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二百六十六章:与贪腐斗争到底!


    朝廷上的每一次见面,每一君臣之言,其实都是在演戏。
    朱棣上一世的时候其实是很烦这种场面功夫,所以基本都是借着练兵北征的名义躲到军营,把这种场面活儿都交给太子,做个甩手掌柜。
    但是这种甩手掌柜也是有技巧的,有兵权有实权的那才叫甩手掌柜,啥权利没有的,那叫傀儡。
    好比朱棣的好重孙大明战神朱祁镇同志,那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傀儡,所以在亲征以后,他直接就飘了。
    什么叫做场面戏,朱祁镇同志好像完全不懂,一个皇帝,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在脸上,臣子们甚至不用去反复推敲,就能知道你这个皇帝到底想干什么。
    要是没有孙若微在后帮衬,朱祁镇这个傻十三恐怕做不了十四年皇帝就要归西,底下还不定乱成什么样。
    孙若微虽然是个妖后,但她起码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那就是得让朝局保持稳定,这样她孙家才能有最大的利益。
    朱祁镇就完全不懂,让王振一个太监牵着鼻子走,好好儿的朝局,又搞出了一个阉党,乌烟瘴气!
    朱棣之所以放过胡濙一马,就是希望胡濙作为朝廷的礼部尚书,就算不支持自己的改革,那也不要站出来反对。
    胡濙也是向着功成身退,一把年纪没什么精力再带头闹事,两个人合作的就很愉快,这才是大智慧。
    朱棣很擅长这种帝王之术。
    胡濙的礼部没问题以后,事情就很简单了。
    因为朱棣很会拉拢臣子,景泰一朝到现在说白了也就三年的时间,但是朱棣手底下已经聚拢了一大批人。
    好比一手从大理寺卿提拔到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文,就是个很鲜明的例子。
    其实王文看起来和于谦一样习惯刚人,但他内里却和于谦这种为国为民完全不同,朱棣很明白,这小子是有所求的。
    王文求的是仗义执言的名节,求的是高官厚禄,毕竟整个华夏历史到现在出过几个于谦这种吃糠咽菜的尚书,朱棣也完全能理解。
    由于朱棣根本不吝啬亏待下属,王文在胡濙被抬出去以后站出来的就很果断。
    朱棣其实也很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叫来乾清宫这些人很有说道。
    兵部尚书于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文,礼部尚书胡濙,刚进内阁没多久的东阁大学士商辂。
    叫于谦来,是因为他性格暴烈,不畏惧权贵,这种事情朱棣很清楚,于谦是一定不会反对的。
    这种时候把于谦喊过来,就只会是这次改革的助力。
    至于胡濙,朱棣是打着试探的心思,看看这个六朝老臣的想法。
    在胡濙装傻的时候朱棣就明白了,所以配合着演了一出戏,把他给放了。
    商辂、王文两个人都是功利心比较强而且敢办事的正臣,有功利心对朱棣这个皇帝来说是好现象,可以利用起来。
    商辂毕竟是刚出道,威望资历还都不够。
    王文呢,正好跟他相反。
    论资历,王文在宣德年间就已经出道,论威望,王文在保卫战期间在文臣中的功劳仅次于谦,但一直都差个契机去出人头地。
    所以这个时候,王文站出来了,他要抓住这个机会。
    在场这些人除了他都已经青史留名了,于谦不必说了,北京保卫战,众所周知的大功臣,大清流,名臣是没跑了。
    商辂呢,虽然刚出道,但是人家年轻时候连中三元,有明一朝的唯一一个,而且还是最早进内阁的。
    出道即巅峰,说的就是他。
    胡濙就更不用说了,这丫的现在估计只等景泰三年的春节一到,就可以上疏请辞功成身退了。
    到时候,又是一个连事六朝的官场常青树模板。
    在这些人中,只有王文是高不成低不就,偏偏他还是一个功利心好胜心极强的人,一直被于谦压住了光芒。
    王文站出来,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
    人这一辈子,有没有为什么拼过命?
    王文缺的就是这个,他一向以敢言着称,得罪过的人不少,要是就这样平澹下去,恐怕晚年会被清算,相当凄惨。
    看似轻松站出来说了这一套话的背后,王文也是经历了心理斗争的过程。
    他自然知道,提出这件事必须得是朝廷重臣,而且肯定会被人口诛笔伐。
    如果改革不成,他立马就会身败名裂。
    可要是成了,他王文就会是景泰朝下一个名臣,敢于直言进谏国子监贪腐现象,并且谏言改革的名臣。
    到时候就算不能和于谦齐名,起码也是有了属于自己的传说。
    所以既然站出来了,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得一条道走到黑,要不然国子监死,要不然自己死。
    王文自打站出来,那嘴巴就没停过。
    听着这些令人震惊又不可置信的官场内幕,把朱棣都说得一愣一愣的,根本不敢相信这居然是自己死后才二十多年的大明。
    礼部已经处理好了,也有重臣带头提议,带给皇帝决断。
    那么以朱棣的性格,接下来会干出什么事?
    全都铺垫好了,接下来肯定就是重办贪腐,开始清算官场了啊!
    乾清宫议事之后回到家的一天里,王文心中还是激荡不已,这种事情足以使他名垂青史,问题就是皇帝接不接得住。
    毕竟这位景泰皇帝才刚二十出头,敢不敢办,能不能办得好,这谁心里也没谱。
    不过王文的顾虑实在是多余了,朱棣活的岁数比他们所有人都长,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都长。
    】
    清算官场这种事情对朱棣而言,实在是轻车熟路。
    朱棣上辈子就干过不止一回,他老爹朱重八一样干过挺多回,贪官杀起来那是人头滚滚谁也拦不住。
    教育问题,乃一朝之根本。
    朱棣既然是下定决心在议事的时候提了出来,那就说明已经有了要和贪腐问题死磕到底的觉悟。
    在乾清宫议事后的当天下午,新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便是敲响了北京国子监的陈腐大门。
    不,准确的说,是一脚踹开了国子监的大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