鞋。
    但那双鞋一直没舍得扔,由母亲为他保存着。后来母亲死了,由他自己保存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