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笑一生/圃家

第40章


念完,便一块接一块地挟肉,动作很是猛烈。
  汪有志猛地按住了他的筷子:“老丁,你错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吃什么饭?请你吃块萝卜赶快革命去吧。”说着,他捡几块萝卜往丁建碗里一丢,就将菜碗放在自己跟前,独独享用那剩下的肉。
  丁建哪里肯让,二人便争执起来。
  一吵一闹,惊动了军代表。军代表过来问:“你们两个怎么回事?吃饭还闹分裂?”
  汪有志忙笑着对军代表说:“不是,军代表,俺俩正在利用吃饭的时间学习毛泽东思想哩。”
  一说正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军代表就很高兴:“噢,那好啊,怎么利用吃饭时间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啊!”
  汪有志就扯着娘子腔,胡编乱造地说他们怎样利用吃饭的时间互相谈学习心得体会,由于学得深入,理解又不一样,就争执起来。
  军代表对他二人的行为很感兴趣,说:“嗯,好,讲具体一点。”
  汪有志便对丁建使了个眼色,丁建心领神会地说:“刚才我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汪有志同志说我曲解了毛主席的指示,我就跟他争论了起来。”
  汪有志接着说:“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我说不能把吃饭单纯地看作吃饭,干革命怎能不吃饭呢?咱们是革命者又不是神仙。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下了江山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对毛主席语录不能断章取义,应当通篇领会。毛主席说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还说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主席的这段话就是说革命与吃饭那样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而是和打仗差不多的。”
  丁建说:“他这样一说,我心里就明白了。怪不得人家说,毛泽东思想象太阳,照得俺心坎儿亮堂堂,果然不假。”
  “好好好,”军代表很是激动,一连说了三个好,“明天咱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就让你俩作典型发言。”
  学习心得交流会开得很成功,会场上革命口号不断,其中还有向汪有志、丁建学习的口号。就这样,汪有志和丁建成了学习班中的先进典型。
  由于有了这个基础,丁建就可以不再回到剧团里去了。因为他是革命造反派,是当然的革命接班人,况且他又是“极”派,保吴中的,吴中这次又被定为县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他就是雉水县权力的代表。前些日子,吴中就给丁建打过招呼,说只要有机会,就让丁建挑个担子,这样,丁建就可以作为干部使用了。对于这一点,丁建十分感激汪有志,想想看,若不是汪有志急中生智,他怎么会弄个先进典型呢?所以,他与汪有志的所有过节也就一笔勾消了。又到了加餐分肉的时候,丁建就主动挑肉往汪有志碗里放,弄得汪有志很不好意思。
  那天晚上,吴中找到丁建,问他愿不愿意搞体育工作,丁建连忙说愿意,吴中就就笑笑走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体委要成立革委会,准备让丁建担任体委革委会副主任。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就约汪有志一块到雉河岸边散步。丁建心里激动,便没有话找话,问汪有志:“学习班快要结束了,你准备到那里去呀?”
  汪有志说:“往哪里去能是我说了算吗?得靠核心领导小组说了算。”
  “领导小组怕什么?组长不就是吴中吗?”丁建说。
  汪有志停了下来,迎着月光看了看丁建,用审视的口气问道:“你是真不知还是装不知?”
  这一反问,丁建才忽然恍然大悟道,“噢,对不起,对不起,咱俩一好,我倒把你参加屁派的事给忘了。”
  “岂止是参加屁派呢?关键问题是我还造过吴中的反,写过他的大字报。当初他与陈书记过不去,我犯那点小错误,又加上蕃茄事件,他就借题发挥给我小鞋穿,害得我几年没工作。文革中我当然要报这一箭之仇,只可惜我们没有打倒他再踏上一只脚,结果又让他翻了身。现在学习班一结束,就由他来定位子,轮到我,还不是等着秋后算账吗?”汪有志深有触地说。
  丁建听汪有志说到这些事,也就不说话了。
  “他妈的他吴中要是给我小鞋穿,操他姥姥我不把大字报糊他门上去!”
  丁建见汪有志发了火,就劝他说:“老汪你也别激动,事在人为。你与小白鹅的那狗打秧子的事,也不能怪吴中,应当怪我,谁叫小白鹅长那么漂亮哩?惹得你爱我也爱,结果是我没爱成也叫你也爱不成。你要恨,也应该恨我。现在大联合,吴中是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将来仍是县委书记。你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向吴中屈服,否则你真是没有好果子吃。现在两派虽说联合了,可合形未合心。他虽然是我们‘极’派保出来的,但大联合不能光用‘极’派的人,也要安排‘屁’派的人,你若此时多往吴中那儿跑跑,吴中肯定对你既往不咎的。”
  “跑跑,咋跑?”
  “咋跑还要我教你?人家咋跑的?你不能问问,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吧?”
  “我知道,得送礼。哼,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丁建冲了他一句,就自个儿走了。
  讨了个无趣,汪有志便被晾在了月光里。
 
第二十七章
更新时间2009-3-27 8:44:20  字数:3998
 走后门送礼品――王八
  又烧香又放屁――无用
  汪有志沿着雉河岸边的柳丛往回走,丁建的话还在他耳边嗡嗡地响着。他忽然觉得丁建的话有理,为了自己的前途,是得跑跑路子了。可是,跑路子总是要送礼的,送礼花点钱也没什么,关键是丢人现眼。堂堂一位文化馆馆员,一位诗人,一位当年打土匪的英雄,低头哈腰地到吴中面前去送礼,多不要脸,这不跟当叛徒差不多了吗?可不去送礼,不走门路,说不定就将自己象盖房子塞砖头一样,塞到哪个角落里去了。砖头虽说都是盖房子的,可砖头与砖头可不一样。用你盖门楼子,你就高高在上,用你当垫脚台子,你就被千人踩万人踏。能有个什么方法,不送礼,又达到送礼的效果就好了。
  就在这时,汪有志忽然发现河边有个圆圆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很大的王八,还未等汪有志靠近,那王八便一骨碌翻进水里去了。在雉水县,王八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是说它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做菜,大家也不吃它,因为那家伙特鯹,谁也不会做王八,也不会吃王八。除非谁家孩子得了病,才去买只王八补补元气。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吴中却是喜欢吃王八,也会烧王八,他烧王八,那香味一连串几户人家。在他的带动下,县委机关特别是几位县领导,都学会了吃王八,烧王八。也就是这个原因,不少人到他家去,都顺便带一只王八。那时候,送王八,并不算送礼。其一,王八很便宜,一斤王八只要五角钱,送只王八就象给你扔包烟似地,这叫送礼?其二,王八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又不好吃,又不好看,又不好玩,送给谁谁也不会多稀罕。总之,送王八与送金送银送好烟送好酒是大不一样的。
  汪有志往回走的时候,就考虑听丁建一次,准备给吴中表示表示,送点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准备送只王八。
  回到宿舍,丁建听说汪有志脑子开窍了,很高兴,他歪在床上,翻着一张红色造反报,说:“有志,你只给吴中一个人送恐怕也不行,你不想想,现在搞的是大民主,吴中虽说是核心组长,他能一个人独裁吗?你还要给副组长王大友、三结合的群众代表李招妹也送一只,这样,吴中一发话,他们二人一表态,其他成员也都是看脸色行事的,你的事还不就成了?”
  汪有志想想丁建的话,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嗯,你说得对,不就是几个王八吗?”
  “你说谁是王八呀?”
  这一提示,汪有志又说错了话,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隔了两天,汪有志回了趟蛤蟆湾,他找到鱉眼牛三。说:“三哥,你给我弄三只鳖王来,我有用。”王八又称老鳖,牛三不会种庄稼,却会捉鱼摸虾,特别是捉鳖,他一眼能看到水底,无论是那鳖藏在泥里、水里,或者是藏在泥糊里,他都能一眼看出,逮个正着,所以,他就有个外号叫做鳖眼牛三。牛三出去捉鳖,往往只背个口袋,拄着一根棍子,沿着河崖边走边瞅,瞅到了那儿有老鳖,就用他手中的棍子一扎,然后伸手往水中一摸,就拿出一只老鳖来,放在口袋里。早晨出去,中午回来就有半口袋老鳖了。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他在捉鳖时并非一网打尽,而是隔着鳖窝去捉,而且只捉嫩鳖壮鳖,不捉子鳖、母鳖和鳖王。什么是鳖王?就是三斤以上的鳖,在一群鳖中占有首领之位的公鳖。牛三这样的捉法,使他在蛤蟆湾就有了棵摇钱树。虽说这摇钱树也摇不出多少钱来,但糊口是足够了。
  这时光,正是五月麦黄芒的时候,也正是鳖下蛋的时候,牛三早巳收了他的棍子和口袋,不捉鳖了。就说:“有志,这是不可的,我不能为了你改改口味就犯了天条,你想吃鳖,就等俩月,让这些鳖将后子孙留下来,再改你的口味也不迟。”
  汪有志说:“等不得了,我要它是有用的。”
  “怎么等不得呢?莫非用它做药引子?做药引子有只马蹄鳖也就够了,何需三只鳖王?你知道不?三只鳖王要影响几百只子鳖呢,不可不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