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几何

第十九章 找人才是个重头戏


    有了持续的业务增长,接下来就需要考虑来年团队扩充的问题,我们换了更大的办公室。两三个月的时间,早期的亲朋好友陆续退出,一些基础类岗位的人员也有所改变。最终,我们沉淀下了几个未来企业核心的团队成员。
    由于公司前期是没有hr的,我包揽了招聘相关的所有工作。虽然如此精心把关,效果依然不尽人意,而且时间成本也非常大。于是,我尝试改变一些流程,凡是我面试过的且基本符合标准的求职者,便会让相应岗位的老员工参与“闻味”(即让老员工参与二轮面试,对求职者进行听、看,发现感觉相同的,在面试结束后和我再沟通)。我几乎每天有1/3以上时间花在招聘和筛选上,留给技术研发的精力不足1/3,甚至有时一天都在研究人的问题,以至于有段时间我痴迷于研究星座和性格的关系,平日里遇到任何人,我都会猜测下对方的星座或者爱好习惯。
    面对堆成小山的简历,我常常在想,如何能更有效率地招募到适合的人才。而我得到的事实是,留下来的成员许多是面试时不认可的,反而那些觉得不错的求职者最终并没有成长为队友。这个过程相当地磨人,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
    曾经一位声称自己有经验的求职者,狠狠地让我领略到了这个社会的“诚信”,他的举动被我发觉到他就是一个小白,他在撒谎!不过他突然坦然开来:“这些话术是老师教给我们的,许多的大学都会给学生传输些技巧”。从此我对于所有求职者倍加防备。
    还有很多老油条会刻意地“润色”简历和话术,把职场断档期模糊到其他工作期内,让面试官觉得他经验满满。
    创业公司面临的风险非常多,除了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创始人都需要认真地规划每天的开支。特别是在传统服务业,有的朋友开公司盲目节省,招聘无薪学徒工,我是不推荐这样做的,毕竟年代早就变了。
    通常企业创办后,首要问题就是市场拓客,除了老板亲自上场外,还会适时招募一些业务岗。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奇岗位,好像不需要丰富的经验,无需任何学历和天分。而实际中,我们经常会为这种稀里糊涂的骚操作买单。企业前期客源少、品牌力弱、模式不定、运营投入少等特点,我们更要重视业务人员的招募细节,只是不要太刻意于职员的学历和经验,而是确保他足够诚实、勤奋即可。
    技术类岗位是比较考验创始人专业能力的,因为培训班出身的求职者也非常多,而且他们通常是被忽悠着花了不菲的学费进的“培训班”(我遇到许多的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忽悠到培训班,甚至还贷了大额的款),就像养鸡场的速成肉鸡,目的性很强,通常很难学到足够的知识。你本想期待他们在半年内做出成绩,结果项目成了他的试验品。技术岗除了需要扎实的底子,还需要一定的实战经验,设计类人员若没独立思考能力的,即便工作了两年也无法创作出一个商用的banner。
    技术人员,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务做支撑,就无法妄求什么顶级大牛,但我们依然要想办法“瘸子里挑将军”,“宁缺毋滥”的想法太过于阳春白雪了,只会让你错失发展时机。
    校招是一个快速招募基层人才的途径,我们前期先后参加了三次校招。夏天,有位大学老师主动过来邀请参加校招,于是宵博陪着我去了大学城,我做了天马行空的招聘演讲,学校还给单独做了专场,收到了大量的求职简历,我们现场进行了紧张多面试。而后来的两次校招均为参与校方的集体招聘,效果比较差。
    不管如何努力招聘,最终相当多的求职者“死”在了我们的脸面上。由于是在小区内办公,我们经常收到质疑的电话:“你们公司在哪里?”,于是有些人来到小区门口就返回去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不过创业者不必太在意这个情况。阿里、字节跳动、饿了么早期几乎都是这么来的。
    若实在招不到有能力的职员,那么在给他们分配任务时,一定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帮员工制定好工作的细则,越详细越好,不然你就等着“拿好卫生纸给他擦屁股”吧,还得抱怨浪费了时间又花了金钱。
    如若确实遇到了“卧龙凤雏”,也要保持冷静,探明情况。有一次,两位自称阿里巴巴的早期业务,气场异常强大,自称属于第一批阿里销售,而且还是卫哲亲自过问过的那一批,言谈之中,他对于我的企业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兴趣,他只是在强调自己想得到的条件。这让我内心起了波澜:莫非就是一骗子?我记得《硅谷传奇》电影里有段关于招聘的情节,刚刚感受过高光时刻的乔布斯在他那诺大的会议室里,突然把一只穿着拖鞋的光脚放在桌子上,正冲着对面来自IBM的高级工程师,乔帮主问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和工作毫不相干的问题,比如求职者是否是一个处男,后来,乔帮主告诉同事“做决策就像打开一扇门,你不知道打开后会进来什么,所以一定要选择正确”。
    我们永远不可能像马云爸爸那样,被蔡崇信“深情表白”,姑且归入童话。那么公司还要活下去,工作还要进行,我们必须学习和“平庸”的人才相处,合理地利用每个人的优点。。
    创始人应该听到公司里的每一名职场小白的声音,只是不要依赖于他们的声音来判断市场或者做公司决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甚至听起来非常不错,但是作为创业者只能做参考,因为不管根据一万小时定律,还是立场不同的道理,他们的那些主意即便是出于善意,也存在严重的见解不足。
    人力是做企业的核心投资项,如果无法逃脱“低薪节省人力”的想法,就会招募大量的小白兔和老黄牛,甚至是有能力的却有破坏力的职员。除了“赚钱”,永远不要相信求职者有其他的想法,虽然实习生为了学习,老手为提升自我,合伙人为了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但是作为年年GDP都是正增长的中国人,价值转化成现金或许才是让大家聚在创业者周围最有效的方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