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古月

第73章


谁能想到何大羽会死得那么早,谁能想到心梅姐会死得那么惨!谁能想到一个那么讲原则的人竟然会被逼到那样的境地。那个刘芳也死得很惨,听说还是自杀的,不过,那是另外一种人的人生悲剧。我看她们都不是坏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都是死抱着自己的信仰去献身的人,只不过活法不同,善良的程度不同罢了。看看周围的人啊,我们全家能够活到今天,应该什么都想得开了。”这天晚上,不仅小刚和他的妻子回来了,抱山沟的朋友乡亲们也来了。当周高富和吴老汉打着火把到来的时候,院子里马上又欢腾了起来。    
    周高富跛着一条腿还没跨进小学的院坝就在外面大声叫喊:“子良大哥,李队长!周高富记挂你啊!”    
    李子良听到这声音自己也跛着一条腿马上从屋里奔了出来,他一把抱住了周高富,眼睛眨巴了几下,竟然号啕大哭了起来。连李子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吴秀明面前没有哭出声,而此时此刻才把所有的悲怆全都喷发了出来。他哽咽着说:“好兄弟,李子良对不住你啊!我们当年出生入死,现在头发都白了还没有给我们这穷山沟带来好日子啊!”    
    周高富也哭着说:“我今天是专门打了火把来看你的哟!李大哥能活着回来,就是我们的好日子。我当了这么多年的书记,过去是没有办法,现在是怨自己没有文化,拣着这样的好日子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旁边的吴老汉说:“高富早就看上你的儿子了,现在就看小刚他们的啦!就看他们能不能把我们这里弄出个出息来。”这话突然打破了刚才伤心的气氛,很快又掀起了一阵欢声笑语。
第五部分:故土积蓄和募得的资金
    吴秀明把他们都拉到屋子里面,里面的老哥们老嫂子们坐了一大屋子,抽叶子烟的,嗑瓜子的,各说各的话,满屋子叽叽喳喳。    
    李子良好像还在为刚才自己的激动有些不好意思,他回来就好一阵沉默,只是跑前跑后认真照料着每一个客人听满屋的人嘻嘻哈哈不断说话。虽然没有听到李子良的声音,可大家都感觉到他心里的激动和幸福都含在了那不言不语的跑动里。    
    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就连深山里的老哥们听到风声也连夜赶来了。他们以前很多都是李子良的部下,一群饿得肚子咕咕叫才出来跟着他打游击的亡命徒。大家有说有笑的讲从前那些勇敢的故事,讲山里人后来那些七歪八拐的事情。他们拿来了山里的包谷烈酒,李子良站起来只说了一句:“我是二十二年没有喝酒了。”端上大碗就猛地往嘴里灌。    
    李子良早就没有当年的豪气了,喝上这碗酒就开始说胡话,再喝上一口又突然又大哭起来。看到这当年带领大家出生入死的子良大哥,如今成了如此号啕的干瘦老头,没有一个不是连灌了几碗就跟着泪流满面的。    
    从这以后,李子良每天一大清早就起来,他喜欢去打扫学校的教室、院坝和厕所,小学生们还没有来的时候就收拾干净。吴秀明早已退休,可李子良好像是在弥补过去欠吴秀明的情,也好像是在帮助儿子办好学校的教育。半个月下来,他已填平了学校里所有的土坑,自己还花钱安装了一个木板篮球架。半年过后,他竟把教室的墙壁、门窗以至屋顶上的青瓦都修补得规规矩矩。李子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就像在过去二十年里那样,处处认真,板着面孔还一声不吭。而吴秀明总是笑眯眯地说:“老李啊,小学生都怕你啊,那模样怎么就改不过来了呢?”    
    自从黄彩和问梅给县里写了报告,想用自己多年的一点积蓄,重新修建云山教堂。一个多月后,终于接到宗教科的通知,专门邀请她们去商讨有关事情。    
    这宗教科才刚刚成立,只有一个科长,一个科员,都是从县里民政局临时调来的。王科长已近六十了,身材高瘦,模样和善,当了几十年的科员,已经快退休了才等到了这次晋级。黄彩和问梅刚进办公室,他一面热情地给她们泡茶,一面笑着说:“你们给县里写的几次报告,我都看过,经县里领导指示,现在专门成立宗教科来研究这些问题。”科长又拉开抽屉很慎重地说:“经县里领导指示,让我把从国外寄来的两封信亲手交给你们看,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黄彩和问梅接过来,才知道一封是苏珊的,一封是冯淳的,这两封信是早在去年从丹麦和法国寄来的。信里说,他们已经知道中国正在开放,所以才分别写来了这两封信。三十多年了,他们不知道云山教堂还存不存在,更不知道黄彩和问梅的具体地址,所以才把信写给回龙县政府。他们都非常关心云山教堂,还准备给山里的老百姓捐献一些资金。这信不长,除了充满感情的殷切问候,更希望能得到黄彩和问梅的通信地址。    
    黄彩还没等信念完,顿时就大声叫道:“苏珊啊!我们想念你啊!冯淳啊!我们好记挂你啊!大家都健在,实在是上天有眼啊!”    
    而问梅听到黄彩的叫声,突然侧下头来用手捂着自己的脸,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在王科长和黄彩的交谈中,她久久没有说话,连她自己也说不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是感悟人世的沧桑?是对往事的怀念?还是对自己经历的心酸?可最后还是止不住让眼泪流了出来。直到黄彩拍了拍她,才听到王科长告诉她们说:“……宗教事业虽然开放了,国内的捐献可以考虑,而国外的资金不能接受。这是县里的指示。至于给人家回信的事,你们可以先写个草稿,再给我看看。我提醒一下,要注意把改革开放后的宗教事业写好,其他的事就不要谈了。”科长看到她们都没有说话,又补充说:“我知道你们的资金有限,那就再想些办法吧!我今天既然当了这个科长,也会想办法帮你们的。”    
    查问梅和黄彩从宗教科回来,马上就给苏珊和冯淳分别写了一封很长的信,除了亲切的问候和想念之外,还写了她们正在努力募资,坚信能把教堂办好的事。至于是不是已经被毁,自然就写得比较含糊,想等教堂建成后再告诉他们。    
    紧接着,黄彩和问梅为筹募资金,更加努力地到处跑动。尽管她们是满怀希望,想尽了办法,可是募得的资金也实在不多。    
    这年开春,问梅收到了冯淳寄来的信。信里说,虽离别了三十多年,他忘不了在他们分别的那天经历的事情,到现在他也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忧伤,可在心里却总是挂念着她。他后来一直在教会里工作,等能够允许的时候,他会专门到中国来看望她。这信唤起了问梅这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回忆,仿佛也是她惟一感到美好和最为珍贵的东西。她呆呆地紧捏着这信,所有的心酸都涌了出来,直到泪水湿透了信纸。    
    第二天一早,问梅给黄彩说:“我已不想再等了,就把我们的积蓄和募得的一些资金带到抱山沟去,尽管不多,是不是可以边募边建呢?”黄彩说:“行,再募几天,我们就先干起来,说不定就有更多资金能募来呢。”    
    问梅已经六十岁了,白发苍苍,身体一直不好,探梅几次要接她去省城养养身体,可她总是没去。现在为这重建教堂的事情,特别是收到冯淳来信之后,跟着黄彩到处奔波,精神倒也好了起来。黄彩比问梅长八岁,身板结实,每天晚上还打拳舞剑,第二天跑动起来,腿脚好像比从前还灵。过了几天,她们又募得了一些资金,带了远远不够的一些钱,就匆匆赶往抱山沟。
第五部分:故土引人向善
    黄彩和问梅走了两天山路,已经到了山垭口上,山坳里的小柏树层层叠叠一直跟着山路延伸,翻过垭口已经看到了抱山沟的大片竹林。黄彩和问梅刚到垭口,就听到从竹林中传来朗朗读书的声音,那声音就好像儿歌一样,唱得音域高亢又带着其味无穷的乡音。问梅对这声音太熟悉不过了,不由得坐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黄彩则是一种清新的感觉,特别是在这筹建教堂的时候,仿佛这人世间所有的荒唐和怨恨都会在这声音里化为云烟。    
    她们刚到抱山沟的村头,就听说李子良回来了,马上就赶到吴秀明家里。看到大难不死的李子良,回想起历历往事,又都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山里人听说问梅和黄彩要来重建教堂的事,周围好多过去的教民都连夜聚集到这里。吴秀明开了三桌饭,人越来越多,家里坐不下了,就干脆搬到小学的教室里去。    
    黄彩多喝了几杯酒,红着脸提高了嗓门说:“乡亲们,姊妹们,我是好久没有这么大声说话了。大家还能记得我黄彩,我痛快啊!李子良大哥在这里帮共产党打游击的时候,我们教堂帮过他,不管李大哥后来怎么样,那也是共产党和我们教堂有缘分的事情。今天,我们在李子良大哥家里聚会,那更是有缘啦!”    
    问梅拉了拉黄彩叫她不能这么说话,大家看着也都笑了起来。黄彩又接着说:“对呀,主是引人向善的!共产党现在允许我们建教堂了,那也是在引人向善嘛!”    
    听到当年的侠女这样高兴,那些老姊妹们也都活跃了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