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鸡鸡炖蘑菇

第628章


    廖运周因此一战扬名,黄威也因为伯乐识人而名噪一时。以后,在抗战胜利之后的**整编中,廖运周就脱离原先所在的汤恩博系统投入土木系门下,并且成为黄威的心腹将领。但是,“书呆子”黄威怎么能知道,这位廖运周师长从二十年代就是GCD员!他的直接上级是解放军炮兵的创始人朱瑞将军——朱瑞是辽沈战役解放军方面牺牲的唯一将级军官。难怪他的炮兵技术好!廖运周当营长的时候,部下里就暗藏大量GCD员,其中一个也是他在黄埔军校的炮兵科同班同学,后来成了解放军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大将。
    廖运周率领的第85军110师也是一支有传统的部队,它的前身是冯老将军西北军的第2师,是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基本主力之一,1938年初与**豫北师管区的部队合并为第110师,在抗战中屡立战功。廖运周在这个师历任团长、旅长、直到升任师长。GCD北方局、晋冀鲁豫分局、华东局、中原局乃至中央军委,都在不同时期向他布置任务,并多次选派干部进入110师,帮助开展工作。1947年夏,华东局批准成立110师地下党组织,基本把该师置于地下党的控制之下。当时,中原野战军的邓政委指示积极准备,耐心等待,要到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作用。到1948年7月,邓政委又指示该师要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
    第110师隶属于第85军,第85军是汤恩博系统的主力,一直被编为华中“剿总”序列。白健生很想把第85军控制起来,防守汉口的大门,让属于南京蒋总统嫡系的黄威兵团的第10、14、18军和新20军作为外线作战的机动兵力,而把他自己的桂系主力部队控制在内线策应。可是,淮海战役发动后,第85军硬是被蒋总统连同第12兵团一道拉上了淮海战场,而整个第85军的官兵都不愿来淮海,士气低下,战斗意志不强。现在,廖运周见黄威想趁中原野战军立足未稳之际向南突围,意识到这是举行起义、粉碎黄威兵团突围计划的好时机,于是毫不迟疑地“勇挑突围重担”。
    当他完全取得黄威司令官的信任后,立即派人与部队正面的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取得联系,向解放军报告黄威的突围部署,同时要求利用突围之机举行起义,请求解放军予以接应。廖运周要求6纵闪开一个口子,让一一○师过去后再把口子合上。但是,6纵只有4个旅的兵力,闪开口子后万一合不拢,被后面的**部队跟着冲出去就糟了。
    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迅速把情况报告刘陈邓。刘邓首长回电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粉碎黄威兵团的突围企图,同时要严密组织,保证一一○师起义成功。”考虑到**突围部队四个师齐头并进,让第110师居中,两翼都是**其他部队,对第110师的顺利起义极为不利,廖运周与地下党进一步研究,应当想尽办法,“调整”一下黄威的突围作战部署。
    于是,廖运周立即赶去拜见黄威,对黄威建议道:“突围作战区域狭窄,与其让四个师齐头并进不如由我师先进,如果我师进展得手,其他师可迅速跟进。如果不成,其他师还可就地据守,免被对手所乘。”
    黄威见廖运周为他考虑得如此周到,十分高兴,连声说:“好同志,好兄弟,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坦克、榴弹炮随你要。”
    廖运周作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军座,坦克、榴弹炮非我所能配得了的,我只请求空军配合我们的行动,给我们以空中支援。”事实上,廖运周已决定在凌晨开始行动,空军是无济于事的。
    黄威感激地说:“好,可以。我会让空军配合你行动,有机会,你师就迅速前进,当机立断,不要延误时机。”
    与同此时,经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后,起义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在这时,黄威怕廖运周准备不足,又派人来请廖运周。廖运周见到黄威,了解了黄威的意图,回答说:“我正要向您报告,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敌军阵地结合部有空隙可钻,在拂晓前行动最为有利,请您指示。”
    黄威听后,显得特别高兴,顺手拿出一瓶洋酒,说:“老同学,这瓶白兰地酿造多年,藏之久矣,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我特敬你一杯,预祝你取得胜利。”
    廖运周回到师部后,解放军前线最高司令部派第6纵联络参谋武英身着便服来到廖运周的师部,向廖师长传达了刘邓首长规定的起义部队的行进道路和联络信号。 
    
                  
 第三百六十七章 抉择(七)
 第三部 第三百六十七章 抉择(七) : :第三部 第三百六十七章 抉择(七)     刘建业在第110师师部外面耐心的等待了一阵,才见到穿着整齐军服的廖师长带着几名挎着冲锋枪的警卫走了出出来。
    “不知刘副司令驾到,有失远迎,请恕罪。”廖师长客气的打了一个招呼。
    “廖师长不必客气,鄙人前来是要视察一下贵部的突围行动准备情况。不知廖师长方不方便陪我一同到第一线阵地区视察一下?”刘建业借着昏暗闪烁的灯光,看着廖师长的神情。
    廖师长犹豫了片刻,答应说:“既然刘副司令有心到我师视察,我当然是要陪同的。”
    11月末的淮北忙大地,寒风凛冽。刘建业和廖师长穿着**的毛料将官军大衣,带着各自的警卫到一线阵地视察了一圈。夜间,交战的两军都停止了各自的战斗行动,三三两两的**官兵挤在为数不多的柴火堆前靠着火,借此抵挡刺骨的寒风。
    “眼下,兵团还能支持几天,但是如果物资情况不能有所好转的话,恐怕,整个兵团就要交待在这里了。”刘建业对走在身边的廖师长说。
    “刘副司令请勿担忧,凌晨的突围,我师一定奋勇当先,为兵团打开通路,使兵团得以脱离险境。”廖师长应承着。
    “廖师长,恐怕明天凌晨的突围行动里,四个师的部队,只有你的一个师能够突得出去吧?”刘建业开始旁敲侧击。
    “刘副司令说笑话了,我廖某人岂是丢下友军独自逃生的人吗?”
    “事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吧?外面解放军的包围圈可是扎得很紧,想要突出去,难度不小。”
    “难度再大,我师也要为兵团强行打开通路,即使全师拼光也在所不惜。”
    “廖师长,有些事情,还是挑明了讲会好一些。”
    “我不明白刘副司令的意思。”
    “廖师长,我有一些重要的话,想要和你单独说。你看是不是?”说到这里,刘建业看了看周围廖师长的警卫们。廖师长没有立即回答。“黄峰,你先到离这里五十米的地方去警戒,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接近这里,否则就开枪。”刘建业明白廖师长的担忧,对自己的贴身警卫说道。说完,刘建业解下了自己的随身配枪,交给了黄峰。
    “明白。”黄峰接过刘建业的配枪,向外跑去。
    “你们也一样去保持警戒,不许任何人接近。”廖师长也对自己的警卫们说。
    “廖师长,恐怕你早就对明天凌晨的突围行动做好了准备了吧?”刘建业递给廖师长一根烟,自己又点燃了一根烟,说道。
    “刘副司令,我自从向黄司令官主动请缨之后,就一直在师里做着相应的准备,现在已经基本就绪,只等突围开始的命令下达。”廖师长说。
    “廖运周,安徽凤台人,1903年出生,河南中州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团见习,第25师75团1营参谋。1927年春参加中国GCD,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75团团部参谋、连长。南下潮汕失利后到南京,1928年奉派入33军学兵团从事兵运工作,因学兵团解散,回廖家湾建立了党支部,并发动了‘六六’雇工罢工。参加阜阳和正阳关武装暴动、参加发动芜湖兵变,在**中先后任团部副官、师部参谋、连长、师部副官长、团长。1933年与党组织失去组织关系,此后在**里升任少将旅长、副师长、110师师长。1938年,恢复组织关系,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秘密师党委。1946年任110师地下党委书记。1947年夏,中原野战军邓政委指示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作用。1948年7月,刘邓又指示要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刘建业闭上眼睛,小声地说。
    廖师长听到刘建业讲的话,内心被惊住了。他搞不明白,眼前的这个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又是怎样知道自己做得很隐蔽的事情的。
    “廖师长,我知道你会很惊讶的,但是,我要你放心,我不会对你有所不利的。当然,你也无须知道我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刘建业睁开了眼睛说。
    “刘副司令,我对你很好奇。”廖师长并没有直接回答刘建业的话。
    “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现在在你的师部里,应该就有对面派来与你联络的人。”刘建业说。
    “刘副司令,我很想知道你究竟是什么身份?”对于廖师长来说,现在站在他眼前的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