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老板/商谋子

第54章


老板的赞扬可以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以及在老板心中的形象。
  员工很认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或作出了一些成绩,虽然此时他表面毫不在意,心里却默默地期待着老板来一番称心如意的嘉奖。老板一旦没有关注或不给予公正的赞扬,他必定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对老板也产生看法:“反正领导也看不见,干好干坏一个样。”老板赞扬员工,还能够清除员工对老板的疑虑和隔阂,加深两者关系,从而有利于团结。有些员工长期受老板的忽视,老板不批评也不表扬他,时间长了,员工心里肯定会嘀咕:老板怎么从不表扬我,是对我有偏见,还是妒忌我的成就?于是同老板相处不冷不热,保持远距离,没有什么友谊和感情可言,最终形成隔阂。
  老板的赞扬不仅表现了对员工的肯定和赏识,还表明领导很关注员工的事情,对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关心。有人受到赞扬后常常高兴地对朋友讲:“瞧我们的头儿既关心我又赏识我,我做的那事儿,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却被他大大夸奖了一番。跟着他干,气儿顺。”
  3.老板与员工同甘共苦的时候
  一个老板,几个员工,再加一间小屋,几个人同心协力,白手起家,终于独占鳌头,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厦,这样的例子在商业史上数不胜数,许多企业巨头由此而来。
  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老板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又怎么不会使他们成功呢?
  其实,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唯一选择。但困难的是危难之后,苦尽甜来,仍能与员工共享安乐。
  第117节:做人做事做老板(117)
  历史上,重耳即位之前深得介子推的帮助。他即位之后,就论功行赏,功大的封邑、功小的晋爵,各得其所。介子推不愿受封,重耳仍把绵上封为介子推的祭田。众臣此后更加竭力相投,终于帮助他打败楚国。
  以史为鉴,我们可受到不少启发,作为一名老板,身处逆境时,与员工共渡难关,时来运转时,千万不可独自居功,尽享成果,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威望,得到员工爱戴,共创公司大业。
  因此,作为一名老板,对待员工要以义为重,能与员工同甘共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逆境中,与员工同心协力
  哪个公司都有运气不佳时,哪个业主也都有身处逆境之时,这时,一个出色的老板应作一个好的舵手,看准方向,动员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充满自信面对困难,千万别端着架子,指责别人。危船上,作为老板也要尽一份力,否则旗倒船翻,你自己也要掉进海里。
  (2)时来运转莫忘难兄难弟
  当时来运转,春风得意之时,千万不能翻脸不认人,即所谓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这样的老板会为人所不齿,谁愿意自己拼命保全的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旦老板魅力丧失殆尽,并且背上不义气的骂名,难兄难弟不会再为你效力,新来的人也会望风而逃。
  这时,不妨慷慨解囊,为员工加官进薪,让他们分享你的成果,使其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以实现。切不要排斥有功员工,落得骂名。
  一个公司或部门的发展壮大都要依靠老板和员工共同努力,同舟共济。而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老板,一定要做到与员工同甘共苦,要不忘“本”,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干劲,使事业蒸蒸日上。
  4.被委以重任的时候
  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的地位。有许多低层的员工,他们从不考虑工作的整体,想休息就不去上班。然而一旦职位高升,反而会认为“工作第一”。许多基层员工总是与上司呈敌对状态,一旦赋予他某种责任,他就会改变态度,热心督促员工工作。
  另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地位节节攀升。你若经常置某人于某个位子上,他会渐渐地降低工作意念。因此,老板想让他成为实力更高的人,就使他得到较高的地位,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工作。
  因此,你在批评员工没有责任感,缺乏干劲之前,不妨先确定其地位,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启发干劲,这都是有效的方法。
  5.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
  中国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员工,如果他们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就容易产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员工没有前途,这样的公司也会没有前途。因此,老板必须从上任那天起,让所有的员工知道,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同时给他们施加竞争压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邻居新购了一辆车,你虽然最近经济拮据,但为了面子问题,也可能会用分期付款的方法或向亲人好友借钱来买一辆车。在工作上也有同样的表现,如同期进公司的俩人,常常会暗自攀比,彼此也有不愿输给对方的观念,这都是因为竞争意识造成的。
  6.才尽其用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不同的是,他们的能力不同,兴趣不同。如果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相吻合,那么就会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工作中,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才不能尽其用,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郁闷、低沉,这样是不会做好工作的。
  身为老板,你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员工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性,委以不同的工作,使其“才尽其用”。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相信你领导的部门及员工将会前途无量。
  多几副面孔待人
  老板们周旋于公司各部门之间,周旋于商场和各公司之间,需要与来自各个方面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不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的办法,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第118节:做人做事做老板(118)
  这就要求老板们能够像“千面观音”一样,具备不同的面孔来对付不同的人。有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说法,如果抛开其中的讽刺意味不看,也自有其道理。试问,您若是对鬼也只说人话,它能听得懂吗?老板对于公司内部的成员,可以摆出多种面孔,每种面孔适应不同的场合。就如同京剧的脸谱一样,每种类型的脸谱代表一定的性格。当老板,不能让人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什么性格,不然岂不是很容易上当受骗?老板大可以看情况的需要,先选一张合适的脸谱戴在脸上,再向着企业员工讲话。
  这样,凭着老板当时是哪一种面孔,员工就知道老板在想些什么,要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而实际上,员工所观察出来的,只是老板希望他们看到的,至于老板真正的深谋远虑、雄才大略则是不轻易让别人知道的。一句话,不能让人摸清底细。
  老板可以摆出一张微笑的面孔,点头向大家说:“可以,很好。”不时地感谢一下员工。也可以说几句,“辛苦了,谢谢,谢谢!”以使大家工作起来更加有劲头,更加高兴。然后,老板也可以再摆出一张严肃的面孔,用来指挥大局,共同奋斗。老板还可以用一种无可置疑的口气向员工们讲“你去那里”“让他来这里”“就这么办”“加一把力”“马上就要成功了”,如此才会指挥有方,工作有条不紊,更有效率。
  有时,老板又需要摆出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说:“不行!重来!”或者说:“不能这么做!”然后再摆出慈善的面孔,对员工悉心教导,循循善诱地讲:“要吸取教训”,“对你的责骂实际上是对你的关心”,“你这样做有不对的地方”等等。
  老板的面孔总是要变来变去,一张面孔笑着说“行”;另一张面孔怒声说“不行”;更换一张面孔,严肃地说:“你这个人,是个两面派,怎么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老板这么变来变去,到底是好是坏?
  任何事情,通常都不能用“好”、“坏”二字来下一个过于简单和绝对的结论。正如“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衡量一件事情做的正确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实践”。实践证明:在当时多摆几个面孔是对的,那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而确保所做的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学会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摆什么样的面孔,摆在什么时间,完全要看当时的情况,要做的事情而灵活多变。
  有的老板坚持只用一副面孔,说什么:“是就是,否就否。”这就将一切事物简单化了。这实际上是标准的形而上学。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每个事物内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这个道理。也有的老板,面孔千变万化,让人莫名其妙,一会是“好,很好”,一会是“差,很差”。弄得公司职员畏首畏尾,什么事情也不敢放心大胆地去做,各种工作拖拖拉拉,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但归根结底,责任在于老板。该变时不变,不该变时乱变,这样什么事情都不能办好。
  总而言之,面孔的摆放,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毫无根据来回乱变的,老板不能当毫无原则的“千面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