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来信

第一章、第一封信


    1.
    出了地铁站,钟世桓被刺眼的阳光晃得有些睁不开眼,涌入耳朵的是上午十点还没有散去的早高峰的喧闹。
    路上的汽车挤在机场高速的入口,仿佛早一点通过狭窄的入口,就可以通向无边的坦途,也好像卡在喉咙的一口冰激凌,恨不得一下子吞下去,享受刹那间的清凉爽快。
    钟世桓对这一切已经司空见惯,他在路边的这座写字楼已经工作了快十年,见证了这里从繁荣到沉寂再到熙熙攘攘的过程。在沉寂的那几年,正是钟世桓所在的公司最艰难的时期。
    今天算是个重要的日子,公司经过了将近10年的发展,随着新产品研发的成功和渠道铺货的展开,公司的业绩达到了上交所的门槛,过去的坎坷和阴霾看起来要散去,一个成功的故事好像马上要有了回报。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马上就会出意外。
    世桓刚走出十层的电梯,公司的玻璃门就打开了,走出一个男人,人事部的总监罗子浩,他看到世桓便停下脚步。
    “哦,辛苦了。难得的休假,你真倒霉呀。”子浩对世桓说,他比世桓大一岁。
    “我早就有预感,觉得不太妙,这种第六感何必这么准呢?”说完,世桓又压低声音道,“老大心情怎么样?”
    对方皱起眉头,摇摇手。
    “也难怪,他才说上市成功就要包条船好好庆祝一番,马上就出了这种事。现在里面在做什么?”
    “委员会的人都齐了,就差您了”
    “哦。”
    AIC公司的日常管理有一个叫做“管理委员会”的组织,重要的事情会拿到这个会上讨论做决定。
    其实世桓本来在休假当中,主管公司整体销售的他几乎一年365天都在忙,难得趁着五一前休息两天陪陪孩子,但是昨天凌晨传来的消息让他不得不第一时间返回办公室。
    匿名信
    “尊敬的刘教授,
    了解到您和AIC公司正在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分析合作,目前准备完成第二期的测试报告。我想跟您汇报一下AIC公司的实际情况,请您客观了解是在和谁合作,以及给您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AIC公司的董事长周国明,本身号称是人工智能专家,实际他只是个统计学毕业的学生,之前的几款产品,在算法上实际效果都不好,最后的输出结果完全都是靠人工干预和输出,发布的报告也都是篡改了数据。他们对外宣传的准确度是完全达不到的,号称99%的准确度,测试集其实只有63%啊,很多客户在试用产品后都拒绝采购,原因就是和宣传的水平差距太大,谁都不想拿自己的业务冒险。
    AIC的公司人员混乱,董事长和CEO钟世桓内斗严重,您与他们的合作很可能会遭遇一些陷阱,以您的身份和地位,我建议您千万不要淌这个浑水,以免影响您的前途啊。
    AIC公司也快没钱了,他们账上的钱只够3个月了,他们只是想借助您的名声去圈钱,这对于您在学术界的声誉可是很大的伤害啊,您要慎重考虑啊。
    这封信完全真实,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提供更多的内部信息。另外,这封信我也会发给您的研究院领导,请您保护好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走进委员会的会议室,周国明给世桓扔过来一张纸,这是一封写给AIC公司最重要的外部合作伙伴:国家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邮件。研究院是AIC所有软件产品算法的最重要背书和实验合作方,如果研究院停止了合作,AIC所有产品的公信力就会一夜间损失殆尽,更妄谈商业化与销售了。
    读完这封信,钟世桓还是吃了一惊,倒不是举报信写得多么恶毒,而是可以看出来写信之人非常熟稔和这种研究机构打交道的套路,文字措辞都是直击七寸。
    研究机构不太在乎金钱,最在乎的是学术地位和公信力,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算法顶尖教授的刘思齐,更是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信中的文字直指名誉、公信力、造假、篡改,并且杀气腾腾的表示邮件还会直通机构大领导,这显然充满了对学术机构生态的洞悉和把握,绝非普通小白的泄愤行径。
    更诡异的是,虽然信中大部分的词汇都是描述,但是几个重要的数据,比如准确度,确实有几版产品的内测准确率就是如此。看起来是出了“内鬼”了!
    世桓往下看了看,邮件地址是siling@Torbox.me,不由得抬头看向了CTO李明道。
    “邮箱IP?”
    “查过了,美国匿名,随便可以注册,无法追踪。”
    世桓又看向周国明:“咱们怎么得到的?”
    “信是写到了研究院公共邮箱,刘教授的秘书和咱们关系好,把截图给我们了”,说完,周国明重重敲了敲桌子,愤怒的说:
    “这是很恶劣的事件!一定是内外勾结,阻击我的上市计划!一定要把内鬼揪出来,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下作!”
    世桓放下信,又扫视了一下屋里的委员会成员:除了董事长和CTO,还有负责产品运营的张岚以及负责行政人事的刘默然。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世桓也是混迹销售圈20年的老江湖了,从99年在中关村喝白酒分思科路由器额度开始,世桓在外企圈、民企圈一直沉沉浮浮,举报、投诉、招标日制造车祸、KTV钓鱼执法的事儿也见得多了,他心里倒是没怎么慌张。
    世桓只是有些奇怪:
    “只是一封无法查实的匿名信,至于这么大惊小怪么?”
    2.
    今天的会议开了大约有2个小时,委员会的成员们围着白板画起了脑图。
    竞争对手?
    简直的一定的!
    内外勾结?
    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具体的信息?
    在突遭打击的情绪里,人们不由得调动仅有的推理技能,猜测着一切可能的答案。
    一派人的逻辑是“条件论”:谁接触泄密内容最多?谁最了解这些测试数据?
    另一派人是“动机论”的信徒:信息可以二次传播,但是只有有获利动机的人才会做出和竞争对手勾结的事情。
    张岚和刘默然是坚定的动机论,这和他们的从业经历有关,无论是品牌公关还是政府关系,从来都是有因有果的事情。
    董事长和CTO更倾向于从条件论来寻找“内鬼”,明摆着嘛,这信息又不只一类,难道还有几个“内鬼”串通作案?
    世桓不怀疑的是内外勾结,上市前被竞争对手打击,这个本子简直不要太普通。但是从动机和条件上来看,能掌握如此多信息,且有动机和竞品串通的,想必是个欲求不满的高层啊。
    因为钱?因为恨?还是,因为感情??
    想到这里,世桓不觉得笑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好像进了小说的情节。为了情?简直匪夷所思。
    世桓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