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唐荣耀

243章 各地军务安置


    按朝廷新有的惯例,岐、陇二州均已选派有知州前往,主掌当地民政财政。
    可这二州的驻军安排,却着实费了李晔不少思量。
    首先这二地不可再留有大量军队。
    因为岐陇之地与京畿毗邻,同属关中地带,地势上又高于京畿,又处于渭水上游,形成地理上的压制,且中间没有山川险要阻隔,可朝发夕至。
    凤翔城也并未在此番战火中有大面积摧毁,仍是一种坚城固城。
    若在此地保有大量人马,驻守将领稍有异心,岂不又成了下一个李茂贞?
    可另一方面,岐、陇二州又不可能不驻军。
    这二州位置太过险要,是京畿的西面屏障,完全阻隔了自泾原、秦成、兴凤等各个地方通往京城的要道,泾州如今又为李思恭所得,出于京畿稳定的考虑,岐陇二州不可能不布重兵把守。
    加之岐州本属关中,是膏腴之地,更有理由驻军来保护当地民生。
    综合考量后,李晔选择编五千人马驻守岐陇,驻军地依然是雍县(即凤翔城,不过从此后再无凤翔城这个称呼)。
    而驻军大将,只得是康承业。
    不只是出于对康承业的绝对信任,破凤翔城、擒李茂贞的功劳实际都得记在康承业头上,也必须得如此奖赏,方可服从。
    李晔决定设置岐陇兵马府行营,与同州行营一样,下辖于京畿兵马府,另授康承业岐陇兵马都帅一职,主掌二州军事。
    但即便是康承业,李晔也不能完全委信。
    一方面,形势大于人,与形势相比,人心总是善变的。
    另一方面,李晔觉得,不应以权势诱惑、去验证一名臣子的忠心。相反,忠心也是需要维护的,而合理的制度框架,就是对臣下忠心的一种保护。
    李晔先让胡万三接任飞龙军都指挥使一职,再借康承业兼有京畿兵马府佥事一职为由,安排康承业常驻京城,至于岐陇军事,可遥控管理,若有了非常时刻,再亲自回岐州去领军。
    而岐陇五千人马来源,由四部分组成,从飞龙军中抽调一千,原凤翔降卒中选出经筛选后的两千,从京畿民壮中征召一千,最后一千从岐陇当地招收……
    相对于岐陇二州,兴凤二州看起来要好处理得多。
    这二地本是杨崇本一力收复的,且兴凤二州位于秦岭腹地,除斜谷等地有少量良田外,其余地方均为贫瘠山地,可说是地狭民贫。
    也就是说,这二州有一定的战略地理,但若从民生经济角度来考虑,不具有太多价值。
    所以,李晔大可以慷慨一回,仍沿用旧制,任命杨崇本为兴凤二州节度使,全权交由后者去处置,以示信任,也可向四方彰显自己对待降将的仁德。
    可杨崇本却上表请辞,希望能如朝廷对待同、岐、陇等地一样,派有知州前去处理兴凤民政事务,若能得圣上信任,委任他打理兴凤军务,他已是倍感荣幸,叩谢圣上雨露恩德,万不敢有其他奢望。
    杨崇本接着又上一表,希望能效仿康承业,虽领地方职事,却能驻进京城,长久侍奉在圣上身旁。
    李晔据此又对杨崇本高看一眼。
    此人果真是个聪明人。
    兴凤二州地狭民贫,不足以成事,如今朝廷又一统关中,割据这二地更是没了可能。既如此,何不全力向天子表忠,安心做个天子麾下的亲信大将,名利双收?
    李晔同意奏请,向兴凤派去朝廷官员做知州,接管当地民政财政。
    至于杨崇本请求驻京,李晔不确定其诚心如何,最终未同意,让他先安心在凤州练兵,此事过后再议……
    韩逊早已率部翻过陇山,
    去「收复」他的陇右秦、成二州了,据说目前进展顺利,不久将光复秦州全地。
    除了在粮草器械方面给予支援外,李晔另给了些建议,秦、成二地为番民杂居之地,且此地番民不同于渭北一带的内迁番民,多蛮野不化,时人称之为「生番」。李晔建议韩逊,当拉拢人口劣势的部落,一同压制当地人口数量占优的部族,俗称以番制番。
    对天子和朝廷的援助,韩逊自然是感恩戴德,同时派长子韩沫入京,「愿长侍圣上左右」。
    李晔恩准了,并顺势在朝内授予韩沫官职……
    原州刺史授予了张文韬,为原州本地将领,据说是原泾原节度使张钧的族兄,李晔也不太确信。因为先前从未听闻二人有亲属关系,倒是张文韬举兵附韩逊后,便一再声称自己是张钧族兄,此番发兵,只为解救族弟摆脱凤翔的控制。
    李晔只知道,韩逊力保此人,并直言不讳,这是他与张文韬先前的盟誓,他也因此才得以通行原州,希望圣上能成全。
    李晔当然得成全。
    朝廷从未向原州派过一兵一卒,于当地毫无影响,既然当地统将张文韬愿意归附朝廷,朝廷又怎会无端惹是非?
    直至十月。
    康承业方收拾好凤翔残局,将凤翔城内粮食、钱财装运上船,一同押运回京。
    李晔出城相迎。
    由于破城及时,粗略估算,缴获城内粮食超出三十万石,金银珠宝、锦罗绸缎无数,铜币堆叠如山,总价值应在二百五十万贯以上。如此巨量财富,想来李茂贞也是敛聚不易,如今一并装入朝廷的仓库。
    对朝廷而言,这些缴获几乎抹平了当初出征时的开支,可真是喜上加喜。
    而能将如此多钱财从战乱中保存下来,并全部上缴朝廷,再次证明了康承业的清正廉洁。
    据说,为此还惹得部分破城将卒不满。
    其中当然也有李晔的功劳,若不是他在破陇州城时定下不得私下劫掠的规矩,康承业便是有此心,想必凤翔城破之时,恐怕也管控不住……
    回宫后。
    康承业再单独向天子汇报破城经过。
    期间他曾私自与城内降将接洽,不曾报与天子请示,康承业此时也不隐瞒,一并报上。
    再有如何善后,处理城内降将降卒,等等。
    李晔听后均表示认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