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07章 山中老卒


    而且还有大宁的开发,大宁那块地到处都是平整的土地,只要愿意去的,大都能得到一块自己的田地。
    怎么算都比在山里面强,所以也有不少人出了山海关,到关外种地去了。
    别人可以不重视这些迹象,但朱元璋不能不重视,在他心中,蒙古或者说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的威胁,一直都很记得很牢。
    朱元璋这一代算是把这群人打服了,可是往后呢?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西北的哈密卫陕西就有奏报,当地也有些蠢蠢欲动,像是想要和草原上的鞑子们联合,反了大明。
    若是朱元璋一朝撒手,朱棣大概也能压住,可是在草原打仗的难处,朱元璋也比谁都清楚。
    徐达这辈子就打了一场败仗,不就是在打北元的时候出现的?
    要是就这么放任,让长城沿线完全毁弃,一旦鞑子南下,未来的君主能不能守住燕云一带,能不能将鞑子赶出长城,这都是问题。
    所以这次朱元璋亲自带着朱高炽、蓝玉和何秋,并领了几百名护卫,翻山越岭,顺着长城一线,视察了十几个坞堡。
    这些地方现在已经没什么人了,里面成了小动物们的天堂。
    就是何秋也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对人类活动的掩盖比什么来的都强,这改制才多久,已经变成这样了。
    更让何秋觉得有些怪异的是,如今的大明,恐怕不会再大规模修缮、修建长城了,后世著名的名胜古迹——明长城,大概会在他手中消失。
    因为何秋前次去遵化,已经和当地的铁匠们沟通过,得知已经研制出了类似后世击发枪的东西,还搞出了定装huo yao等等黑科技。
    在这个时代,研制出这些东西的大明堪称无敌。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从枪械成型后,草原上的名族一个比一个变得能歌善舞乐了起来。
    何秋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漠南和漠北的蒙古人、瓦剌人也会变得能歌善舞起来。
    固然,现在军中有一批人在向朱元璋请求,修缮长城,一定要居安思危,朱元璋内心也赞同这样的说法。
    但朱棣却提出了反对,他拿出来的就是遵化产出的火枪,他用事实向朱元璋证明了,以后蛮子们的骑兵冲锋,对大明已经不再是威胁了。
    何况火枪兵训练简单,以大明庞大的人口体量,很容易就能动员上百万脱产的火枪兵。
    遵化的火枪生产能力,现在是还跟不上,可是未来必然是可以赶得上的,列装百万火枪兵,不会是一件白日做梦的事情。
    而且朱棣还向朱元璋说了一件事,若是想要修缮长城,在边关上耗费的可不是什么小钱了。
    而且还是每年都要往里面砸钱,若是算起来,足够朱棣用水泥将整个大明全部连接起来。
    朱元璋思前想后,还是把维修长城的事放下了,毕竟军中要关注的事还有很多,军制的改动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军中盘根错节,虽然朱元璋是开国之主,威望极高,但动起来还是相当艰难的。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些有些倾颓的边墙,一时间思绪有些乱了。
    朱元璋知道自己从一介乞丐摇身直上,成为九五之尊,固然其中少不了自己的努力,但也有些许天命在里面。
    他朱元璋这一生逐北元,罢丞相,杀贪官,曾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可是等到老了,朱标去世,朱元璋就发现之前的其实都是错觉,他自己也不过是大明江山的一位过客。
    朱元璋对于朱允炆难道就有什么好办法了吗?对晋王暗害太子就能有什么作为了吗?对于百官将权力慢慢抢回去又有什么办法?
    老了就是老了,迟早有一天,他朱元璋也会像这处长城一样,永远的留在洪武年,留在这段凝固的历史中,等待后人的评说。
    那时候,就是有人污蔑他,他有能有什么办法呢?
    朱元璋一言不发的走着,跟着他的几人就更不敢说话了。
    忽然,朱元璋看到远处有一缕炊烟,兴致上来了的朱元璋指着那说道。
    “走,咱们上去看看!”
    一路绕了好几个山头,才发现原来这里本来是一处哨所,以前也是一处烽火台,说不定以往还驻扎了数十人在这日夜守着呢!
    如今却成了一处简单的民居,炊烟袅袅,篱笆扎着的院子里还散养了几只鸡,听到大队人马前来引起的动静,院子里的鸡有些慌张,纷纷扑腾着翅膀,想要站到树上躲着。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头,手持老旧的火枪,从屋里出来,警惕的看着周围。
    朱元璋让何秋上前,解释一下。
    何秋到了院子门口对这位老伯说道。
    “我们是凉国公的家将,此次特意前来巡视长城。”
    这老头左看右看,嘿嘿一笑,下来说道。
    “我看你们不像是凉国公的家将,他的家将们恐怕没这么礼貌。”
    跟在朱元璋身边的蓝玉气的牙痒痒,也不知道该说些啥,但他也自知理亏。
    之前他麾下的家将确实有些跋扈,这名老卒对他的家将印象不佳,也是有原因的。
    朱元璋似笑非笑的看了蓝玉一眼,这事他也是心知肚明的,蓝玉都敢带人直接袭杀皇子,他手下的家将们能好到哪去?
    何秋不紧不慢的躬身一礼说道。
    “老人家好眼光,我等确实不是凉国公的家将,而是郑国公的旧将,只是我家主人离了军队太久,此次接到陛下命令巡视长城,担心边军有所轻慢,所以打着凉国公的名头,勿怪,勿怪。”
    这老头却有些惊着了,赶紧躬身还礼,口称将军。
    何秋再一细问,原来这老伯以往还是郑国公的手下,因为受了伤,不得不转为军户,退出一线队伍,戍守边疆。
    朱元璋走上前来,有些伤感的和这名老卒谈起当年常遇春的旧事,慢慢的这名老卒才放下了警惕。
    也就是这个时候,何秋才注意到他刚才说了一大通,这名老卒压根就没把手从火铳上放下来过。
    何秋不免有些汗颜,他到底比不上朱元璋啊。
    就在何秋暗自警醒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和这名老卒攀谈了起来,一聊才知道,这名老卒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他年轻的时候当过陈友谅的兵,后来跟的将军打了败仗,才又投奔了明军,几次战役后,转到常遇春的手下,着实风光了一段时间。
    但他的脾气不是很好,和上司处的不怎么样,所以功劳有意被压制了,更何况他是降兵,天然的就有层污点,难以被提拔。
    所以几十年从军下来不过还是一名普通的老卒,连个百户都不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