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诸葛八阵图


    张飞现在的状态,真的很微妙。
    自从打下了洛阳后,张飞整个人就跟卸了劲一样,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连军中事务,都是交给魏延代为掌控的。
    甚至发展到最后,张飞直接把自己关在了洛阳的宅邸里,不见外客了。
    根据张飞洛阳府邸管家的说法,张飞这段时间的行为很诡异,有时候相当的暴躁,下人稍微有一点不如意就会遭到张飞的斥责和打骂,但有的时候,张飞又异常的好说话,对谁都是呵呵傻笑,下人犯了什么错误他都是笑脸相迎,不以为意。
    这种状态,很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的状态。
    诸葛亮也曾经在洛阳城中遍请名医,给张飞诊断.结果名医们都说,张飞这是“神思过度,伤及心脉”的症状。
    说直白一点,就是年纪大了,想的又多,最后导致精神恍惚了。
    而原因嘛其实不说,以诸葛亮等人跟张飞的二十年的交情,大概也能猜到一点。
    先帝,二将军都已经故去了,昔年的桃园三兄弟,只剩下三将军一人还在世。
    之前三将军能硬撑,是因为二将军留给了三将军一个遗命,要他打下洛阳,把他身上的“司隶校尉”从遥领变成实受,三将军才一直撑着一口气。
    现在,洛阳也攻下了,三将军失去了自己所有的人生目标,再加上思念两位兄长变成现在这样,并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三将军也年纪大了,快七十的人了乡间这个年纪的老者,有三将军同样症状的,也不在少数。
    考虑这个特殊的情况,现在的洛阳军务,诸葛亮是一手抓的,军中的实际执行,也是交给魏延去处置。
    而张飞,现在更多的是担任一个吉祥物,精神象征的作用。
    这次军议,诸葛亮还是请来了张飞,但张飞的发言也没法当真。
    别的不说,就冲着张飞回应诸葛亮的话,就能看的出来。
    张飞居然在军议上,称呼诸葛亮为“军师”。
    诸葛亮已经快十年没有听到张飞这么称呼自己了。
    上次张飞这么称呼自己,还是在先帝刚刚打下汉中的时候。
    张飞的性格,跟关羽不同关羽对徐庶,诸葛亮等人虽然也尊敬,但他本人也孤傲,再加上做惯了主帅,他习惯于称呼徐庶为“军师”而不是称呼徐庶的官职,反而是体现了关羽对徐庶的认可和尊敬。
    但张飞不一样,张飞是非常尊敬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那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语气跟诸葛亮等人说话的,正常情况下,这时候的张飞应该会称呼诸葛亮为“丞相”。
    以前诸葛亮只是“军师中郎将”或者“军师将军”的时候,张飞官职比诸葛亮高,以“军师”称呼诸葛亮,是显得亲近和尊重,等于是把诸葛亮抬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级别的位置。
    但后来,随着诸葛亮的官职慢慢跟张飞差不多了,这时候张飞出于尊敬文人士大夫的考虑,一般都会称呼诸葛亮的官职,而不是继续称呼为“军师”。
    因此,这个情况下的张飞,显然是处在不正常的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佐证.张飞完全不记得黄权是谁,以及他在看到魏延的时候,居然询问魏延为什么会出现在议事厅里,而不是护卫在大哥身边。
    这话闹的魏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很显然,现在的张飞,精神状态非常的混乱,他已经有点搞不清现在自己身处的地方和境况了说出来的话,当然不能作为参考意见。
    但不管如何吧,抛去张飞的意见,现在洛阳城内的将军们,大多是赞成对外一战的。
    故此,诸葛亮给司马懿写回信,约定三天后,在洛阳城东门外,一决胜负。
    三天时间,是不给司马懿从南门或者北门调兵增援的机会。
    而司马懿这边诸葛亮只要同意出战,就已经是出乎司马懿预料的好事了,是不是调兵增援,根本不重要。
    而且吧,司马懿也没有那么没出息。
    洛阳城内大概有四万守军,而司马懿手里现在也有四万兵力近乎相同兵力的一场邀战,他司马懿要是还寻求调兵,用兵力人数欺负诸葛亮,就算赢了,也显得司马懿格局不够,底气不足。
    司马懿可不认为,自己真的比不上诸葛亮。
    四万对四万,司马懿有足够获胜的把握。
    而到了三天以后,双方在洛阳城东门外,摆开阵势,相约一战。
    司马懿方面,四万大军齐出,在城外列好阵型。
    诸葛亮方面,却只有三万人应战为了防止司马懿不要脸的再次出尔反尔,诸葛亮留下了黄权和向宠两人,各领五千人守卫南门和北门。
    没办法,司马懿这老小子有前科的,上次答应了约战还不战而逃呢,这次假意答应约战,实则制定偷袭计划,也不是没有可能。
    故此,诸葛亮留下了一万北军精锐,分守两门,防止司马懿这老小子拼着不要名声,玩偷袭这一套。
    而司马懿方面其实司马懿一开始还真的没有发现诸葛亮少了一万人应战。
    人数太多了,司马懿又没有占据高地,视野受限,只是通过肉眼观察的话,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汉军出城,兵力多寡,一时间难以分辨。
    而诸葛亮的列阵,也是摆出了常规的圆阵,先立足于防御.圆阵的阵型,至少在第一时间,司马懿是看不清楚诸葛亮在后军到底藏了多少人的。
    只有等司马懿主动发起了进攻,诸葛亮挥军迎敌后,司马懿才发现.诸葛亮的这个圆阵,似乎在防御层次上,有些薄弱。
    所以.诸葛亮并没有兵力全出?!
    通过观察战场的变化,以及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司马懿终于发现,诸葛亮的军中,少了五千到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应战。
    这个事儿,可就麻烦了。
    司马懿当然不会想到这是诸葛亮防备自己不要脸的出尔反尔,所以留下了兵力去防守城池了司马懿是下意识的认为,诸葛亮故意留了一手,准备在找到自己进攻破绽的时候,一击取胜。
    这就导致了司马懿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进攻阵型变化,不能给诸葛亮创造缠住自己的机会,同时又要随时做好应对诸葛亮奇兵突袭的准备。
    为此,司马懿故意收拢了一支五千人的预备队,配合自己的中军所部三千人,以防万一。
    理论上讲,司马懿的应变不算有错,但问题是打着打着,司马懿终于察觉到,事情好像跟自己预计的,有些不太一样。
    其实吧,司马懿对于这次邀战,也是有过预计的。
    他知道蜀贼的有一支精锐的北军就在洛阳城内,而这支蜀军的整体战斗力,要比自己手里的郡兵要强一些。
    可问题是,在司马懿看来,这支北军精锐的战斗力也不是到了碾压曹魏郡兵的程度,而且除了这支北军外,蜀军其他郡兵的战力,未必就比魏军郡兵要强。
    再一个,这是四万人规模的大战,就算士卒战力优秀,也得看主帅能不能通过指挥调整,发挥出最大战力出来.即便可以,司马懿这边也不是不能通过战术调整,缠住这支北军精锐,然后在其他蜀贼郡兵防御的地方,寻求突破的可能。
    战场之上,全看主帅调度,兵卒战力也许很重要,但影响兵卒战力的因素,同样也有很多,就看谁能真正的把握住机会了。
    还是那句话,在临阵指挥方面,司马懿对自己有着足够的信心,他真的不觉得,诸葛亮这么一个文官出身的人,就算学过几年兵书,在临阵调整上,能比得上自己。
    然后司马懿就被打脸了。
    不管他怎么指挥调整,诸葛亮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相当出色的应对,而且就军卒的战术执行能力来说,诸葛亮麾下的士卒,明显要比司马懿麾下的兖州郡兵要强上一些。
    司马懿显然是低估了诸葛亮在指挥方面的天赋,诸葛亮几乎可以在他做出任何战术变化之后,立刻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而且,诸葛亮的排兵布阵,一开始对阵的时候确实是圆阵,但是,打着打着,司马懿却发现,诸葛亮让一部分兵力后撤,一部分兵力提前圆阵慢慢变的,不像一个圆阵了。
    而是,类似于一个八角形的阵型。
    是的,诸葛亮用大汉北军为骨干,把大汉北军前压,南阳郡兵收缩在内,摆出了他自己独创的阵型——八阵图。
    今天实在偷懒了,只有两更.明后天看看有没有时间补上吧。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