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枪声

第52章


他身背粪筐,右手提一把铁锹,粪便筐里已盛了人粪、狗粪和牲畜粪,刮来一阵阵的风,随风送过来阵阵粪便的臭味。他嘴里叼着一杆竹杆铜烟袋,下吊一只家做的黑色烟袋荷包。一股股呛人的烟草味,从他口里喷出。他有一张黑红色的脸膛,显示出他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他轻轻咳嗽了声,望着还没有散尽的硝烟和墙上、沟里的弹痕和弹坑,望着一具具的日军和伪军特务们的尸体,冷冷地笑了。他真不相信这么一支小小的土匪部队,战斗力竟是这么强,而她们的枪法竟是这么准而狠。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沿着运河提旁的田头向南走着。一块块的玉米地里都结出了肥大的棒子,它们吐着红红的穗子;一块块大豆,绿中透着黄色。偶尔有几只兔子站在田埂上,望他一眼,而后惊慌地逃走了。那一块块谷子,齐刷刷的,有半人高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正弯腰锄地,多皱的脸上挂着一层细密的汗珠,一双粗大的皱裂的手抓着磨得光滑的锄杆,一前一后地拉着,他的身子一前一后一弯一直地重复着动作。他就是前文书里提到的赵书海老人。他听桥头据点的枪声响了一个多小时,不知谁在攻打,是区小队还是王宁支队?也可能是军分区的主力部队。他睡不着了,扛起锄头来到谷子地,他要等待了解一下战士们的情况。突然他看到一个和他年岁相仿的人沿着堤下走着,心里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七上八下的感觉,这感觉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他站直身子望着那人。那人见他看着自己,便从堤下的小路走上田埂,大步向赵书海走来:“老哥,锄地啊,起得真早。”
赵书海撩起小褂,抹了下脸上的汗说:“是啊,庄稼人吗,不干活吃什么?”东方的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整个大地处在朦胧之中。运河的水哗哗地流着,一只汽艇拉着长长的汽笛驶来,汽艇上不时响起了哒哒的机枪声,几颗机枪子弹带着哨音从高空上划过。远处传来声声鸡啼,远远近近的田里开始有人干活了。赵书海愣了会儿,把涌到胸中的情感冷冷地压下去,而后不紧不慢地说:“老哥,起这么早,拾粪?走得远了点儿吧?”赵书海停了下,抬头看看东方的天空又说,“老哥,哪村的?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妈的,看来不象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拾粪拾到堤下别人的田里了,真他妈的干的缺德事,庄稼人个个不容易啊。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厌烦地低下了头,不紧不慢地又干起了活,仿佛整个田里就他自己,不再说话了。
“早啊?庄户人吗,拾点粪好上地啊。”那人回答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小眼睛把赵书海的每一个动作以及脸上的一丝一毫的变化全部印记在心里。他冷冷地笑笑:“老兄,谷子长得不错啊,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啊。”说着放下粪筐,从烟袋荷包里装了一锅烟,用洋火点燃,吸了口,长长地叹了口气,把粪倒在田头,用锨刮了点儿土,撒在粪上,搅了搅,而后撒到田里,又说:“老哥,你忙。”说着背起粪筐,提着铁锹,转身向西走去。
“老兄,慢走。”赵书海忙站起身招呼道。他把那人的一系列动作全看到眼里,他猜想,这人一定是党的干部,要不他不会把拾的粪倒在农民的田里。仗刚刚打完,敌人的扫荡刚刚结束,闹不好田里、村庄里会留下特务,筐里不留点儿粪会引起人的怀疑。于是他大步走过去,拉住他的筐说:“老兄,你筐里的粪倒净不太好吧?”赵书海不敢把话挑明,他心里害怕上了敌人的圈套,他知道敌人也经常化装成党的干部欺骗老百姓,不知有多少老百姓不清不白地被抓被杀。
那人回过身望着赵书海风吹日晒的脸笑了说:“老同志,谢谢你提醒我。”说着他走回到田边又拾了堆人粪放入筐里,然后从嘴里拔出老旱烟袋,在鞋底上敲了敲,又装上,双手举到赵书海嘴边:“老同志,请吸袋旱烟吧?唉,我是急的。”他说着盯了赵书海一眼,又望望四周茫茫的田野。
赵书海不敢接什么话,忙伸出双手挡住,从怀里掏出烟袋,装上烟,那人忙划着火柴给点上,故意说:“我得赶紧走,你忙吧,你看我去哪个村好呢?”
“你去韩村看看吧。”赵书海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无奈他只好笑了笑,转身向田里走去。
那人心里一阵高兴,望了望赵书海的背影,眼里闪出一丝凶狠的目光:“谢谢。”说完他背起粪筐大步向韩庄走去。
韩村村边,一块块的的田地,长着玉米、高粱,村四周种着一棵挨一棵的杨树、柳树、榆树、杏树,把个小村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从这儿看不出一点儿的战争景象,仿佛是一座世外桃园。哦,想起来了,在那一次县委汇报会上,听县委书记说过五区有个双方放心村,莫非就是这儿?哈哈,他心暗喜,可找到你了!他觉得有信心,会从这个世外桃园里找到他要找的一切。从它身上他会成为……他想到这儿,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老乡,请问这个村就是韩村吗?”他见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站在齐人高的田里浇地,走过去和气地问,他的一双眼睛四处望着,可那余光始终没离开小伙子。
“是啊。”小伙子站直身子,看了他一眼,不冷不热地说了声,又低头干他的活去了。
这时从村里走出一位四十来岁的人,一身庄稼人的打扮,他也背着粪筐,手抓一把镰刀,一副去打草的模样;他长了一双大眼睛,大嘴。那人一惊,仿佛从哪儿见过。好,这个村算是摸对了。他知道那去打草的人一定是个干部,不知这个人出村去干啥,他想迎上去,但又一想不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啊,要沉住气,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望着打草人远去的背影,狠狠地跺了下脚,见村边树下有一堆鲜狗粪,用土盖了盖,扔到一旁的田里。不远处有一棵新栽的小树歪了,他走过去扶正,又培了点儿土,用脚踩了踩,偷眼四周看了看,回来背起粪筐向村里大步走去。
村公所的院里,几个老头正收拾着桌椅板凳,伙房里传出一串动听的洗碗涮锅的响声。整个绿荫浓浓的大院里还飘浮着油炸肉食的清香以及醇香的酒味。一只大狗用一条大铁链子锁着,伏在门口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下,见一个陌生人进来,猛地跳起来扑过去,可铁链子的长度使它无可奈何地站住,只好露出一对尖尖的狗牙,瞪起一双凶恶的狼似的眼睛,发出呜呜的叫声。那人一惊,忙用铁锹护住身子,见狗系着,长长地出了口气,如同一条夹尾巴狗似的绕了过来。
“喂,你找谁?你是干什么的?”这时从一旁的小厢房走出一位胡须全白的勾着腰身的老人,一张瘦长的脸上挂着冷冷的冰霜。他手里拄着一根二米来长的棍子,他伸着脖子,侧着耳朵注意听着,一双有点昏花的眼睛闪着亮光。
“我,是我,找你们的村长。”
“你、你是谁?你找我?找我干啥?”老人仿佛没有听清,另一只手捂住耳朵。
“不是,我说是找你们的村长。”
“哦,你找我村的王存长啊?”
“不是。”他有点儿火了,“找你村管事的,我有事找他。”他望着老头贫困潦倒的样子,心里骂道:妈的,打断你老儿的骨头,你就不会这副模样了。
“找村长?村长不在。”老人说完,冷冷地转过身回到他的小屋里。
他走到一个正在拾桌的老头面前,拍了拍桌子,挡住了老人的去路,拉住老人的胳膊,不耐烦但又无可奈何地说:“大爷,我有事,找你们村长。”
“啥?找谁?”老头仿佛没有听懂,显出一副小心的模样,伸出手侧着耳朵请来人再说一遍。
那人不想再多说,闪动着一双阴沉的眼睛,冷冷地望着整个小院忙忙碌碌的人们。他心里有火,但脸上没有露出,他用手巾抹了下头上的汗水,看了看东方的天空。天完全亮了,太阳出来了,如同一个调皮的娃娃站在树梢,露出了它圆圆的笑脸。他不想多说,坐在一棵大树下,自个倒了杯水,默默地喝起来,一双眼睛鹰似的注视着四周。人们仿佛没有发现他似的,自个顾自个地忙着。他望着进进出出的老头们,看了会,见那只狗用一双圆圆的眼盯着他,只好无精打采地站起身,走进村长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大东亚共荣”等字画,厨房里的桌子上橱子里,摆满了吃剩下的菜和馒头、饼子。一个弯腰驼背的老头涮着锅,他头不抬,腰没直,冷冷地说:“找我们村长啊,等着吧。晚上他才回来呢!”
“啊,晚上回来?”他沉思了会儿说,“我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不自然地笑了笑。
第二十一章日本驻东光县最高司令长官召雄大佐,躺在床上,翻了个身,又闭上眼睛,想再睡一会,可不远处传来的声声鸡啼,不断骚扰着他的梦。无奈他只好坐起来,双手合十闭目坐了会,伸手按了下床头的灯,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猫头鹰挂钟,此刻挂钟嘀哒嘀哒地敲响了五下,鹰的叫声使他精神一振,自言自语地说:“五点了。”唉,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也该起床了。他下了床,穿上拖鞋,站在一旁的穿衣镜前,镜子里映出他一身的肥肉以及满胸的毛。他伸了伸胳膊,拍了拍结实的胸脯,踢了踢腿,拍了拍粗壮的大腿,又小心地提了提滑到肚脐眼的三角裤头,走到桌旁,拿了杯茶倒了半小杯“卧牛”,一昂脖喝下去,伸手抓了块牛肉放到嘴里,得意地点了点头,哼起了日本歌曲。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来到了中国有名的“卧牛”酒厂驻地,做一名最高指挥长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