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困境/憨氏

第42章


沈连声诺诺,答应下次注意。
    一次他又因看书太晚回家,连忙脱鞋上床,但刚掼下第一只皮鞋,忽然想起老太太的叮嘱,于是第二只鞋子脱下来便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不料第二天一大早,英国老太太便擂鼓般地来敲房门,沈先生一开门,老太太满脸怒气,大声呵斥:“请你今天马上搬家,我实在受不了啦!”沈忙问其故。老太太回答说:“你把我害苦啦,我昨晚等你掼第二只鞋子的声音整整等了一夜!”
    沈先生所说的这段经历究竟是事实与否,我们至今还存疑。但不论如何,当时那长夏午后上课笼罩全班的困倦,却在哄堂大笑中一扫而光了。特别是他那摹仿英国老太太怒气冲天的口气声调,维妙维肖,似乎至今犹在耳边回响。
    英籍教师罗兰特女士到一所中学义务兼课。这位英国老太太用英语说道:“……我每周给他们上两节课,Wonderful!太妙了!中国学生水平很高,有时我故意讲些笑话,试探一下,他们听明白了吗?结果他们哄堂大笑,完全明白!中国学生了不起!聪明用功,而且有幽默感。”
    把幽默运用到教育中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某高校一位老师发现学生不爱听他讲的课,上课时,下面的学生小动作特别多。于是他就说:“后面打扑克的同学如果像前面看小说的同学那么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中间睡觉同学的休息了。”一席话把同学们逗乐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又开始朝讲台集中了。
    发达国家教育工作者从来就把幽默当成一种学习“工具”,深深地理解幽默在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正像1987年8月16日巴西《圣保罗州报》的一篇文章《幽默有助于学习和工作》中所说的:“研究显示:幽默是一种兴奋剂,运用得当,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儿童和少年的学习效率,此外有助于联想。……任何一个笑话都能使我们进行广阔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
    英美人之富于幽默感,也并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和他们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成果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
    其实,幽默应该作为教育的一个“工具”、一个必备的辅助手段,幽默必须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有点幽默感。这些本来都是教育学的“题中应有之意”,算不得什么新鲜事物,这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早就这样做了。
    然而在咱们这儿,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有了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清规戒律,似乎一提“教育”就是一本正经的训导,就是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就是“填鸭式”的灌输。而一提“幽默”,似乎就是不庄重、不正经,就意味着嘻皮笑脸,言行轻浮。
    教育实不能忽视了美育的重要性,美育不仅是培养人们高尚的理想和道德,陶冶人们美好的品格和情操的重要途径,而且在开发人们智力,提高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想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良好的美育可以使他们从小培养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崇高的生活情趣,文明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使有些青少年避免由于缺少基本的美的教养,真假不辨、善恶混淆、美丑颠倒,因而情趣低俗,行为卑劣,甚至道德败坏,走上犯罪的道路。
    任何一个美学家、任何一本美学著作、任何一派文艺心理学,都理所当然地要把幽默艺术、喜剧性艺术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一个专题来加以论述。因为幽默艺术、喜剧性艺术发挥着独特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它们能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审美的要求,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明白了以上所说的道理,在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的园丁们,在教育岗位上长年工作的可尊敬的老师们,就不会轻易地放弃“幽默”这个威力很强的轻武器,而应该在某些场合下尽可能地运用它来提高学生们的识别真伪、分清是非、明辨善恶、衡量美丑的能力。
    有经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就会常常自觉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有一位师专的教师在一篇《“笑”在教学中的作用》中写道,“笑”在课堂上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用“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他说他用“笑”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有一次这位教师讲《师说》这一课。课文的作者韩愈有一段简历:25岁时才登进士第,又经过许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这样的小官,“秘书省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吏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
    这位教师觉得,在谈韩愈的简历时,如果正面介绍唐吏制度、品位、等级,是很枯燥的,意义也不大。他临时脑筋一动向学生们说了一个戏:
    “七品尚为芝麻官,九品呢,只能是菜籽官吧,四品呢,大概是蚕豆官了。”(学生们笑了)这位教师马上转入话题“从菜籽官的渺小而至于蚕豆官的伟大,韩愈的提干道路是艰难的、曲折的,(学生们又笑了)但他却是一位屡遭贬斥而不迷“官位”的硬汉,他曾于灾年为民请命而被贬,还曾因反对皇帝迎佛骨而几乎被处死。当时也盛行血统论,(笑声)出身高贵的无须求师学习就可做大官,出身低贱的学习再努力也受抑制而难出头,这样,社会上随之而来的必然也是‘读书无用论’了。(笑声)而韩愈的《师说》就是奋起讨伐这股害国、害民的逆流的战斗檄文。”
    这位教师用现代的幽默语言一介绍,不过两三分钟,课堂上便情绪高涨,于是他趁热打铁,一气讲完课文。
    (2)用“笑”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有位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就留心搜集相当数量的趣味材料,以备在“纯理论”分析时,帮助学生在笑声中迈入抽象思维的领地。比如在上“逻辑”课时,讲“概念”一节,这位教师就举《堂·吉诃德》中桑丘任“总督”时处理一个案件为例:
    一个小气鬼让裁缝给他做帽子,给一块布要求做一顶,接着又问做两顶三顶可不可以,最后要求做五顶。裁缝始终答应,结果做成的五顶帽子,只能套在五个手指上。桑丘很聪明地判决两人都有错误。
    这个故事使学生们在笑声中理解了“使用概念必须明确”的道理。在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这位教师用了《威尼斯商人》中的“一磅肉”的故事,先谈夏洛克的狡诈,是用逐步丰富内涵、缩小外延的方法,把欠债人的赔偿物———“肉”限制在“欠债人身上的”、“靠近心口所在的”、“一磅重”的条件之下,自以为足以“依法”置安东尼奥于死地而泄私愤。
    接着分析鲍西娅的聪明过人,她巧妙地利用“肉”和“血”具有不同的内涵、属于不同概念这一点,加之原契约中有“一刀割下”之语,因而“不得流一滴血”,“不得多于或少于一磅”的同样“合法”的理由战胜了夏洛克。在讲这一段时,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还带表情地朗读了课文里的节选部分并加以详析,使学生们在不断的笑声中明白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正确地考虑问题、准确地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3)用“笑”去抵制课堂上的不正之风
    有时候学校课堂纪律不好,个别学生听不进课,自行交头接耳,甚至公开插科打诨,干扰课堂教学秩序。遇到这种情况,这位教师既不动肝火,也不动辄采取“组织措施”,而是随机应变,以笑制笑,扶正压邪。
    有一次,他教学生做语法练习。在纠正错误时,一个好讲话的学生在下面对周围人说:“我知道做不出,所以干脆不做。”课堂上响起了一小片笑声。这位老师一听,意识到不及时解决会有“后遗症”,于是他马上针锋相对地说,他回家还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我知道我学不会,所以干脆没学,交白卷回来了。”课堂上响起了更大的笑声,那个学生也尴尬地笑了。以后再也未见“捣乱”了。
    显而易见,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摸索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幽默的授课风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们在笑声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使幽默成为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一位太太上了车,车上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有位先生站起来让坐。这位太太一声不吭地坐下了。这时那位先生转身问道:
    “太太,你说什么?”
    “先生,我什么也没说呀!”
    “哦,对不起,太太,我还以为您说:‘谢谢’呢!”
    这一则外国幽默小品,能不能给我们尊敬的同行———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点可资思考的东西呢?
    运用幽默,的确是一种轻松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幽默成为我国教育园地上滋润花木成长的朝露吧!
  
6.智慧人生“转”字歌
    大家都有上过聊天室的经验吧!有一位许君说,他有一次因为无聊上网找人聊天,跟第一位女网友对话时,极力地赞美对方,从气质到品味,赞美词几乎倾巢而出,对方几乎要跳了起来,高兴得不得了,两人你来我往,聊得不亦乐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