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小说

陈氏家族全传/李西岳 苏学文

第122章

设置字体大小:

CC系派“监委”对促成弹劾也起了很大作用。
  “监察院”方面的“弹劾热”尚未冷却,“立法院”方面又爆发风潮。
  3月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交《出版法修正草案》,并要求“立法院”以秘密通过的方式完成“立法”手续。
  这一“修正案”规定凡新办刊物必须向台湾当局注册登记,非经批准不得发行,从而在原来的“报禁”之外又加了“刊禁”。
  至于办刊物,原《出版法》细则规定,非经法院宣判不得查封,而“修正案”则规定,“政府”有权根据出版物登载的内容对其进行“警告”,经三次“警告”后该刊停刊一段时间。
  如刊物已停刊三次,将取消其注册,这就是台湾当局可任意找每一家刊物的岔子,并不经法庭两封闭报纸。显然,这样的“修正”,是把原来已徒有虚名的言论自由越修越少。
  这一“修正案”系由蒋经国所控制的特工系统制订,以“行政院”名义提交“立法院”。
  身为“行政院长”的俞鸿钧,事先并不能看到这一草案,更不可能提任何建议,只有扮演一个“邮差”角色。
  本来蒋氏父子是想尽量保守秘密,但内部却失控,此一“修正案”终被台湾新闻界侦悉,立刻引起了一场庞大的抗议风浪。
  当时,《自由中国》、《公论报》、《中国邮报》、《大华晚报》等各家民营报纸和独立刊物,纷纷发表社论,指责“修正案”扼杀言论自由。
  “台湾省议会”、“高雄市议会”、“台湾省杂志事业协会”、“台北市新闻通讯协会”,也都公开声明反对“修正案”。
  CC派的“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和民、青两党及无党籍“立委”们联合,在“立法院”内外阻止通过此案。
  海外人士和国际新闻协会也来抗议台湾当局践踏言论自由。
  4月15日,台湾各民营报刊推出9位代表到“行政院”谒见俞鸿钧,请“行政院”自动把“修正案”自“立法院”撤回或函请“立法院”“暂停审议”,以便广泛争取各方面的意见,重新审慎研究,但被俞鸿钧拒绝。
  4月22日,以CC派“立委”为主,联合120名“立委”提出将“修正案”公布,听取意见后再做审议的议案。
  谁知,这个议案为157名主流派“立委”给予否决。
  在双方激烈辩论中,青年党“立委”李公权说“立法院”不应成为猪仔议会。
  李公权这句话刚一落地,主流派的“立委”侯庭督立刻拍案而起:“你再说一句我听听,为什么叫他们猪仔议会!”
  李公权也毫不示弱:“说一句又怎么着,就是猪仔议会?”
  侯庭督上去抓住李公权的脖子大声吼道:“我揍死你!”
  李公权也抓住侯的脖子:“你动我一手指头试试?”
  众人见李、侯二人马上就要大动干戈,把他们劝住了。
  李公权最后软了:“好,好,是我的不对还不行吗?”
  国民党“国会”当即差点没有变成武斗场。
  5月4日,台湾市报业工会代表到“立法院”请愿,将“修正案”与“宪法”抵触的条文进行对照列举,请求“立法委员”维护“宪法”。
  当时台北的一家民办刊物《图画新闻》发表文章,建议各刊物在未获得满意结果之前,一律于门口挂半旗以示抗议。
  只可惜这一建议没有任何刊物敢于响应,《图画新闻》也没有自行实施。
  由于CC派坚持“忠诚反对派”立场,使国民党掌握的“立法委员”票数一分为二,通过此案有困难。
  国民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企图说服CC派“立委”让步,但却没有结果。
  蒋介石见事态扩大,不由得怒发冲冠,他曾想开除100多名CC派“立委”的党籍,就此机会,把CC派彻底斩草除根。
  陈诚劝蒋介石息怒,尽管他痛恨CC派比蒋介石有过之无不及,但他痛恨的对象主要是陈立夫,而陈氏家族至今一走一亡,他心头的仇恨已自我消亡了一半。
  接下来了是现任“行政院长”俞鸿钧,虽然他也是CC系的冤家对头,但出于对蒋介石的忠心,怕事情闹得太大,对蒋不利。也劝蒋介石三思而行,并说即使想把CC派斩草除根,现在也不是时候。
  第三个规劝蒋介石息怒的是蒋经国,二陈一走一亡以后,没有人可以在国民党内部与自己抗衡,绊脚石已经搬开,但他还是劝父亲不要急于对CC派下手,并讲了其中的利弊关系。
  这么多人都来规劝,蒋介石只好罢手了。
  5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作出决议,要求党内“立法委员”必须服从“中央决议”,负责在本届会期内照原案通过《出版法修正案》,否则,一律执行党纪,直至开除出党。
  在这种“霸王硬上弓”的情势下,CC派终于屈服,同意放弃反对立场,改投赞同票。
  蒋介石乐了,他更加相信自己的权势,也更加藐视CC系这帮人。
  CC派100多名“立委”一转向,国民党想通过任何法案都是举手之劳,极少数民、青两党“立委”和无党籍“立委”即使反对,却连一个字也动不了。
  不管怎么说,CC派这次是失了面子,这是在历次党内派系斗争中最失面子的一次,他们当然不甘心情愿。
  为了挽回面子,CC派的100多名“立委”们经过研究,又推出程沧波等24名委员提出在“立法院”内公开审议“修正案”。
  此建议提出后,草草议论了一下,便被否决了。
  CC派一看面子不但没有被挽回,反倒又丢了一回面子,于是,又产生了新的计策:有彭善承等161名“立委”(占当时“立委”总数的42%)提出对程案的复议案。
  然而,这个复议案一提出,即被否决,根本没有展开讨论。
  CC派连着失面子。
  6月,《出版法修正案》在“黑天暗地的秘密审议下,由三个委员会以不足5小时的时间完成二读,最后以半小时成三读,为中华民国言论自由史写下了最可耻的一页。”(见康宁祥等著《台湾的宪政危机》中第119页)。
  《修正案》通过后,《自由中国》发表社论,指出这一“引起海内外一致谴责”的“修正案”的秘密通过,为“中华民国的出版自由敲下了最后的丧钟”。
  6月23日,台北市报业工会发表声明,表示以沉痛的心情接受事实,以尽守法之义务,同时表示:
  一、续认此法违背“宪法”保证言论出版自由之基本精神。
  二、此法若干条文含混笼统,使人困惑,望“政府”执法时勿浮滥使用,尤不宜感情用事,故人人罪。
  三、争取新闻自由为记者天责,不因修正案通过而解除,仍将不断要求当局再事修正,以臻合理完善。
  杯葛“出版法”和弹劾俞鸿钧,是当年CC派作为“忠诚反对派”,在台湾政坛上演出的最具声色的两台大戏,而《出版法修正案》的通过,则表明CC派被迫在“忠诚”和“反对”之间作出选择时,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
  此后,国民党加强了对党内派系活动的压制,CC派虽然不断发出在主流派听来不大和谐的声音,但这种声音是越来越微弱,终至渺不可闻。
  4.“总登记”--CC的总崩溃
  CC派失去了首领,剩下的人马又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受排挤,势力越来越弱。
  然而,减轻CC派的势力,并不是蒋介石的目的,蒋介石的目的是让CC系土崩瓦解。
  蒋介石制造各方面机会迫使CC派彻底解体。
  1958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上,蒋介石提出党员要重新登记。
  蒋介石要制订党的“规约”,凡愿登记者必须宣誓,尊重组织,服从党魁。登记后,党员重新编组并整顿纪律。登记的目的是使党员“执行中央党部的决定而不再分歧,笃信革命的领导中心而不分派系。”
  很明显,这次登记主要是冲CC派来的。
  蒋介石声称:“这是本党对党员最低限度的要求,和我对全党同志最迫切的呼吁。”
  蒋介石劝谕全党:“今日我们在台湾已到了最后的地步,如果再退一步,只有一齐跳海,同归于尽了……因此,大家必须不分彼此,不计恩怨,只要共同努力,相互规劝,开诚布公,相忍为国。至少也可互助互谅,一致御侮,万不可发生摩擦,自相矛盾,反被仇者所快,甚至被其乘虚抵隙,重蹈民元以来,本党的覆辙。”
  蒋介石针对CC派的“国大代表”和“立、监委员”说:“我也知道有些在中央级民意代表同志,以为其今日对党已无所望,更无所求,故其再作党员只有负担,并无利益,所以我在今日决不怪大家对党失望或失态,亦不怪大家对主义和领袖失去了信心。……所以,我总是不断为他们研究出路……最后研究结果,只有提出这党员重新登记的办法。凡是其有不满反共革命现状,或已失去其对党与领袖信心的,都可在此登记时期,不再登记,就算是脱离本党,还他自由。”
  显而易见,蒋介石已给CC派的老党员找好了出路,迫使他们就范。
  当时,国民党中央很多党员都担心不登记的人过多会产生副作用,特别是把上百名享有终身制的CC派“中央民意代表”推出去,对国民党简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