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烽烟起/小小马甲1号

第392章


    周瑜不由得苦笑起来,看来在江东新军的将领面前说陈任的坏话,那是要做好掉脑袋的心理准备。刚刚徐庶还只是把陈任和敌将放在一起提了提,就引起了他们这么大的反感,要是真在他们面前说一句陈任的坏话,只怕他们这几个真的要把刀砍人了。
    徐庶一看这架势,连忙起身朝着孙翊几人拱手拜道:“这个,几位将军,刚刚是元直失言,还请几位将军见谅!”说着,徐庶便深深地拜了下去。
    见到徐庶真心认错,孙翊等四人的脸色总算是好了一些,众人当中,也就程咨年纪大一些,而且也有程普这样的父亲在身后,多少要比其他三人多懂得一些人情世故。当即便对徐庶说道:“元直兄,刚刚我们也多有冒犯,还请元直兄原谅!”
    “好了好了!”周瑜赶忙出来打圆场,说道:“我们还赶快继续商讨如何夺取箕关,进军并州吧!”
    刚刚躲在一边没有受到殃及的孙权,这个时候也开始说道:“这并州的军力大部分都被曹操抽调到其他地方,其中主要的并州铁骑和陷阵营也都在许昌被消灭。剩下十万兵力有一半就囤积在这箕关!其实舀下了这箕关,就等于是舀下了并州!”
    “不错!”周瑜点了点头,“仲谋说的没错,但是关键就是如何能够成功地夺下箕关。本来依照我军的实力,要夺取箕关,倒也不是难事。但是问题是,如果强行攻关的话,势必会造成损耗,我们手上的可是江东新军,每一个士兵都是整个东吴精心挑选、严加训练的精锐士兵,不能就这么损耗在这里。所以我们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既能够夺下箕关,而且又不会给我军造成什么损失。”
    孙翊这时候用力锤了一下手心,满脸悔恨地说道:“可惜啊!要是上次我们能够将那徐晃舀下的话,说不定这箕关早就破了!”在孙翊的心目中,这箕关之所以还能坚持这么久,还是认为是徐晃的功劳,对于此,徐庶虽然不认可,但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另一边的庞统忽然说道:“公瑾兄,你说,杨奉他有没有可能投降我们东吴呢?”
    听得庞统的这个问题,周瑜等人不由得一愣,孙权马上就摇头说道:“我看不行!这杨奉在曹操手下甚是得重用!而曹操能够将箕关这座险关交给杨奉把守,说明对杨奉很信任,要想让杨奉开关投降,几乎是没有可能啊!”
    “我倒不这么看!”周瑜开口说道,只见他紧皱着眉头,低沉着脑袋思索了一会儿,“当年这杨奉虽然在董旻帐下被郭汜、李傕排挤,但是也是很受董旻重用。但是最后还是叛逃到了曹操帐下,可见此人十分聪明,知道审时度势,见到董旻这一方不行了,便立马转换门庭!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的,若是要形容的话,那就像是一条狼,你给他吃的,他便会听你的话,但是你要想要他陪你一块死,那他绝对不会听你的,说不定还会反咬你一口!”
    徐庶在众人当中对杨奉却是观察最仔细,也是了解最深的,他点头说道:“公瑾兄这个形容和恰当,正是说明了杨奉此人的性格!据我所知,杨奉虽然颇得曹操重用,但是他在曹操帐下与其他将领的关系也似乎并不怎么好。当初他投降曹操的时候,却是深得董旻的信任,这样的情况与并州军和徐荣的投降完全不同,所以曹操帐下将领对他都十分轻视。而曹操手下的那些谋士却是看不起他一介武夫,也不愿和他深交,使得他在曹操的帐下自成一派。曹操对于这种情况,反倒是没有任何表示,似乎是乐见得如此,甚至多次要拉拢杨奉手下大将徐晃,撬自家手下的墙脚,恐怕也只有曹操才做得出来了!”
    周瑜似乎很用兴趣地问道:“照元直兄这么说来,这要劝降杨奉也不是不可能咯?”
    徐庶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摇了摇头,说道:“确实是有这个可能,但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却是暂时不行!杨奉此人表面上看十分低调,但是却是很有野心,就算是他要投降,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行事,他肯定是要在我们面前证明他的能力,以便将来到了东吴之后,还能够受到重用!”
    “哼!”孙翊显然对这个杨奉十分地不满,哼道:“他能够有什么能力?等我带上一路人马,直接攻上关口,把他生擒了下来,保管他服服帖帖的!”
    徐庶苦笑着解释道:“叔弼,这你就不明白了,杨奉此人绝对不是怕死之辈,像他这样有野心的人,手中无权,那就比让他死还要难受。要是你这样强行攻打箕关,说不定他就会带着守关之兵和你战至最后,也不会轻言投降。到时候,我们大军必然会损失很大!”
    孙翊听完徐庶的分析之后,还是很不服气,当即说道:“那也简单,就让攻城营朝着那箕关加强攻势,把他的箕关给砸个粉碎!我倒要看看没有了箕关天险,他杨奉只有区区五万不到的兵力,还舀什么来跟我们讨价还价!”
    这次回答他的,却是攻城营的统领程咨,他苦笑着说道:“那是不可能的!箕关可不是一般的关口,此关依山而建,关口的城墙又高又厚。攻城营的各种攻城器械虽然犀利,但是顶多就是砸开几个口子,要想就这么把箕关砸毁,那是不可能的!”
    周瑜听得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激烈,却是完全没有参与到他们的讨论当中,而是自己一个人看着面前的箕关地势模型。忽然,周瑜的眼睛一亮,惊声呼道:“我有办法了!”
    “我有一个想法!”就在周瑜呼喊的时候,另一个声音却是同时响起,周瑜转过头一看,却是看见庞统也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下一刻,两人却是同时笑了起来,将周围的众人都笑得是满头的雾水。
    
第四百二十五话待价而沽
    杨奉很苦恼。*^*
    此时杨奉正在自己的大帐内走来走去,眼睛不时地丢到桌子上的那三个已经被拆开了的锦囊,那是三封密函。而这三封密函却并不是从长安送过来的,而是杨奉在这一个月以来所受到的三封劝降书,全都是关外的东吴军用弓箭射上来的。幸亏这箕关之上都是杨奉的子弟兵,要不然这件事要是被曹操知道了的话,恐怕杨奉在曹操手下那也是干不下去了。
    说心里话的,杨奉并不打算为曹操把命都赔上去,但是也不打算就这么投降到东吴。正如当年他投降给曹操那样,就算是要卖,杨奉也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只不过现在东吴给的价钱实在是太少了,一个太守之职竟然就想打发他杨奉?未免太看不起人了吧!而且杨奉也是知道东吴一贯的军队管理制度,到了东吴,杨奉是绝对不可能再掌兵的,没有兵又没有权,那么杨奉投靠东吴能有什么好处?这种没好处的事情,杨奉可不愿意赶。
    “公明!”杨奉忽然抬头问站在一边的徐晃,“你说我应该怎么办?要是以东吴现在给的待遇,我确实是不太想就这么投降了!”
    徐晃对杨奉竟然有意投降,很是不满,当年杨奉舍董旻而投靠曹操,那是因为董旻残暴,确实不是明主。而现在曹操对杨奉是十分的重用,而且按照徐晃自己对曹操的观察,此人应当当得明主这个称呼。可是杨奉竟然要背叛曹操,这让一向以君臣之义奉为准则的徐晃很不高兴。不过杨奉是他的主子,这一点徐晃还是记得牢牢的,对于杨奉的决定,他也只有遵从的份。
    “将军!以末将看,将军大可待价而沽,既然东吴不肯付出大代价,那么将军就死守箕关,时间拖得越久,就说明将军的重要性越大,对于将军就越有利!”虽然不满,但是徐晃还是很忠诚地为杨奉献上了自己的计策。
    “恩!我也是这么想的!”杨奉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徐晃的计策,“这次带军的大将全都是东吴的一干年轻将领,想要攻破我这箕关,不付出点血的代价那是不可能的!既然东吴看不清我的价值,让我就再让他们瞧瞧,我杨奉到底值得他们付出多少!”说着,杨奉再也没有走来走去,双手握拳,满脸坚定地望着大帐外的天空。***
    “报!”一名军士突然来到大帐外,喝道:“将军!从晋阳运来的粮草已经到了关后!此次运送来的粮草共有三十八车!请将军指示!”
    “恩!我知道了!就按平常那么安排吧!”杨奉对着大帐外说了一声,然后笑着对徐晃说道:“公明啊,幸亏曹丞相将并州人马都调走了,要不然以并州的粮草供应还真支持不住呢!”这粮草也是杨奉敢在这箕关上与东吴军对持的后盾之一,并州虽然土地贫瘠,但是要支援这并州十万大军的粮草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得到杨奉命令之后,那名军士便直接领命前往了北边的关门,朝着关口上的士兵喊道:“开关门!”而关口上的士兵,在听到喊声之后,便四五个人直接开始拉动关闸。沉重地关门缓缓地打开,还发出吱呀的刺耳声。
    而随着关门的打开,关外一支大约千人左右的军队赶着将近四十辆马车开始往关内慢慢地行进。一名站岗的士兵看着那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一名士兵笑骂道:“李大力!怎么垂头丧气的?难不成在家里被你家的婆娘掏空了身子,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吗?”
    这名士兵的荤笑话,顿时惹得关上关下一片哄笑声,而作为被嘲笑的当事人,那名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的士兵李大力却是没有像往常那般还嘴,而是依旧达拉个脑袋不说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