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测试,结果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长安,李炳忠兴奋地看着手里的报告,迫不及待地向罗文分享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环境适应性测试已经做完了,按照目前的结果,长征-9火箭已经完全能够胜任下一次的发射任务!”
“热环境测试没问题,振动测试没问题,真空测试没问题,电磁干扰测试还是没问题!”
“TIL运载能力达标,数据测算,可以达到82吨.82吨!当年阿波罗11号的TLI运载能力才45吨!”
“我们几乎翻了一倍-——而且事实上根本不是翻了一倍那么简单。”
“在不考虑返回舱的情况下,这82吨的运载能力,可以全部用在月面设备上82吨是什么概念?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搭建出一个小型工厂了。”
“不,不对,小型工厂还是不太行,但搭建出一套维生系统是没问题的,而且难度别建设地球轨道空间站还要更小一些,也就是说,我们的月球基地,有可能比天宫一号还要更早完善.”
听到他的话,罗文哈哈一笑。
“李总,你兴奋过头了啊?再怎么样,空间站也会比月面基地先建起来啊。”
“火箭技术是通用的,相比起月面登陆,太空入轨还是简单的多的吧.”
“那不一样,空间站还要考虑姿态保持、变轨机动、航天器对接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月面基地可不管这些。”
“理论上说,只要把东西扔上去,靠一台稍微敏捷一些的机器人,就可以完成整个基地的搭建了。”
“而且,载荷那么充足,我们甚至都不需要斤斤计较,直接把基地设计成自动展开型就好了,反正着陆路径已经验证过了,大不了就多飞几次嘛,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
“那是没高到哪儿去.”
罗文这话说的有点违心。
实际上,嫦娥三号的项目总投资还真的一点都不低。
由于使用了当前价格仍然极其昂贵的金属氢燃料,再加上对整个火箭系统、着陆系统都做了大幅度升级,这个项目的总成本达到了惊人的60亿RMB,而根据数据估算,当年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项目单次发射的成本,也不过是2亿美元左右。
哪怕考虑通胀因素,也还是低于嫦娥三号项目的。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在目前情况下绝对称不上是“物美价廉”,必须要等月面上的资源产生效益之后,才能对得起他的成本。
——
不过话说回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像李炳忠这样的研究者,在判断成本的“大与小”时,其实是执行了一套新的标准的。
那就是,不管现在花出去多少钱,也不管你后续能不能收得回来,只管花出去的钱,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意义。
就像嫦娥三号项目一样。
贵吗?
那是真的贵?
能在短期内收回来吗?
显然不能。
但,有意义吗?
那意义可太重大了。
所以,在这样的意义面前,成本反倒成了最后需要考虑的因素.
似乎是看出了罗文脸上的调侃,李炳忠的神情倒是严肃了起来。
他转过身,一本正经地对罗文说道:
“小罗啊,你知道跟星火的特派员接触了那么久,我学到的最有意义的一课是什么吗?”
“是什么?”
罗文好奇地问道。
“局势不好的时候,得缩着;局势好的时候,要下重注!”
“伱看看星火,10年之前,你听过他们的名字吗?”
“那时候局势不好,他们就是潜龙在渊,韬光养晦。但是从歼二十二诞生之后开始,人家一路高歌猛进,敢打敢拼,10年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够我们搞一辈子!”
“远的不说,你就说这次来的陈工,他做事的方式你学会了吧?”
“两件事情,一个电机转子的方向分歧,一个环境控制系统算法设计的问题,都是他力排众议拍板下来的。”
“事实证明,他的决策真的没有一点问题。”
“事后很长时间,我都想不通他为什么要搞的那么激进,一定就要把利益做到顶、做到极限吗?”
“以前我们是觉得没必要的,是觉得以稳为主。”
“但现在,我想清楚了咱们这个国家,现在正在‘牛市’的风口上。”
“但牛市不会一直持续的,万一有一天,牛市变成熊市了呢?所以,我们还真就得在牛市里把能吃到的利益全部吃到,只有这样,才能储存好足够的脂肪过冬啊”
听到他的话,罗文缓缓点头。
“是这么回事仔细想想,我们在太空领域的操作也确实算很激进了。”
“一开头,就摆出了跟核聚变联动的姿态,甚至还捎带手收拾了一把中东.这也是一种策略,一种‘秀肌肉’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资源”
“没错!”
李炳忠欣慰地点了点头。
“看来你是真的想明白了-——好了,不扯那么多了,把这份报告送回到基地去。”
“我已经全部审过了,数据没有问题,我们负责的模块也通过验收了。”
“接下来,就是等基地那边完成最后的组装调试,开始进入发射前准备了。”
“那么快?”
罗文惊讶地问道。
此时,距离嫦娥三号发射、玉兔号登陆月球还没到两周,但李炳忠却说,嫦娥五号又要进入发射准备了?
当然,发射准备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按照嫦娥五号、长征-9型火箭目前的准备进度,发射前检测工序肯定会适当延长。
但无论延长到什么程度,也不可能超过一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个月之内,嫦娥五号又要上天了
这个频率,哪怕是巅峰期的老美也做不到吧?
对面的李炳忠哈哈一笑,回答道:
“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啊。”
“我们这还不算快呢,隔壁EAST那帮搞核聚变的,都已经叫嚣要直接在月球上建小型托卡马克了——而且人家还真就论证了,只是被上级给驳回了罢了。”
“这不纯异想天开吗?他们打算搞多大的托卡马克?”
按照罗文模糊的印象,新的EAST装置总重量虽然较老装置有所降低,但也达到了400吨左右的水平。
就这还是没考虑其他附属的能源、电力设施的情况下。
这一套要搞到月球上去,怎么不得两千吨以上?
然而,李炳忠的回答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按他们的论证,在使用氦-3作为燃料的情况下,包括聚变装置主体,再加上能源导出装置,他们能做到.40吨以内。”
“多少?!”
“40吨的托卡马克装置,怎么可能做得到?”
成都的办公室里,陈念所表现出来的惊讶其实跟罗文并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如果要细究原因,其实两者还是不一样的。
陈念并不是认为技术达不到,之所以觉得不可能,是认为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要在月球上完成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的组装和调试,实现方式的复杂性太高。
要知道,一片真空的月球上可没有地面上的各种大型机械,许多工具也难以使用,精细化操作更是难上加难,而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中最注重的东西,就是“精确”。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出去月球上建设托卡马克装置,实在是有点太过激进了。
“我们也觉得不可能,所以暂时给否了——当然,本来嫦娥五号的发射计划里也没有这一环。”
“之所以现在来问你,主要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有没有必要,在嫦娥六号上搭载这套装置。”
“毕竟,按照目前能达到的载荷来看,三名宇航员造成的额外载荷是不多的-——他们需要的维生装备和资源,在嫦娥五号上就已经运到了。”
听到陈果的回答,陈念的眉头微微皱起。
思索片刻后,他还是开口回答道:
“暂时没有必要.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酷的想法,但它也仅仅是酷而已了。”
“爬科技树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动不动就玩这种骚活,相比起月球表面的托卡马克装置,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完全满足人员生存需求、具有足够抗风险能力的月面基地。”
“我们得想清楚,按照现在的计划,在2020年前,我们在月球上的常驻人员数量是要达到200人的。”
“还有5年的时间,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搞托卡马克,理论上并不是什么大事,占用的载荷也不多,但问题是,一旦开了这个头,我们的整体路线就很容易走偏。”
“后续的一切发展都会以实现托卡马克的功能为重心,很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归根结底还是以最小的代价把氦-3运回来。”
“而很显然,这个思路对运输氦-3没有太大帮助——至少短期内没有太大帮助。”
“明白。”
陈果点了点头,随即又笑着说道:
“说真的,我也觉得与其去搞小型托卡马克,不如先把金属氢电池搞出来。”
“如果能在月面上铺设大量金属氢电池为基础的太阳能发电组,发展月面工业,真的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话说到这里,陈念的心里突然一动。
是的,自己搞金属氢的时候,就想过要把金属氢电池搞出来。
但那时候,因为金属氢电池的源点消耗实在太高,所以他也不得不暂时放弃。
而之后,金属氢工业开始大踏步前进,他更加觉得没有必要急功近利地去投入太多,一天一天的,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但.现在呢?
他立刻点开系统页面,输入相关信息之后,最新的源点消耗立刻弹了出来。
120点!
相比起目前3000点以上的源点积累,已经到了几乎可以说是白送的程度。
能搞!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陈果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而此时的陈果还不知道,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已经又一次改变了科技史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阳泉。
张学敏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费力地敲打着键盘,在网上搜索着他需要的信息。
这段时间里,他基本上已经把跟登月相关的入门级知识都学了个遍,继续往下,就是更加艰深的专业级别内容了。
对他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老煤炭工人来说,这些内容别说学懂,哪怕光是看明白也不容易,但他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
这算是他自己的一种偏执?
张学敏偶尔也会怀疑自己的坚持到底对不对,但转念一想,别人还有一大把年纪了才去旅行、去环游世界,号称要追梦的呢,自己想上月亮,又不影响任何人,也算不上什么丢脸的吧?
并且,不管外人怎么看,自己家里人对这件事情还是很支持的。
尤其是两个孩子,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帮自己找资料、找新闻,甚至听到邻居的嘲笑,还会帮着还几句嘴。
就连操作电脑,也是他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教会自己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张学敏才觉得,这事情还值得去做。
而现在,张学敏的小女儿就坐在他的身边,饶有兴致地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内容。
“.真空环境下人体耐受极限爸,你看这个干啥?多不吉利啊!”
“哎呀,有备无患嘛,多了解一点,总比什么都不懂要好。”
“哎,你看,以前我以为在太空里要是不穿宇航服,人就会跟电影里一样,要么直接爆炸,要么马上冻僵,看来也不是这样啊。”
“唔这个好像我们老师也说过,真空下散热完全靠热辐射,虽然宇宙环境气温低,但降温也没那么快。”
“你们老师挺厉害,这都教!”
“物理课嘛.哎,爸,你说你要是真的上了月球了,得多长时间才能回来啊?”
“那就得看我赶上哪一批了——昨天新闻你不也看了嘛,说是第一批登月的宇航员可能需要在上面驻扎15天以上,我要是赶上第一批,那就是15天。”
“要是后面的批次,那就没个准咯,说不定一年两年都有可能。”
“一年啊那你记得锻炼,听说宇航员回地球之后,身体都会特别虚弱的。”
“放心,我忘不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场面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在客厅里看电视的妻子偶尔瞥他们一眼,既觉得有些好笑,却又感到一种特别的温馨。
这爷俩.还当真了。
她摇了摇头,把视线重新移回到电视上,但也就在这时,房门却突然被敲响。
她起身开门,出现在她面前的,是三张陌生的面孔。
“请问这是张学敏家吗?”
“哦,我们啊,我们是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的,后面这位是武装部的。”
“您别着急,是好事。”
“我们这边有件事情,要找张同志了解点情况”
(本章完)
小说推荐
- 通稿2003
- 到今年我发现转眼已经四年过去,而在序言里我也没有什么好 说的,因为要说的都在正文里,只是四年来不管至今还是喜欢我 的,或者痛恨我的,我觉得都很不容易。四年的执著是很大的执 着,尤其是痛恨一个人四年我觉得比喜欢一个人四年更加厉害。喜 欢只是一种惯性,痛恨却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无论怎么样 我都谢谢大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2003纽扣杀人案
- 陈金弟最不喜欢冬天的晚上了,桥洞下太冷,四面漏风,他的棉衣早就破得不成样子了,那床棉被也已经四处穿孔,无法挡风遮雨,外加到了冬天,垃圾桶里的食物又冷又硬,他没有炉子,胃不好,腿受了风就又酸又痛,头也痛,哪儿都不舒服,经常彻夜难眠…总之,冬天的晚上对他来说特别难熬 自从今年年初他因工伤被厂里辞退后,他
- 侦探推理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5章
- 重生2003
- 一个写网络小说的家伙,回到2003年,一切重新开始 且看这个小人物能翻起怎样的浪花 作者:木子心所写的《重生2003》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木子心完本
- 最新章:新书《返回2006》已发布!
- 重归2003
- 人生不过一杯酒,醉完了路还要走。这就是我,一个过了三十岁的男人…三十男的人一枝花,我会用我的芬芳,香满天下 作者:灿烂夜空所写的《重归2003》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灿烂夜空连载中
- 最新章:第053章 法宝
- 重生我的2003
- 吴中超的梦想是重生,然后他重生了,重生到了他中考之前的日子,那时网络才刚刚起来,房价也不高,一切都还在发展中,于是他打工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无有天林所写的《重生我的2003》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无有天林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五章 租房受阻
- 老实人逆袭2003
- 一觉醒来,老实人赵锋重生了,从抠脚大叔变回阳光少年。站在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猪都能上天,飞向天边一望无际的白菜地 作者:清风拂墨1所写的《老实人逆袭2003》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清风拂墨1连载中
- 最新章:第2310章 背刺
- 重燃2003
- 重燃二零零三年野性时代,那年夏天,灼热难耐,那年少女们,情窦初开 没有叮咚响系统,没有透视逆天金手指,他叫孟凛,一代键盘侠 作者:一剑封疆所写的《重燃2003》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一剑封疆连载中
- 最新章:305、萝莉掌门
- 重回2003
- 人生是一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如果重来一次,即便不能次次选对,至少排除掉了一个错误答案吧 从2003年的贫困农村开始,一步步走向熟悉的未来,在同样的时光里走向不同的道路,见证不同的风景和璀璨—普通书友群302085764,全订书友群964762208 作者:雨雪紫冰辰所写的《重回2003》无弹窗免费全
- 都市言情雨雪紫冰辰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已发
- 重返2003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作者:夏西杂烩饭所写的《重返2003》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夏西杂烩饭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2章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