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战风云/六角小猪

第235章


而在更远地地方,大量的德军坦克正从隆起的山丘上一队队的开赴过来,而在那视线可及的地方。四辆巨无霸般的虎式坦克,正雄踞在一方土丘之上,那粗长的炮管每一下振动,几乎都能令一辆毫无察觉的苏军坦克化为火影。大批协同作战的苏军步兵,从一辆辆坦克上跳下来,在往来疾驰的铁甲洪流间四处奔逃。那场面,混乱至极。
讽刺,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索科洛夫一边通过电台给各个部队下达着命令,一面在心里嘲弄着自己。原本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战,最后竟然变成了被偷袭的一方,这简直就是上帝在开他索科洛夫的玩笑。
能够被列为近卫装甲集团军,索科洛夫的部队自然有其不凡之处,尽管在开战之初,由于受到德军来自后方的袭击而令部队产生了混乱,但是当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命令下达之后,那种混乱开始逐渐的稳定下来。
在坦克阵列的最后方,迅速集结起来的步兵,开始在脱离坦克部队,就地组织防线,每一个可以成为依托的地点,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构筑战防抢阵地。而与此同时,原本行驶在最后方的坦克阵列,开始加大马力向前推进,前方阵列的坦克部队,则开始向两侧迂回,以求在机动中转向,并从侧翼向德军发起攻势。一时间,陌野平原上,很快就被浓浓的硝烟、漫天的尘埃所遮蔽,两道钢铁所汇集成的洪流,很快狠狠的撞击在一起。
在刚一交战,索科洛夫便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很显然,出现在这里的德军坦克,至少有二百余辆,在目前,如此规模的坦克数量,对于德军老说已经不可能是一场试探性的进攻了,而是大规模的进攻。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德军在巴斯维杨的进攻,很有可能是一场佯攻。
目前,对于索科洛夫来说,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初战的被动,以及随后不长时间就可能出现的德军空中打击。
经过两年多的锤炼,如今的索科洛夫再不是当初那个空有勇气却没有智略的指挥官了,他在明白了战场的形势之后,很快便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在向指挥部请求空中支援以及步兵跟进的同时,尽可能速战速决,即便是他的不对将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也在所不惜。
这注定将是一场惨烈的交锋,如果索科洛夫的装甲部队,能够将正面的德军装甲部队击溃,而与此同时,后面的步兵部队也适时跟进的话,那么,苏军将有机会在这个方向上,全线突破德军的防线,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将一个颇具威胁性的突出部,植入德军的防线内部,从而,加速他们在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溃败。
“哄!”
“哄!”
……
在一根根颤抖的炮管鸣响中,白色的烟雾蔓延的愈发浓烈。苏军的T-34,显然在如此远的距离内,不能对德军的虎式坦克构成威胁,正面对敌的苏军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被击毁,侥幸存活下来的装甲兵,从升腾着浓烟的炮塔中钻出来,依托着自己报废的战车,同德军的步兵近距离厮杀。
而在正面战地的两翼,各由数十辆坦克组成的冲锋编队,冒着德军大口径火炮的洗劫,开足马力,如同疯狂的野兽一般,径直朝小镇后方的山丘扑去。
德军的指挥官显然也知道自己的弱势,于是,在正面交锋的同时,为了阻拦苏军对两翼的包抄,一批批的三号坦克开始脱离正面的纠缠,驶往侧翼阻拦苏军的攻势。
侧翼的战斗几乎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展开的,以至于有的坦克连开炮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迎面撞来的敌人一炮击毁,有一部分坦克,甚至直接撞在了一起。大量从伤毁坦克中钻出来的装甲兵厮杀在一起,彼此间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无数扭打一起的装甲兵,在坦克的废墟间翻滚搏斗,继而,被后续赶上来,或敌或我的坦克碾成一滩肉酱……
当一辆辆钢铁铸就的坦克,在猛烈的炮火中化作一团废铁,当一个个久经训练的士兵,在那激射的弹片与坚硬的履带间化作一滩血水的时候,没有人再会感到恐惧,也没有人再会对巨大的损失感到惋惜。无一例外的,包括双方的指挥官在内,他们都想要在压制住对方攻势的同时,取得战场的主动权,他们都要主导这场战斗。
第十卷峥嵘岁月第十二章不在乎再打几年
更新时间:2008-3-23:21:35本章字数:5659
对于在莫斯科发生的一切,远在德黑兰的楚思南知道的一清二楚,毕竟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瞒住人的,即便是那些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情报组织,相信也知道了那边发生的一切。
毫无疑问,从二十号开始,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了莫斯科,像苏联这样一个国家,如果爆发政变的话,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际大局的走向。对于美英来说,莫斯科正在发生的一切,他们所抱持的态度,那就是有七分的期盼,三分的忐忑。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楚思南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铁血的人,如果由他掌握苏联的大权,那么,至少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苏联的对外政策,将一改以往那种近乎闭关锁国的政策,转而开始大举对西方世界反击,甚至进而谋取霸权。因此,从这方面考虑,美英绝对希望莫斯科的这场政变能够成功,因为只有那样,才能避免让楚思南这个军人出身的强势人物掌握苏联大权。
但是话说回来,一场政变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无论是哪个国家,一场政变之后所要面对的,往往就是持久的内战,而在目前,苏联作为抗德的主力,是绝对不能出现动乱的,否则,那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不可否认,在长达近三年的战争中,德国人已经消耗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仍旧拥有数百万的军队,而如此庞大规模的陆军。除了苏联人能够去对付之外,单单依靠英美联军,那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战争地。而一旦苏联出现变故,希特勒会怎么做?毫无疑问,只要他还有些头脑,他就一定会从东线撤出更多的兵力来应对英美盟军,到时候整个战争将何去何从,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就在这种忐忑中,美英拖延了会议的进程安排,他们希望等到莫斯科的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安排。不过同美英的决策者们比起来,身处漩涡之中的楚思南本人。却一点也不担心,就好像那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而与他本人无关一般。
好在。到二十五号,一切拨云见日、水落石出,对于莫斯科的一切,身在德黑兰的楚思南,甚至连过问一句地兴趣都欠奉,那边的一切就全部尘埃落定了。这说明什么?毫无疑问,这只能说明他楚思南在苏联国内势力地根深蒂固。至少在目前,苏联国内还找不出一个人来同他相抗衡。随后苏联所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位“红色战神”在那片土地上所拥有地绝对威望。一场令全世界都为止瞩目的莫斯科事变,竟然在苏联国内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苏联的老百姓显然对这种事情丝毫不关心,而在军方。军方对这一事件则保持了绝对的缄默,没有半个人出来做任何表态,那气氛感觉起来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过。苏联国内没有对此事做出反应,不表示国外的某些媒体不会做出反应。从莫斯科的动乱一开始,美英等国地媒体就开始盯着东边不放,而当那边大幕落下之后,各个媒体就更加疯狂了,什么“类似于法西斯的独裁”,什么“没有任何民主可言的暴政”等等,一大堆的帽子扣到了苏联的脑袋上。而楚思南呢,也从当初那个家喻户晓的“红色战神”,一转身成为了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并驾齐驱地大独裁者,大野心家。
老实说,楚思南对英美国内这些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感觉很不爽,他要发脾气……
在巴列维皇宫的金色大厅里,楚思南一脸怒容地倚坐在一把豪华的墨绿色软椅里,目光炯炯的盯着对面的几个家伙,一名出身安全委员会的翻译,局促的坐在他身后,正将刚才对面那两个家伙所说的一番话翻译给他听。
而在楚思南的对面,隔着宽敞的王宫大厅,行动不便的罗斯福与行动更加“不便”的丘吉尔也各自坐在一把相同的软椅上,后者叼着的那根大雪茄,兀自冒着缕缕的青烟。
今天是德黑兰会议正式召开的第四天,按照议程安排,今天应该就战后德国以及战后日本的处理问题达成各方的认同。但是出乎罗斯福与丘吉尔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对面这个眼看即将要成为苏联第一人的年轻军人,竟然在会议召开之前来了个节外生枝,他要求在各方达成协议之前,先解决一个同盟内部的问题。
当然,会议嘛,本身就是为了通过协商,解决各国彼此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既然是协商,那么就要大家一起来商量着办,所以呢,楚思南提出问题来,本身无可厚非。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他提出来的要求,让罗斯福、丘吉尔这两位领导人颇感为难,而且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同此次的德黑兰会议没有任何关系。那楚思南提出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很简单,他以目前苏美英同属于反法西斯同盟阵营为由,要求两国政府平息其国内报刊对苏联政府的各种诋毁。
很显然,楚思南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是那么容易在罗斯福、丘吉尔那里通过的,一方面来说,美英的体制同苏联不同,那些本身就是大财团的报业、电台,即便是总统、首相也不可能没有理由的强行压制他们的言论。另一方面,对苏联的负面宣传,也是这两位以及两国政府的高层所希望看到的,对于他们来说,苏联的红色政权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们的革命输出更是危险至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