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番外:元善见(二)、张师齐


    马车停靠在阊阖门外的空地上,元善见一家先后走出了车厢,望着自己曾经生活了十余年的宫城,元善见感慨道:
    “还是这般破败模样。”
    洛阳宫城是由北魏孝文帝时期建造,距今不过七八十年,可北魏末年,洛阳几经战火,先后有尔朱荣、尔朱兆、高欢等人兵临城下,洛阳宫城如今已是破败不堪。
    一旁的元怀仁笑道:
    “圣人体恤百姓,不愿驱使民力修缮宫殿。”
    话音刚落,元善见已经转过身,看向瑶光寺方向,戏谑道:
    “那座尼寺倒是越发金碧辉煌。”
    元怀仁哑口无言,高家大姐见状狠狠揪了一把元善见腰上的软肉:
    “你若是觉得我家日子过得太舒适,尽可在阿兄面前继续阴阳怪气。”
    元善见连忙告饶,苦着脸道:
    “我与你阿兄相识三十余年,深知他的为人,若真要杀我,哪怕我整日朝洛阳三跪九叩,也得被人灌下毒酒,若无害我之心,不过戏谑几句,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元怀仁与妻子南平公主早已背过了身,元怀仁心道:都当祖父母的人了,怎地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打闹。
    高家大姐也知道在儿子、儿媳面前失了礼,终于放开了手。
    此时戍守宫门的是高澄亲信,领军将军尧师,王士良已经转任兵部尚书。
    尧师当然认得高家大姐,他赶忙走了过来,行过礼后恭敬道:
    “圣人已经等候长公主多时,快请入宫。”
    “有劳尧领军了。”
    高家大姐颔首道。
    元善见一家经由阊阖门入宫,先往灵堂拜祭太后娄昭君。
    在灵堂上,高家大姐望见了一众弟弟妹妹,以及侄儿、外甥,就连已经瘫痪的高洋都被高恒带来了宫中,就是没有见着高澄。
    高家大姐走到高洋面前,怜悯地抚摸着二弟的脸庞,当初在娘家做女儿时,家中便只有她与兄长高澄、二弟高洋以及二妹四人,哪有后来这些弟弟妹妹们。
    “皇兄让你戒酒,你就是不听,如今倒好,落得这副模样。”
    高家大姐语气中,三分埋怨,三分怒其不争,其余全是心疼。
    高洋口不能言,只能张着嘴‘啊、啊’作响,口水沿着嘴角流下。
    高家第三子,生父不详的永安王高浚朝侍奉高洋的宦官喝道:
    “何不为二哥擦拭!”
    高洋转头看了一眼所谓的三弟,眼中蕴藏着深深的厌恶。
    这么多年了,他始终不服气,自己与高澄分明才是嫡亲兄弟,但高澄就是偏爱这个野种。
    宦官拿出了手帕,高洋想躲,却躲不过去。
    一旁的高殷见了,从宦官手中接过手帕,耐心为父亲擦拭口水。
    高家大姐见状,心中稍有宽慰,暗道:阿洋虽然口不能言,行动不便,但好在殷儿是个孝顺孩子。
    将注意力从二弟身上移开,才发现不见了丈夫的踪影,高家大姐问向元怀仁,元怀仁不以为意道:
    “圣人将阿爷唤去明光殿。”
    明光殿内,高澄打量了元善见好一会才缓缓道:
    “记得第一次见你,那时你才九岁,一眨眼三十余年了,你都是当祖父的人了。”
    元善见笑道:
    “当时你也才十二,比我大不了多少,又怎么一副长辈口吻。”
    高澄也乐了,他笑道:
    “如今你不怕我了?”
    元善见摇头道:
    “不怕了,已经十五年了,真要杀我,我今日哪还能站在你的面前。”
    “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高澄问道。
    元善见沉吟片刻,才道:
    “还不错,小时候你逼迫我学医,学医救不了大魏,却能造福一方百姓。”
    高澄颔首,他在元善见住所周边安排了密探监视,正如元善见所言,这些年他不问世事,一心为人诊脉施药,没当成明君,倒做了良医。
    “如今四海平定,人心归顺,你们也无需再束缚在县城,趁着如今腿脚灵便,以后带着大姐儿四处走走,寻访名山大川,我会命人沿途护卫。”
    元善见当然知道高澄所言护卫,其实就是监视,但依旧为高澄的好意而心怀感激。
    他这辈子几乎都是在囚笼中度过,时年九岁便入宫做了傀儡天子,先是在宫城囚禁了十六年,又被送往属地,在那里居住了十五年。
    元善见对于自由的向往,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谢谢伱。”
    “你为何不说谢主隆恩?”
    “你当年不是说过许我面圣不称臣么?”
    “我有说过吗?”
    高澄疑惑道,说罢,两人相视而笑。
    “准备先去哪里?”
    高澄问道。
    元善见不假思索道:
    “江南。”
    “江南,江南好啊。”
    高澄喃喃道。
    ......
    我叫张师齐,这是我的故事。
    我出生在洛阳一个寒门家庭,比不得杨愔、崔季舒累世簪缨,却也有机会读书习字。
    普泰二年,先帝入主洛阳,立清河王世子为帝,改元太昌。
    同年,当时还是渤海王世子的圣人奉父命留守洛阳,开府招募僚佐。
    陈元康是被圣人亲自往高敖曹家中讨要,被任为司马。
    彼时同样出身寒门的赵彦深也是他费尽心思,从司马子如府上诓骗而来。
    他们都是好命,入了圣人的眼,一开始便被委以重任。
    而我张师齐,满腹学识,却也只能做一名书写小吏。
    但是,当改变命运的机会出现在我眼前,我还是牢牢抓住了它。
    我清楚记得那一年斛斯椿、独孤信割据三荆作乱,陈庆之北上支援,最终被圣人逼退,斛斯椿授首,独孤信逃入南梁。
    清点战绩的时候,我见圣人皱眉,沉吟不语,脑中灵光乍现,高呼:
    ‘襄阳一战,世子击溃陈庆之与斛斯椿十万联军,收缴物资无数,仆为世子贺!为高王贺!为大魏贺!’
    陈庆之当然没有十万联军,缴获也是少得可怜,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至少,圣人从这一天起,知道了我的名字,张师齐。
    圣人早有僭越之心,他让我留在身边,记录他的言行,这不就是在修起居注么。
    当然,我也没有推辞。
    我记得在动笔前,圣人把我唤到身边:
    ‘著史分为两种,庸碌的史官,只懂得记录历史,优秀的史官却能够创造历史,我对你寄予厚望,莫要辜负了我的殷切期盼。’
    从那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史官。
    我这一生,著作等身,先后写下《大齐创业实录》、又修国史,《魏书》、《梁书》也都是我的作品。
    有人讥讽我写的是秽史,甚至编了一句顺口溜:张师齐查史料,多此一举。
    但我不在乎,我一个寒门子弟,能有今天中书侍郎的地位,都是圣人栽培。
    圣人这辈子没有别的念想,就想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我又怎能畏惧人言。
    况且圣人对我写的史书非常满意,甚至下诏,查抄民间记录高氏起家以来的一切史料,尽数付之一炬,今后但凡再有私自记录者,以谋逆罪处死。
    世人把这称为焚书坑儒。
    但也确实管住了嘴。
    圣人曾拍着我的肩膀勉励说:
    ‘等我们这一代人都死绝了,你创造的历史,就是真正的历史。’
    实际上,甚至不需要老一辈人死绝,自从《大齐创业实录》大量印刷,贩往各地后,孩童们都在歌颂老高王忠义无双,小高王孝感动天。
    我叫张师齐,这就是我,一個刚正不阿,不媚权贵的优秀史官的故事。
    昭德二十七年,六月。
    大齐天子高澄亲往张师齐府上吊丧。
    早年间还想过自己死后,要让张师齐殉葬,怎么他就走在了自己前头。
    高澄为之神伤,他对前来吊唁的众臣感慨道:
    “国家的历史事关重大,我与先父创造的丰功伟业全凭张师齐记录下来。
    “他任史官,写尽我的善与恶,我曾请他为我饰非掩过,却遭断然拒绝。
    “朕威胁要杀他,他却凌然不惧。”
    “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正直的史官,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说罢,瞥了一眼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官员,那人心领神会,当场奋笔疾书。
    2023年,随着一座高齐时期的士族墓葬被发现,出土了大量有关这一时期的史料,与正史天差地别,震惊了考古界。
    但是小高王的粉丝们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小高王开科举,打压士族,这才有人心怀不满,恶意扭曲事实。
    毕竟写下《大齐创业实录》、大齐国史等作品的张师齐,那可是在高澄死亡威胁下,还能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物。
    他又怎会曲意逢迎,奴颜事主。
    高氏起家,《大齐创业实录》里写得明明白白,都是小高王一人之功,高欢一路上都是被其子推着走。
    张师齐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物,他写的史书不能信,难道信你这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年代出土的野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