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也可以幸福

104 第 104 章


    见胤禛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继续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历朝历代的教训还少吗?”堵住百姓的嘴,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要让人民说话,统治者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让老百姓发牢骚,以言定罪,大兴“莫谈国事”,用堵的办法来牵制思想,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秦朝“焚书坑儒”,人们在恐怖气氛下惴惴其栗,英才丧尽,统治质量下降;宋朝的“莫须有”罪名,忠良扫荡殆尽,两朝尽受外辱之苦;明初大兴文字狱,朱元璋身后一片凄凉,皇太孙继位,国无柱石,致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夺了江山。
    “老十七,我今儿说个对子你对对!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
    “嫂子,你就说谜底吧!”老十七求饶道。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胤禛抬头直直的看着我,我笑了笑:
    “皇上是天下的父母,子女多是惹父母操心的,在父母操不完的心中,子女才渐渐长大。”打开那《西征随笔》:“皇上,我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出证据让他死一万次,可是百姓呢,又会怎么说皇上您呢,皇上,魏徵和唐太宗的恩怨不深吗?唐太宗如果当年不让魏徵开口,还有这大唐盛世吗?嘴长在别人身上,爱怎么说就随他们去,皇上但求不愧于心,不愧于社稷,皇上的功过,自有历史评说!”话锋一转:“但是也不可由着这些人诋毁你!”
    “嫂子说的是真的?”
    “臭小子,我也心疼你四哥好不好,前面那些话,是我作为妃子对君王的劝柬,现在要说的是我的主意,我觉得既然他们要在功臣这两个字上做文章,咱们就把它做大了,让他们偷鸡不成噬把米。”我自信的说道。
    “作大?”胤禛不解。
    “你想想那些当兵有几等,一种是抱效国家的,一种是服兵役的,还有就是家里太穷,当兵有军饷可以养活家里。他们在军队呆了几年,西北一呆五六年很多人早已过了婚配,或者没钱婚配,但是老百姓的想法不一样,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既然这些人是功臣,君王替他们择婚,当然咱们后宫不是有很多大龄的女子,本身对她们就是不公平的,她们到了出宫的年纪很难再觅良人,给这二者相亲,然后再举行集体婚礼,由君王主持,一来成就了你皇上的名誉,二来显出君王的体恤百姓,也顺便收了很多人心,三吗也减少了宫中的开支,这是其一,其二若是由老十四和你一起主婚那不仅可以破了他们造谣说你皇位不正的谣言,而且也证明你和老十四并不象外界的传言,而是兄弟情深,就破了他们说你们兄弟两不合逼死太后的传闻。其三,费用的问题不用操心,我自有办法让那些商人自己争的掏钱。完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