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困境/憨氏

第27章


话说邱吉尔首相有一次在公开场合演讲,由台下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只写着两个字———“笨蛋”。
    邱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正等着看他出丑,便气定神闲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签了名,忘了写内容。”高招!
    还有一个漫画家凯普也遇到过相同的状况。
    有一次,一名不怀好意的听众站起来,用粗鲁的“三字经”骂凯普,他则风趣地回答:“好,你已经报出你的名字了,下面你想问什么?”
    善于幽默者总善于移花接木,将恶言还给恶人。
7.机变仿答法
    机变仿答式幽默术就是根据对方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语言形式,随机应变来构思自己的回答。一般说来,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在这些场合中,或者出现了不便于直接回答的问题,或者出现了别有用心的议论,或者出现了暗含侮辱的诘难……倘若应对不当,常常会使自己陷于难堪的境地。于是,“敏捷含蓄,机变仿答”式幽默术便成了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武器,它在回避、辨辱、规劝、解窘等方面,能发挥出一些特殊的作用。
    一个人的庭院中长有一棵千年古树,每逢炎夏来临,它都会用它满头的绿叶罩起一把宜人的绿伞,给人以美妙绝伦的凉爽之感,但树的主人坚持要把此树砍掉。一天,他对妻子说:“宅院正方如口,口中有木,恰是‘困’字,不吉利吧?”他的妻子坚决反对,接口反问道:“宅院正方如口,口中有人,恰是‘囚’字,是不是吉利呢?”主人无言以对。
    妻子的回答完全模仿对方提问的方式,纯朴自然,简明有力。
    “敏捷含蓄,机变仿答”式幽默术的关键点在于“仿”字。掌握这种方法,必须首先掌握如何“仿”。在“仿”的方法上,一般有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种是在思考方法上的仿。当对方用一种方法分析某事物或提出问题时,不妨模仿其方法分析别的事物或回答问题。
   一次,苏东坡问王安石,“波”字应当如何解释?王安石回答说:“波者,‘水’之‘皮’也。”苏东坡马上反问道:“如此说来,‘滑’者即‘水’之‘骨’了?”王安石无言以对。
    这里,苏东坡即是模仿了王安石错误地解释“波”字的方法,来解释“滑”字。一旦连对方都认为结论荒唐可笑,那么他自己的前提也就不攻自破了。
    一位牧师向一位美国黑人领袖提出诘难:“先生既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黑人多,何不去非洲?”这位机敏的黑人领袖马上反驳道:“阁下既有志于灵魂解放,地狱灵魂多,何不下地狱呢?”
    
此例中,黑人领袖根据牧师的思维方法“非洲黑人多,应去非洲”的诘难进行仿答,“地狱灵魂多,何不去地狱”将对方逼入话题的死角。
    再来看一则故事。
    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一天,当地一位巴依(地主)特意来刁难他,要阿凡提把布染成不黑、不白、不绿、不红……不是一切颜色的颜色。阿凡提立即答应了,并请对方在既不是周日,也不是周一、二、三、四、五、六的那一天来取货。巴依见讨不到半点便宜,便只好溜了。
    这里阿凡提也同样是采用了仿答的手段,迫使对方认输。
    形成仿答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模仿,即根据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构思回答。首先是在语气上保持一致,其次是在语句结构上完全一致。
    古时候,有姓王的和姓范的两位大臣,因排名次而互不服气。姓王的被排在后面,于是他讥讽姓范的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姓范的立刻回答道:“淘之汰之,沙砾在后。”
   这里,姓范的在回答时,既在形式上模仿了对方的语句结构,又有效地抓住了对方的缺陷。
    “敏捷含蓄,机变仿答”式幽默术只是幽默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比较适合使用于某些特殊的场合,读者在运用时,只要选对场合就能使自己的语言幽默而有力。
8.语言圈套法
    语言圈套就是一种刻意设计的幽默的语言诡计,适合在关系特别好的朋友间进行玩笑取乐。
    以下有一案例用于说明,但禁止随意模仿,以免伤了朋友间的感情。
    讲述者:“什么东西最喜欢问为什么?”(神秘的模样)
    回答者:“不知道。”(很好奇的样子)
    讲述者:“猪!”(肯定且果断)
    回答者:“为什么?”(天真加可爱)
    讲述者:“相当明显,当然是猪才最喜欢问为什么啦。”(故弄玄虚的模样)
    回答者:“为什么?”(还是不明白)
    讲述者:“选择题,考考大家!”(逗起兴趣)
    大家:“快说,什么题?”(从工作的疲倦中得救,巴不得赶快轻松)
    讲述者:“以下动物,哪一个最喜欢问为什么?A.兔子;B.松鼠;C.狗;D.猪。”
    回答者甲:“D!”(事先买通的托儿,回答时轻松加愉快)
    讲述者:对,没错。(惊异的样子)你怎么能这么快答出这么困难的问题,他们怎么就答不出来?
    其他参与者:“为什么?”
    讲述者:“问他吧。”(指指回答者甲)
    其他参与者:“为什么?为什么?”(围绕回答者甲)
    准备开始讲故事……(该作呆痴状的地方,一定要表现出呆痴状,以便在欢笑中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和平共处,高高兴兴地生活。但是有一天,大家却开始了争吵,争论的核心就是:谁是森林里最聪明的动物?由于争论非常激烈,谁都不承认自己比别人笨,所以最后决定举行森林智力大赛。因为要控制参赛人数,规定各种参赛动物只能派一位代表参加,到时谁的代表获胜,大家就同意谁是最聪明的。
    比赛消息一传出来,各种动物便忙着开始选拔自己的代表。猪们也想参加这个比赛,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老是认为他们是最笨的,他们对这种偏见和种族歧视相当不满,猪们一致认为这是他们澄清事实的一个绝好机会,他们要让大家看看,从猪八戒在高老庄骗到漂亮姑娘的显赫事实开始,猪就是很聪明的。
    猪们经过仔细讨论,最后决定派小猪“笨笨”参赛。因为笨笨从小就特别好学,不懂的东西总是及时地问,所以学得特别快。“我的哥哥叫我弟弟,我却要叫他哥哥,为……什……么?”,“天上的鸟能飞,猪却不能飞,为……什……么?”,“猪八戒不叫猪九戒,为……什……么?”,“小姑娘喜欢刘德华却不喜欢我,为……什……么?”,“……为……什……么?”,现在让笨笨写本叫《小猪笨笨之百万个为什么》的书,我想问题应该不大。总之,大家认为,让学问渊博的笨笨参赛,为猪群昭雪简直是十拿九稳。
    到了比赛那天,各种动物到齐,赛场热闹非凡,老虎裁判主持比赛,比赛方式为抢答。
    “第一题,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是什么湖?”
    “贝加尔湖。”笨笨抢道。
    “第二题,圆周率约为多少?”
    “3.14。”笨笨不失时机地答道。
    “第三题,DNA翻译成中文是什么?”
    “脱氧核糖核酸。”笨笨再次胜出。
    三道题,笨笨连续得分,大获全胜。
    围观的猪群爆发出阵阵喝彩,在场的其他动物也不得不赞叹。
    最后,老虎裁判示意大家安静。
    “现在,我公布比赛的结果,事实非常明显,小猪笨笨反应敏捷,机智过人,三道题全部答对。但是,它绝不能成为此次比赛的冠军!”
    语言圈套是事先通过你完全可以相信的话题为你设置一个陷阱,让你在毫不设防时掉进去。
     小基德有两门功课考了不及格,他回到家对爸爸说:“爸爸,当别人心里难受的时候,是不是不应该再给他的肉体或精神上的刺激。”
    爸爸回答说:“那当然。”
    小基德马上说:“我这次考试,有两门功课没及格,我现在很难受。”
    爸爸哑口无言。
    小基德真是狡猾,为避免父亲对自己的责骂,他巧言设计了一个圈套,待父亲钻进套中后,方才言归正传。父亲如责怪小基德,那么无疑将要推翻自己的论断,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威信。父亲当然不会这么做,这就是小基德的用意,真是既可爱又可笑。
    一位牧师在讲坛上说教,马克·吐温对此十分讨厌,便想与其开一个玩笑。他对牧师说:“牧师先生,你说得妙极了,不过,你所说的这些好像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你说的每个字都在上面。”
    牧师听后一脸的不高兴。“我绝对不是抄袭的。”他争辩说。
    “但是那本书上确实和你讲得一字不差。”马克·吐温说。
    “那你把书拿给我看一看。”牧师也感到费解。
    没过几天,牧师收到了马克·吐温邮寄给他的书,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字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