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74章 大结局


    洪熙二十年(1426),朱高煦四十六岁,大明帝国在电磁研究进行了四五年后,终成功解决无线电的冲突问题,完成了无线电的架设,当年先接通了江南全省县府一级。
    洪熙二十一年,大明在休养生息之后与沙哈鲁再次一起起兵,一年时间灭了奥斯曼帝国,双方分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大明故意要了少部份,主要是后世的伊斯坦不尔,扼守黑海出口。
    同时要了奥斯曼帝国以南,所有地中海沿海的部份,又分割到里海以南。
    这样从地中海,到黑海到里海,重要的部份出海口和海域都在大明手里。
    沙哈鲁的帝国几乎没有水师,更不觉得海上有多重要,他得到了波斯以北,阿塞拜将和各鲁吉亚以北、奥斯曼东北和北部的所有地盘,全部都是靠近后世大罗刹的位置。
    沙哈鲁因为占据的地盘比较大,还感觉占了明军便宜,有点不好意思。
    要知道他占领的地方,即便在后世,也都是战争频发,不够发达的地方。
    洪熙二十四年(1430)朱高煦五十岁,明军先后攻占马穆鲁克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兵锋到达后世野门和杀特。
    朱高煦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把整个西亚和中亚,除了沙哈鲁的地盘外,全部纳入大明境内。
    此时整个亚洲,只有东亚的高丽和东本,北亚的沙哈鲁,三个王朝还存在。
    朱高煦留着沙哈鲁,主要是逼迫他们继续往北去。
    在朱高煦之后的大明皇帝,可以不用遵守双方的和平协议,包括沙哈鲁去世后,双方协议自动失效,大明到时可以逼着帖木儿帝国往北扩散,从而进入大罗杀地盘,让他们和大罗杀相爱相杀去。
    此时朱高煦年近五十岁,大明太子也立了很多年,但大明上下,几乎没什么人见过太子,太子依然在外,很多人不知道太子在哪。
    洪熙二十五年,朱高煦传旨,让太子进京,天下轰动。
    此时大明帝国上下才知道,太子居然是新的奥斯曼总督秦汉。
    秦汉在波斯任过总督,然后又在奥斯曼任总督,两任总督干了十年,每任五年。
    十年中,当地发展非常之快,汉人人口直线上升,两地的经济也不亚于大明最富的地方。
    因为奥斯曼省也好,波斯省也好,当地盛产石油,还种了胶橡,都是大明帝国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太子进京的同时,洪熙二十五年三月,朱高煦带着一众大臣来到京师城外。
    现场有大量甲兵守卫,朱高煦下了马车后,看着马车里陆续出来的大臣,不由表情有点无奈。
    黄福已经致仕,李景隆病重而亡,靖难中的好多老将也死的死,致仕的致仕,讨逆中的功勋李彬、李远也先后病逝,平安病重在家,提前致仕,盛庸、瞿能个个身体不怎么好,在家里养病。
    年轻时他们打仗太猛,又到处奔波,年纪大了之后,个个问题出来了。
    也亏的现在大明医术领先全世界,要不然估计死的更多更早。
    朱高煦的内阁也换了好多人,其中四分之一都是四十岁左右,比朱高煦还年轻的年轻官员,基本都是经历过小学中学大学三种新学后起来的。
    有好几个都是太子朱瞻壑的大学同学,这也算是为太子铺路。
    关键这几个人还不知道他们大学同学就是太子。
    等这次太子回京,朱高煦就要正式介绍他们和太子再见。
    就在朱高煦盯着马车有点出神时。
    边上一个科技司的年轻官员,上前小声道:“陛下,都准备好了。”
    朱高煦回头,看到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官员,正是科技司新官员,才正七品的于谦。
    朱高煦盯着于谦看了几眼,心想,这世你可能没机会拥立新皇帝了,也没机会认识大明战神了,至于将来能不能坐到高位,就要看朱瞻壑的眼光和用人。
    于谦被朱高煦看的有点发毛,赶紧低下头,心里非常慌,不知道自己哪里惹皇帝不高兴。
    “于谦是吧,好,好。”朱高煦这时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往前走去。
    前面有科技司的人正在摆弄,后面陆续有官员跟着皇帝过来。
    大伙到了现场后发现,现场地面上铺了两道金属轨道,轨道很长,约有五百步。
    东面有个大大的箱子,像是马车车箱,但前面比较厚重。
    “来来来,上车上车。”皇帝心情很好,今天是试验火车车轨的日子。
    从发明气缸到高压锅,再到现在初次试验蒸汽机,大明朝在蒸汽机上前后投入了近十年时间,这还是有朱高煦做为指导,有后世少许经验之下。
    若不然,或许还会更长。
    但蒸汽机出现不代表现在就能造火车。
    今天他们就是来试动力的。
    朱高煦诸大臣们来到车厢处。
    于谦这时也正站在车厢边上,然后向皇帝众人介绍。
    “这车头加车厢,全重四千斤。”
    “装的是单汽缸蒸汽机。”
    “锅炉蒸汽压力为0.3兆帕,锅炉内装有一个平放的汽缸。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轴列式为0-2-0。机车装有一个大飞轮,借助于它的旋转惯性动力,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复运动。”
    朱高煦把伏打电池改成了洪熙电池,但压力的单位等一些单位称呼都没有改,因为毕竟前世用习惯了。
    大明朝的第一台蒸汽车厢,比原时空1814年英国的第一辆铁路蒸汽机功率还要大了一丢丢。
    车厢长约十米,可以坐二十个人。
    原时空英国的第一辆功率比他们小,可以坐七十个人。(拖了五节车厢)
    朱高煦这边只有一节车厢,就要看看速度和拖力。
    皇帝当头率先坐到车厢里,接着各人纷纷进入车厢。
    坐了二十个人后,车厢开始启动。
    声音当然很吵,咣察咣察,震的众大臣们纷纷要捂起耳朵。
    因为只拖了二十个人,速度也比较快。
    朱高煦还专门派人在边上用大明新出厂的怀表测速。
    时速约十五公里,即三十里左右。
    他们五百米跑了两分钟不到。
    这个速度还算可以。
    但现在只有二十个人,一个车厢,如果要是拖五节车厢,一百个人,速度肯定要大降。
    当然,大明现在还早,还有的是时间研发。
    后续不但要改变汽缸数,还得研究内燃机。
    至于朱高煦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就得看他身体和运气了。
    他从坐上大明皇位的那天起,就呕心沥血的为大明进入工业化而努力,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把一穷二白的大明王朝,带入了工业化的进程。
    以后的路,就要看他儿子朱瞻壑了。
    洪熙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瞻壑进京。
    当天入驻东宫,第二天乘马车上朝。
    因为朱高煦自己都不怎么上朝,所以平时百官们上朝都磨磨蹭蹭,但听到太子来了,当天京师文武百官早早来到皇城外,大门还没开,就已经在纷纷讨论。
    此时经过近二十年的新学,京官们大概还有一半左右是靖难和讨逆战时的老同志。
    这些人从小都是学儒学长大的,大伙真是服了朱高煦,居然有把太子藏了二十几年,不对,是快三十年的皇帝。
    朱高煦当年起兵前,儿子就不小了,然后皇帝干了二十五年,太子已经接近三十岁左右。
    上朝当天,当朱高煦叫出太子时,满朝文武纷纷新奇的抬头。
    然后大伙心里都在叫,特吗的真像。
    朱瞻壑和皇帝一样魁梧高大,和年轻时的皇帝很像。
    太子进京师之后,皇帝朱高煦连续换了很多官员,包括京师和地方上。
    大部份都是年纪到了要退休的,换上的新官员,都是太子认识或指定的人,开始为太子铺路。
    洪熙二十七年,朱高煦让太子监国,他又开始离宫,没有人知道皇帝去了哪。
    朱高煦花了大半年时间,跑遍大明内陆,又去过济州,大员等地。
    此时大明的无线电已经铺设到大员,济州,马六甲,最晚年底就能铺到全国各地。
    当然,目前主要是各省府和总督府所在的地方,想要铺到各县府,最少还得一两年时间。
    皇帝现在虽然离宫,但很多命令都可以用无线电传递,相当有效率。
    只要皇帝在各省府内,京师的重要事务都能传到。
    而且皇帝带出去的船上就装有无线电,真是走到哪,办公到哪,非常方便。
    洪熙二十八年五月,皇帝朱高煦到叶路撒冷省,这是大明控制西亚最西的地方。
    两天后朱高煦来到苏伊士府,同时在当地下令,征召民夫,打通苏伊士河。
    河对面原本是马穆鲁克王朝的地盘,马穆鲁克王朝定都开萝,原时空奥斯曼帝国在1517年打到开萝,马穆鲁克王朝很有武德的聚集兵马,到城外与奥斯曼帝国决战,结果惨败灭国,全军覆没。
    这个时空,大明先灭了奥斯曼,又打到开萝。
    马穆鲁克王朝还是集中全国兵马到开萝城外与明军决战,都不给明军攻城的机会。
    结果同样是惨败,全军覆没。
    大明帝国在洪熙二十八年做了立国历史上影响最不好的事。
    征发当地民夫五十万,基本全是后世埃级和约蛋两国百姓,前后耗时五年,克服了无数困难,死伤近一半后,终于完成了打通苏伊士运河的壮举。
    而在原时空中,法国人雷赛布成立苏伊士运河公司,强迫穷苦埃级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
    法国人用了十一年时间,死了十二万民工,完成了苏伊士运河。
    大明用了五年时间,死伤二十多万,成为了朱高煦执政期间唯一的污点。
    大明在开萝的行为引起了非洲人强烈的不满,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北非到处都是反抗军,而这边是大明控制极西之地,补给和支援比较困难,双方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
    后来的皇帝朱瞻壑一直记着父亲朱高煦的话,无论如何,大明已经占有的领土,决不能丢弃,特别像苏伊士运河这种重要的地方,更是寸步不让。
    经过几十年的拉据战,最后大明以强大的火力和源源不断的兵力,终于还是征服了埃级当地。
    洪熙二十九年,刚刚从开萝回到京师的朱高煦年满五十五岁,正值壮年,身体也好。
    但他突然下旨,禅位于朱瞻壑,自己成为太上皇,再次震惊大明全国。
    朱瞻壑登基后,于明年改年号为‘武德’。
    这代表着大明将继续以武力为前题,宣扬大明德化。
    武德元年开始,大明帝国进入朱瞻壑的统治时期,朱高煦在背后默默的看着,不时的做出指导。
    武德元年,大明帝国以五万兵力横扫高丽,半年不到征服了高丽,接着用了十年时间,把一半高丽人移民到奴儿干都司以北,同时在十年内,往高丽移民了五十万汉人和其他各族人。
    武德三年,大明帝国以十万兵力横扫东本,用了一年时间征服东本。
    此时大明已经有了新一代的蒸汽轮船,开始把东本人往北美旧经山移民。
    武德五年,太上皇朱高煦已经六十岁。
    武德五年五月初。
    “驾”一匹快马飞奔往龙江码头。
    后面好多人跟在后面:“太上皇,太上皇。”
    大伙纷纷惊叫。
    前面狂奔的正是六十岁的朱高煦。
    朱高煦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骑过快马,今天突然性起,骑着快马一路奔到码头,身后诸人吓的魂飞天外。
    等朱高煦到了码头,就见码头上空黑烟滚滚,三艘巨大的蒸汽船已经在江面上静静的等着。
    码头两边全是人,有锦衣卫,京军,还有太监宫女。
    同样快六十岁的钟显白发苍苍,一脸紧张的站在岸边。
    看到朱高煦快马过来,钟显脑海里不由回想起,当年两人骑着马从京师跑回北平的一幕。
    往事一幕幕回到脑海,一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
    “太上皇。”钟显几乎泪奔,上前拖住朱高煦停下的马绳:“小心点呐。”
    “哈哈哈,朕还没老,还没老呀。”朱高煦哈哈大笑。
    他敏捷的跳下马来,抬头就看到一个中年妇人站在船头静静看着他,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徐妙锦年纪也不小了,但可能保养的不错,如今看起来才像四十多岁,比朱高煦看起来还要年轻点。
    朱高煦远远看着她,两人相顾无言,心中都是百般滋味。
    朱高煦准备横跨太平洋,去北美旧经山,后宫诸妃中,除了已经去逝的李妃,只有徐妙锦愿意跟着他。
    他深深吸了口气,扔掉马绳,大步跨上船头。
    身后不一会就有好多人骑马到了,皇帝朱瞻壑也来到岸边,所有人都没上船。
    所有人静静看着太上皇。
    朱高煦痛快的大手一挥:“都回去吧,或许有缘,咱们还能再见。”
    “父皇。”朱瞻壑几乎失声痛哭,重重的跪在地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无数臣工们纷纷跪下,很多老人泪流满面。
    “呜——”空中突然响起了沉重的呜滴声。
    钟显匆匆上船,下令抽掉甲板,三艘巨大的蒸汽船纷纷起航。
    朱高煦还在看着远处的儿子。
    突然就感觉到身后有人轻轻搂着自己。
    徐妙锦把脸贴在他后背,满脸都是幸福,只听到她温柔无比的声音道:“高煦永远与众不同,即便是当皇帝,也如此潇洒。”
    朱高煦等了片刻,才缓缓转过身,抓起妙锦的双手,两夫妻四目相望,俱是柔情万种:“妙锦此时此刻,最想干的是什么事?”
    徐妙锦眨着美目想了想:“想听你叫我一声-——”
    “小姨娘。”朱高煦笑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