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老板/商谋子

第63章


  向年轻人学习
  人上了年纪,身子骨发硬,手脚不好使了。这时他们大都退出了竞争,处在休闲状态,生命向上的期待就没有了。生活变得随遇而安。思想也已失去了创造的活力,变得故步自封,甚至泥古不化。人生处在消极而保守的位置上,这是对老年现象的负面描写。但老年并非都是这些短处,老年也有老年的长处。他们经验丰富、阅历深厚、有见识、有城府、知道世事艰辛。对社会和他人有较深的理解。尤其当他们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时,更会因为长久的训练、工作、研究和修炼而技艺精湛,堪称旷世财富。而且老年人的韧性和智谋更是少壮年轻人所不及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就把老人与海合而为一。老人是海,海即老人:浩瀚、繁复,充满不息的韧性。这是对老年的赞美。的确有很多如此这般的老人,闪耀着生命卓越的光辉。
  但是,不管对老年现象如何看待,有一个事实是很明确的,即生活永远都在变化。一个人如果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变化,他(或她)就会被生活的潮流冲击到遭淘汰的位置上,个人也会失去对生活的新鲜、独到和富有活力的感知能力。老年人就面临着这种被生活全面淘汰的危机感。因为,随着历史生活的变化,老年人的旧经验、旧知识、旧的价值观正在被生活所淘汰。时代不同了,社会时尚不同了,旧的知识、旧的眼光必然不能适应新生活的挑战。老年人正是这种新生活革命的对象之一。而且正因为这种十分自然的落伍,老年人和青年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代沟,如果不去化解它们,便会达到不可逾越的地步。生活中,事实上就存在着这种不可逾越的代沟。从个人生理和心理的素质成熟度来看,老年人也会自视甚高,在他们眼里,年轻人十分肤浅,头脑简单,不知道人情世故和进退深浅,也不知道世事艰难。因为这种幼稚,会加深老年人对年轻人新潮生活的反感。加之自己的资历、地位、身份,老年人更容易观念性的和习惯性的看不起年轻人。这加深了代沟的距离,也妨碍了老年人从年轻人物中受益。
  年轻人虽然有诸多不成功的短处,但至少有一点是让人羡慕的。那就是他们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充满活力、朝气和上升冲劲。他们代表了这种正在变化着的新生活的方向,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圭臬。所谓风流代代不相同。这便是年轻人的优势和不可战胜之处。就这一点而言,再多的旧知识、旧经验、旧资历也买不回哪怕一点点这种新的东西。而且对老年人来说,亟需要根据生活的变化,来进行知识更新,经验更新和价值观的更新。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旧知识、旧经验、旧技能重新转化出来,为新的生活服务,为处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自我服务。在知识更新一日千里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生素质的再造更显得刻不容缓。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在变化了的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生活的新鲜感和创造活力。
  相比较而言,讲明这个道理比较容易,在行为上做到那样,就不是很容易的了。这既有心理方面和情绪方面的原因,也有观念、认知和习惯方面的原因。一个饱积经验和学识的老人,向年轻、简单的青年人学习是比较难的。一个身份显赫、饱经沧桑的长者,更不太可能向那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毛头青年弯下腰学习。而且大多数人意识不到这种代沟的负面差异,意识不到自己落伍的距离。就是意识到了,也无法超越,懒得超越,这成为老年人意识的死角。
  一个优秀的人,不应该安于这种代沟的距离,望洋兴叹时代的变化和自己的落伍。而应该不断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变化,知识不断处在更新中,心态与前卫潮流保持一致,善于向青年人学习,观赏他们,分析他们,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接受生活浪潮的冲击。一个人做到这样,实际上便超越了年龄和生理的限制,他的精神永远处在年轻的状态中,甚至他的肉体也永远洋溢着年轻的活力。这样的人,才能够和永远年轻的生活联袂进发,深入历史和命运的微妙中。那些拥握政权的人、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宗教家及其他一些渴望价值创造、知识创造、艺术创造、生命创造的人和知识分子,更应该高度觉悟地保持这种青春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自己胜驾人生之舟,永远出没在社会、历史、人生的价值创造前沿,葆有生命不谢的青春。
  提醒自己,向年轻人学习。弯下自己高贵的老年身躯,向孩子们学习。真心实意地学到实处、深处,不负生命倔强的存在。向年轻人学习,亲近他们,与他们认同,与他们的文化、艺术和生活认同。让自己永远处在生活的潮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