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之旅

第16章


潭中莲蓬已经大熟,随手劈开剥落莲子就能吃了,味道清淡微甘,唇齿留香,配壶绿茶就更相得益彰了。
    左静和右静摆好了桌子,等着客人来临。
    远远的来了三人。
    “咦,小青,你带了新的‘同伴’来啊?”
    “是啊,这样就能凑足四个人,打四人麻将了。”
    最近从小青流传开来的麻将,是目前灵界最风行的游戏。只不过他们这一伙,懒龙大人是除了睡觉没别的兴趣的,左静和右静彼此心意相通,只能算一人,勉强拉上傲广,也只得打三人麻将,缺条腿到底感觉不爽快。
    “很好,快来快来,我们都把牌洗好了。”
    “新来的,你叫什么名字啊?”
    新来的那人露出温婉的微笑,是一位十七、八岁,眼神忧伤的美丽女子。
    “我叫露珠。”
正文 第十八章 暮泽镇奇案(一)
    清晨还有些雾气没散去,空气中湿润润的,衬得花草也格外有精神。此时开门推窗,深深吸口气,伸个懒腰,最是舒服不过。
    王简昨日当值,晚上是在使臣房过的夜,开封府辖内虽是天子脚下,出大事的不多,小偷小摸打架的却不少,足忙了一天,睡了一夜起来,伸展了下拳脚又觉得生龙活虎了。
    见府中刘师爷急步走了过来,远远的就听他喊道:“老鬼,快帮我个忙。”这位师爷也是从前一直跟着谢大人的,原是个不第的举子,对功名灰了心,到衙门里混口饭吃,和王简一起堪称文武双绝。
    却是将王简拖到了存档房,有几个小书办在那一气的翻东西,“今天不知道撞哪门子邪了,好端端的大人叫把十年前一个桐梓乡的碎尸案子翻出来,十年前的东西啊,怎么找,只好求兄弟你出马罗。”
    象存档房、书库这种平常无人又阴暗的地方,是有许多细小无大害处的杂鬼居住在里面的,王简对它们还算宽容,因此小家伙们兴高采烈的想要报答他,纷纷指给他看:“在那里,在那里。”
    王简微笑道:“在那边第三格左边那垛从上数第三本。”
    几名小书办惊讶的对望了一眼,依言寻去,果然如此。
    “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鬼眼’二字岂是浪得虚名,他能观天观地观阴阳,输了要认啊,太平楼还是芙蓉楼,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刘师爷哈哈大笑道。
    “你们?”见这几个新来的书办望着自己的眼神多了分畏惧加分好奇,心下明白了:“师爷,您又把我拿去骗新人的酒食啊。”
    “嘿嘿,不会落下你的,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不是很好么?”
    王简只得苦笑着摇头。
    除了刘师爷这天不怕地不怕的醉猫,谁也不愿和跟鬼神打交道的王简走得近,独他是敢拿王简开玩笑的。其他人都是如此的目光,远远的望着他,好奇和畏惧。
    也曾有个把不怕死的缠着王简想学抓鬼除妖的,被缠着没法子,王简帮他开了天眼,说道抓鬼得见鬼啊,若是不怕就可以学。当天夜里看了场百鬼夜行,如果不是王简及时将他天眼封了,当场恐怕就得吓疯不可,以后此人再也不敢提鬼神之事,真正是敬而远之了。
    有时候看不见才是福。
    不过已经习惯了。
    天生有阴阳眼或许这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有着这种想法王简才能撑下来。
    可还是有些寂寞。
    刘师爷拍了下他肩膀,“可惜这两天怕是不成了,大人交代要你去书房见他,好象有个什么案子你得出门一趟,等你回来咱们一起去打牙祭啊。”
    见王简用怀疑的眼光望向他,连忙举手做发誓状,“这次话是真的,没骗你。”
    …………
    离京师南方约一百里的地方,有个叫暮泽镇的小镇。
    按中国的地名习惯,带有“泽”、“汤”、“洲”这等水边字的,多半附近水源充分。不过这镇倒不是因此得名。
    五代十国时期一直是战乱不止,此地多有无人认的尸首,客死异乡,暴尸荒野。有些好心人就将他们就地胡乱埋了,认为或许这样做自己死的时候才会有人埋葬他们。原本的平地上树起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坟包。
    墓泽――是坟墓之泽的意思。
    宋朝建都汴梁之后,附近慢慢有人居住,嫌地名晦气,所以改叫暮泽镇。
    小镇后面就是昔年那些大大小小的无碑坟墓,现在当地人叫那里乱葬岗,时常听说有些诡异的事情在那里发生。
    最近发生的这件事情和僵尸有关。
    暮泽镇人大姓为李,中有富户李德、李贤两兄弟,一同跑商,约好半年在外经商,半年在家生活,都已娶妻,日子甚是富庶安逸。
    今年老二李贤归家,行囊丰厚,本是欢喜,怎料进得门来却见妻子刘氏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问了丫环小梅,方知前日从邻村娘家回来路上,刘氏见天将黑了心中焦急,抄了近路从乱葬岗过来。谁知半路上看见一个长发蒙面、一跳一跳、白乎乎的人影,一晃眼又平地消失了,刘氏尖叫一声倒地,丫环小梅则是惊恐的跑远了。回到镇上央人一同回来,见刘氏倒在地上,连忙抬回家去。请了医生来瞧,只说是受了惊吓,要细心调养罢了。镇上的人多说是撞了鬼了。
    李贤心疼娇妻,自是小心抚慰,买了许多细珍滋补的东西给刘氏补养,过了十余日眼见气色渐渐好了,谁知宅中又出了大事。
    十月初一,俗称寒衣节,家家户户要拜祭先墓,扫坟添土。李贤携妻同兄长李德一家拜了自家祖先墓后,还特意去了乱葬岗烧了一大堆纸钱,安抚阴灵。
    这夜心中宽慰,与刘氏浅酌了几杯,上床歇息。
    次日,小梅早起,扫了院子,淘米煮饭做了一气,却是奇怪,主家没点动静。日上三竿,素日早就已经起身了。小梅打了盆洗脸水,端上楼去叫门。叫了半天无人应答,急忙推门去看,惊得魂飞魄散,尖叫一声晕过去了。
    李德与老二家只隔一道墙壁,听到小梅尖叫不知出了什么变故,连忙带人赶了过来。几步上了楼来,见小梅晕倒在房门口,往房里一看,心中惊痛,流下泪来。
    床上到处是血。
    一具男子的尸体,无头,但看手上的白玉扳指,显然是弟弟李贤。弟媳刘氏晕厥在床上,气若游丝。
    有一道血迹,延伸到窗边。
    见出了人命,有人连忙去唤了地保来。
    窗台下方也有一滩血迹,延向远方。
    应该是凶手拿着李贤头颅奔走时留下的。
    地保见了带着大家顺着血迹追去,一直追到乱葬岗。见血迹消失在一个墓穴边的洞里,众人齐齐止步。
    洞口不宽,刚好能容下一人爬入,洞内漆黑,有阴风阵阵。
    “莫非那杀人者将李贤的头丢到这里面去了?”
    “却又奇怪,为什么要丢进这里,莫非和李贤有什么深仇大恨,想要他尸首不全,难得投胎?”
    “小贤一向老实,做生意也是公平交易,哪来什么仇家?又这么蠢留下血迹让我等来找?”
    众人七嘴八舌一阵议论,有人建议不管如何下去看看再说。当下选出个胆大的,腰间栓了根长绳,慢慢放他爬进去,约定若是有事拉拉绳子便把他拉出。
    进去半晌没有动静,众人屏息以待。
    镇上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多有跑来这里看热闹的。
    当中有个年纪大些的,看了看仔细道:“哎呀,不好,这里可是养尸之地啊。”
    “什么是养尸之地啊?”
    “大家看看,此地土呈黑色,土质干燥,附近寸草不生,法师都称此种地方叫养尸之地,最容易出僵尸。”
    “僵尸?”
    “是了是了,上次我家小牛儿说晚上看见个白乎乎的东西在拜月亮,好象就是在这地。”
    “李贤他家娘子遇的鬼也是在这附近,莫非也是遇上了僵尸?”
    “难道是僵尸杀上门去,杀了李贤?”
    “还说什么,先把那位大活人拉出来罢。”
    连忙七手八脚的往回拉绳子,将那胆大的人拉出来一看,只剩出的气,没入的气了。掐人中,泼凉水,灌下些热酒,好不容易才得醒转。
    那人讲述了他进去以后的事。
    进去没多久就发现洞穴变宽了,能够站起来行走。
    很惊讶的发现,里面的气息没有想象中的腐臭,是干燥微微带些凉意的泥土味道,隐隐有风流动。
    他点燃了火把,顺着地上的血迹往前走。
    突然前面传来了奇怪的声音。
    象是有人在低声的喃喃自语。
    怎么会有人在坟墓里说话?他只觉得头皮发麻,从小到大听到过的种种灵异恐怖的事情一一浮上心头,火光不及的黑暗之处仿佛有什么可怕的东西随时会扑上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