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史年表/新垣平

第8章


推翻外族暴政是名义上的最终目标,但只是遥远的前景,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自己的门派增添荣耀和权势,至多是有限的“行侠仗义”。于是,在种种响亮口号的掩盖下,一个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了。这个集团必然与另一批不妥协的激进分子发生激烈的冲突,这些人大多数成为了明教徒,因为只有明教此时仍然在坚持进行实际的反元暴动。而由于蒙元帝国统治的残暴和严苛,投入明教的武术家也越来越多,使得明教的组织急剧膨胀。这是明教与江湖 主流势力矛盾激化的根源所在。在此,整个江湖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分裂。
  在迁移到光明顶之后不久,明教就和当地的主宰昆仑派发生了几次武装械斗。尽管明教的势力已经大大削弱,但仍然和次级的昆仑派势均力敌,昆仑方面并没有占到多少优势。而中原各大势力仍然认为明教微不足道,将此视为地方性的冲突而不屑参与。最后,精疲力竭的双方不得不妥协,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将昆仑山一分两半。几年后,明教教主石元去世,光明左使者衣琇继任教主(在位1298-1311)。衣琇在位期间,明教在西北地区修养生息,并同波斯总教之间恢复了联系。十四世纪初叶,随着明教实力的恢复,是否回到江南的明教故地去联系当地的残余势力的问题被提上议程。
  此时的江南地区仍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当地坚持游击战的明教残部已经寥寥无几。大多数明教高层都主张放弃这一地区,更没有人愿意回去冒险。但一个年轻人殷天正(1280-1358)主动请缨,要求由他一试,获得了衣琇的首肯。殷天正的选择是正确的,其时帝国的控制已经逐渐松弛,他回到江南后,很快整合了当地的明教势力。为了麻痹元廷,殷天正发明了“天鹰”的标志,以稍加变化的形式伪装其明教信仰的实质。在遮遮掩掩下,江南明教又开始了暗中的活动。但一个隐患是,由于昆仑山和江南地区的距离遥远,在此长驻的殷天正实际上成为了这一地区明教势力的实际主宰,这为二十多年后明教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衣琇在1311年的病逝,让众望所归的阳顶天(1270-1327)登上了教主之位。在十四世纪初期,阳顶天被普遍认为是仅次于张三丰的武术大师,虽然二者从未有过较量的机会。与衣琇的平庸统治不同,阳顶天很快就野心勃勃地大规模扩充明教的组织。他创建了锐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旗作为新的军事编制,并且策划发动了园明和尚起义、赵丑厮、郭菩萨谋反等几次大规模的暴动。
  出于对殷天正的猜疑,他即位不久,就将后者召回光明顶。殷天正及时表示了对他的忠心,令阳顶天感到满意。他赐给殷天正以“白眉毛的老鹰王”的头衔,命其继续统摄江南明教势力。这是阳顶天亲封的第一个“护教法王”。进入二十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明教。谢逊、韦一笑等武术家先后来奔,并建立了许多功勋。阳顶天也分别封他们为“金毛的狮子王”、“绿翅膀的蝙蝠王”,与殷天正一起成为了著名的“三大法王”。
    阳顶天尤其重视投入明教的高级知识分子。正如一切外来的殖民统治一样,蒙古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充满了种族歧视,将其地位视同妓女和乞丐。帝国的大部分官员都并非通过科举考试而被任命,经由科举选拔的官员在比例上只有明朝的10%左右。而在科举考试时,汉人和蒙古人、色目人分开考试和录取,而后者的题目要容易得多。即使通过了考试,汉族官员也难以获得升迁。这些举措导致越来越多的儒生对仕途绝望,投入了反抗者的行列。
  杨逍(1301-1367)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知识分子的家庭,因科举受歧视而投身明教。阳顶天对这个年轻人表示出非同寻常的喜爱,亲自传授给他过人的武术,并很快擢升其为光明左使者,地位甚至在三大法王之上,因此甚至有杨逍是阳顶天私生子的讹传。杨逍不仅是阳顶天的主要智囊,更成为了明教最杰出的宗教学者,撰写了《明教流传中土记》等重要著作。与此同时,周颠、说不得、彭莹玉、冷谦、张中等人也先后投入明教,除周颠外,其他人都有明显的知识分子背景。说不得是一个诙谐的僧侣,善于写禅诗;彭莹玉是宗教宣传家,缺乏理论成就,但善于演讲和煽动群众;冷谦是音乐家和画家,后来担任过明朝的宫廷乐师;张中(1294-?)号称“铁冠道人”,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谋略家,后来的著名传奇人物刘伯温就是他的学生;在二十年代,这些人被封为“五散人”,成为阳顶天的高级顾问。同时,为了平衡各个系统的势力,阳顶天将另一名本拟封为法王的武术家范遥提拔为光明右使者。范遥出自明教嫡系,武术高超,功勋显著且没有政治野心,同各方面的关系都很良好,是担任这一职务的最佳人选。
  1326年,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事件:首先是一名汉人和波斯人的混血少女黛绮丝(Diana Keynes)从波斯总教来到光明顶。这是自1291-1292年的长征之后,波斯总教首次恢复和中国明教的正式联系。黛绮丝是一位波斯华侨的女儿,据说是遵从父命回归原籍。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她真实的身份是波斯总教三圣女之一,也是总教派来监控中国明教活动的间谍。
  在十三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初的三十多年中,西亚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多年的生死斗争,波斯总教的新领导人已经放弃了世界革命的口号,而与伊利汗国握手言和,作为交换条件之一,波斯总教被要求向中国明教施压,命其向蒙元统治者俯首称臣。由于长期中断联系,波斯总教并没有把握能让光明顶服从命令。因此借护送黛绮丝来华,总教也派出了三名特使,向中国明教方面阐述其意图。当夜,阳顶天与三名特使进行了秘密会谈,并轻蔑地拒绝了臣服元朝的命令。翌日,三名特使在失望中离去,但将黛绮丝留在光明顶执行下一步的秘密计划。
  黛绮丝的美貌很快在光明顶的青年革命家中产生了轰动。阳顶天虽然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但也对总教的意图产生了怀疑。他设法撮合黛绮丝和亲信范遥,试图通过婚姻的纽带让黛绮丝向自己靠拢。黛绮丝拒绝了范遥的追求,然而不久后,一名叫韩千叶的青年——他的父亲曾被阳顶天所击败——从南中国海的岛屿上来到光明顶,要求和阳顶天进行水下决斗。由于阳顶天不会游泳,在波斯湾长大的黛绮丝冒充他的女儿和韩千叶在光明顶的深潭中进行了搏斗,并取得了胜利。为了表彰她的功劳,阳顶天册封她为“紫衣服的龙女王(Dragon’s Queen in Purple Clothes)”,居于四大法王之首。黛绮丝是一名优秀的武术家,但不能和其他的法王相比,除了她的特殊功勋外,这个高贵的头衔也可能是为了向总教示好。
  不久,在黛绮丝与明教的仇敌韩千叶之间发生了一段意外的罗曼史。这对明教的未婚男性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众人的强烈反对下,黛绮丝与韩千叶闪电般地结婚。这事实上形成了对波斯和中国明教的双重背叛。黛绮丝的选择令她进入权力中枢的希望完全破灭,在光明顶,她很快被孤立和边缘化,除了“龙女王”的虚衔外一无所有。波斯总教的计划落空了。
    以上提及的这些明教骨干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分合将深刻影响十四世纪中期的武林史,我们将在下一章加以论述。目前需要指出的是,在20年代中期的光明顶教廷,明教拥有比其他任何一个大门派都要多的一流武术家,唯有少林能在某种程度上与之抗衡。而对其他任何门派,明教都占有绝对的压倒优势。譬如,武当虽然拥有公认为全国第一的武术大师张三丰,但他的年轻学生们当时还都不堪一击。
  明教实力的急剧膨胀破坏了原来的武林权力平衡,使得它与正教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这一时期,二者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1324年,阳顶天以一人之力击败了少林派最强的三名高手,并将其中一人的眼睛打瞎;1326年,杨逍轻松击败了峨嵋派最负盛名的武术家孤鸿子,后者不久就在羞辱中抑郁而终;大约在同一时期,杨逍也在一次狭路相逢的格斗中杀死了昆仑派掌门人白鹿子。每一战明教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也都把一大门派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双方矛盾的本质就在于:明教要实现推翻元帝国的梦想,就必须在江湖世界中大为扩张,而这一扩张必然会与现存秩序发生激烈冲突。对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六大派及丐帮来说,维护自己在武林中的优势地位,比起推翻元政府的远大目标,是更为紧迫的任务。借用后来的表述,可以说六大派的心目中,“攘外必先安内”,正如一位丐帮中人所坦言的:“鞑子是要打的,却万万不能让魔教教主坐了龙廷!”明教的壮大已经引起了主导势力的极度不安,如果不是阳顶天的突然猝死,以六大派和丐帮为首的主导集团围攻明教的战役可能就会提前三十年爆发了。
  
  附录二:明教历代教主表
  第二十九代杜可用(?-1283)
  空位期(1283-1287)
  第三十代钟明亮(1287-1291)
  第三十一代石元(1291-1298)
  第三十二代衣琇(1298-1311)
  第三十三代阳顶天(1311-1327)
  空位期(1327-1357)
  第三十五代张无忌(1357-1358)
  第三十六代杨逍(1358-1367)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in Yuan Dynasty 
  剑桥倚天屠龙史
          
  By Dr. Jean-Pierre Sean
  译者:新垣平
      
  
  Chapter VI Thirty Years’ SEDE VACANTE of Chinese Manichaeism
  第六章.明教的三十年宗座空位期
  1327年,阳顶天的离奇失踪为明教的十多年来的中兴划上了句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