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也是一种成熟

第16章


 
    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总是谈论着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题,算命好像真的变成一种全民运动了。 
    很多人喜欢把个人私密的问题请专家咨商,连自己最私密的感情、婚姻、人生等,种种的个人烦恼,皆询问所谓的"专家"。专家之所以为专家,可能是专家在这个问题上,确有不同于别人的见解和看法,并能对当事人提出相当好的安抚作用,但是,有另一个原因是,你太浅薄,所以容易让人看穿,看穿了就是看扁了、看透了,不是他的神机妙算太厉害,而是你的浅薄、无知、让别人有机可乘。 
    婚姻专家分析别人的男女关系,不但搔到痒处,而且头头是道,极令有婚姻困扰者佩服之至,但最令人头痛的是,自己也传出婚变困扰,所谓的"美满家庭"、"神仙伴侣",不过是欺骗别人的障眼法罢了。 
    曾有人说,一个高喊"解放妇女,为自己而活"的女人,通常有个不快乐的婚姻,写出爱情畅销书的作家,有可能自己的恋爱并非顺顺利利一帆风顺,与其全然相信所谓的"专家",何不去认识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必须抽离自己,才可能看清真相,佛家主张勘破"我相"的虚妄,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之所以成为专家,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发生的问题比别人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不要迷信专家,专家也可能有盲点。有些问题只有自己真诚的去面对、去解决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因为,你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超前与落后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可以随时超前,也可能暂时落后。人生高高低低,你也不必一直缅怀美好的过去。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有时超前,有时落后,不过,这个决定权在你的手里。 
    雅惠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才把自己嫁出去,之前,很多人都认为雅惠大概会独身一辈子。而雅惠的确让许多想看好戏的人失望了,因为,雅惠的老公不但条件样样不差,对雅惠更是疼爱备至,这让坚持多年的雅惠终于宽了心,原来,等久了,依然能够不必失去自我。 
    博夫年轻的时候对念书并非十分热中,所以,大学一毕业就投入商场工作,没想到四十岁那年,人生却来个大转弯,博夫竟然重回学校念书,花了六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脱离商场并到大学教书,博夫说:"绕了一大圈,我才发现真正的自己,并找到人生另一片天空"。 
    已经三十岁的哲文,是一个高中毕业的业务销售员,他对自己一直很没有信心,因为大学联考落榜了三次,一直有种失落感,对于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悲观的想法,之后,他把心思全力的放在工作上,三十五岁那一年,他升任为业务经理。对于没有高学历这件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直到他在四十五岁之龄,向公司申请提前退休,在事业上他已经是成功的,不过,他却说:"我的人生还有未完成的梦,那就是我想念大学。" 
第五章 生命的繁华与寂寞
一个走过生命关卡的女人
    其实,念不念大学对他的人生来说,看似已无关紧要,只是,有些曾经失落的梦想,他想追回而已。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人生里,有人超前的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人一直处于落后之中,超前的人,也可能只是暂时的超前,落后的人也未必永远落后。 
    只有那放弃梦想的人,才是永远落后的人。 
    不安与矛盾 
    生命是学习的历程,每一个灵魂,选择来到地球,都有他要学的功课。 
    成长,就是一段意识转化的历程,每一个灵魂都需要一段攀升的历程,生命是流动的,回到最朴素的生命型态,自得其乐的心境,会让人充满喜悦起来。 
    在《唐君毅全集》(卷一)里有一段文字我很喜欢,他写道: 
    安定的心灵,犹如太空,任白云舒卷,明明去来,它永远不留痕迹,总是空阔无边,寂然不动。 
    你不要说:"待我的什么问题解决时,我的心便安定了。" 
    因人生总是有新的问题。 
    你亦不要说:"等我那些重大的问题解决时,留下的小问题,将不会如此扰乱我的心。" 
    当重大问题解决时,小问题便成为你重大的问题。 
    你不能等待到某一时,心灵才求安定。 
    等待的心理本身,是向名驰逐的,会创造出你无尽的烦恼。 
    你要求安定,必须当下就开始安定,除此以外,莫有第二条路。 
    现代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太多,欲望的鸿沟深不见底,享乐颠峰高于山,很多压力来自无止境的追逐、比较、竞争、强求、不满足,三十四五岁的中坚族群,经常会面临生活与事业的转型,一个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面临种种的矛盾和冲突,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面对生命时难免有不安和矛盾的产生。 
    成长,就是一段意识转化的历程,每一个灵魂都需要一段攀升的历程,生命是流动的,回到最朴素的生命型态,拥有自得其乐的心境,就会让人充满喜悦起来,让生命中不安和矛盾成为助力而不是阻力。 
    暂时屈身的智慧 
    "尺蠖之屈,以求信。"这句话是说,尺蠖缩起身体,是为了伸长;同样的,人暂时屈身,也是为将来的跃升。 
    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这是一句鼓励怀才不遇、落魄的人,能够鼓起勇气,振作起来,最适合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安慰之词,它是根据"易"的原理而来,所以,自有它的道理,阴与阳、屈与伸的交替循环,就像是冬去夏来季节更替一样,是天地依序循环的一部分。成功与失败亦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当你失意之时,不必感叹怀才不遇,新的展望就是要我们考量未来的步伐,才能打开另一条路。因为,人生时时都在改变,一时的好与坏不必太在意,人生需要的是恒久的努力。 
    如果你陷入困境,好像一切都同你作对,你似乎再也撑不住一分钟,但是你决不可因此而放弃,因为,那正是否极泰来的关键时刻与境地。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屈身若能换得日后的大展抱负,那么委屈一阵子总比委屈一辈子要好的多吧!所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是不逢迎谄媚,只是暂时的收敛锋芒,日后,何患无可挥洒的天空呢! 
    塑一个最真的我 
    塑一个真实的自我,到底难不难? 
    在心理学把我分成三种,自我、本我,超我。 
    那么"真"也可以解释为,纯真、天真或者真实。净空法师说,自性是什么?自性是真心。真心是什么?真心就是清净心。在《唯识三十颂记》里,把"我"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引伸为生命、自己、自我、自性等。 
    世间任何事物,皆有它特别的体性,我们对于它所起的见解,无论是对是错,它的本质仍有最真、最自然的面貌,这也是事物自性。举凡世间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真实的,虚妄的、精神的、物质的、事物其物的、道理其理的,林林总总,统称之曰"法",就是宇宙万有的意思。 
    耕云禅师说:"为什么要发掘真我?因为人人都有真实、永恒的自我,真实地自我就是原来的自己;凡是真实地,必定是原来如此、普遍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 
    人生在头脑与心灵二重生命中,二者同步成长当然最好,单独发展头脑,忽视灵性的德性,总是不完美。 
    重新塑造自己其实并不难,重要的是,你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走过生命关卡的女人 
    服装设计师潘黛丽说:"人生和衣服一样,宽窄长短都是一种循环。" 
    对潘黛丽而言,生命的本身已没有所谓的低潮或难关,一切的经验,对她来说,都是既深刻又轻盈的感受,都是生命中必须承受的轻与重。 
    她自幼就患有癫痫症,在五十岁以前就经历了两次的开心手术,至今每天必须精确地服用凝血剂。 
    五年前,她以一个半月的时间赶制了一百三十几套的衣服,在忙完这场台北时尚圈的盛宴后,谢幕的掌声和鲜花淹盖了个子娇小的她,当她走回后台后,一一的和工作同仁拥抱,然后,独自回家,洗个澡、喝杯红酒。隔天,就到医院做开心手术,这是她第二次的开心手术。 
    对于这样的现况她说:"当现实问题来临时,只有去面对,没有选择的余地。"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大小不等的难关,走的过,走不过完全是个人的意志力,面对人生,困境有时候很难放的下,想的开,有时仍不免自问,为什么是我?而想不开,又要如何面对人生呢?对于人生的困境,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却无法逃避。 
第五章 生命的繁华与寂寞
挫折是另一个生命的开端
    生命这门功课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主要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生命。 
    你的人生课程掌握在你的手中,这是你的生命,也是你该学的功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