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闹三国

麻雀虽小


    康朝一连昏睡了数日,精神并不疲乏。是故夜里想了许多,最后才又沉沉睡去。次日,天蒙蒙亮,便被秦桧从床上叫醒。一边学着秦桧一般的洗漱,一边向秦桧打听自己该注意的礼仪。吃着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第一餐饭,虽然不好吃,可因为自己多日里只是吃了些稀食,还是风卷残云的吃了许多。若非秦桧拦着,恐怕自己会直接撑死在这汉朝。倒叫秦桧好一通笑话。吃过早饭,二人便前往郑玄府中。
    说起这郑玄,康朝哪怕是在后世依然听过他的大名。放在当世,更是不得了大汉朝顶尖的人物。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纪念其人建有郑公祠。说来也巧,现在这郑玄正客耕在东莱郡中。再过一年多,因为黄巾之乱,他就要避乱徐州。“不过,如今有我在,青州别的郡我不管,东莱郡我一定不会让黄巾再起,这样,姑父应该就不会避乱于徐州去了。”康朝心想到,连康朝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现在这个念头其实是融合了系统给他植入的记忆。
    郑玄住处离县衙不远,二人走走停停,也不过两刻钟便走到。看着郑玄府前持礼甚谨,正在等候的游方学子。二人也不好争先。叫人通传了一声,也就在这外边规矩的等候。毕竟不是一般学子,二人刚刚通传入府,便听得府门大开,郑玄的贴身老奴忙来请二人入府。门外学子见状一片鼓噪,纷道不公,却只听得老奴说了康朝身份。学子见其县府之尊也只是先传方得入内,便又没了声音。二人不管这些,随着老奴快步向前。这郑玄府却不甚大。只是个两进的院子。这郑玄正在前院与众弟子讲经,于是康朝便先去后院见过自家姑母。秦桧却是留在当地等候。
    康朝进的后院,见一老妇,穿的十分朴素,却自有一股书卷气。脑中一闪,知道这就是自家姑母。忙施礼道:“侄儿见过姑母。”那妇人听得自家侄儿到来,欢喜道:“朝儿来了,快随姑母到屋里坐。今儿来是公事还是私事。听规儿说,你前几日却是劳累的有些伤神?”
    这康朝、康规兄弟两个父母早丧。二人自幼便是跟着这妇人抚养长大,说是姑母,实则与亲母无异。康规前日里怕姑母着急,故而只是说这康朝是有些伤神故而好几日间不能前来。康朝一听便明白了弟弟的深意,帮其掩护道:“正是有些小疾,如今早已无事。今日休沐,特意来拜见姑母、姑父。”
    “既然如此,今日便不走了,晚间与你姑父、表兄治个家宴。自从你当了这县令,倒是许久吾等也未曾一起吃过饭了。”郑妇听康朝说来此只为私事,便张家长李家短的问些家常。又问起其可有意中之人。毕竟二十多岁还没结婚在这时代已经算是大龄未婚。
    康朝也不着烦,只是微笑着与姑母答话。先说自己也想留下一起吃饭,只是县事繁忙,又有黄巾余乱。自己恐不得闲,所幸已近年关,自己到时当来叨扰。又说自己功名未立,婚姻之事随缘即可。二人正说着话,听得前院来人,说是郑玄讲经结束,特意来叫康朝去前院答话。郑妇听后忙道:“既是你姑父找你,便快去吧。稍后走的时候不用来答礼,过几日年关再来,陪我这老妇人闲话家常。”
    康朝听后,答礼告退。叫着在外等候的秦桧一起来见自家姑父,当世大儒,也是自己的受业恩师,郑玄,郑康成。
    二人尚未进院,就听得一人对着康朝说道:“大兄,姑父让我在外接你。”康朝定睛一看,却是一位十六七岁少年。面白无须,一米七左右的个头,一身儒士府,却还未曾加冠。明白了这应该就是自己在这世上仅存的至亲。幼弟康规。到底是血脉相连,康朝见着便有一股亲切之感,调笑道:“二弟又见清秀,大兄日渐形惭。”康规也是笑道:“少年自然胜老年,旧人如何比新人?大兄身体无碍了?”
    康朝过去轻轻锤了他一拳,佯怒道:“竟敢调笑你大哥。该打。”只是自己却先忍不住笑,又道:“全好了,只是尚有失魂之症不时发作,诸多前事难记。倒无大碍。”二人调笑了数句,趁机整理了衣冠,推门而进。只见院内老者三四人,壮者十三四,少者五六人。共是将近三十余人。康规早在屋外听得康朝说其有失魂之症,便打定主意帮其介绍人物。于是低声道:“院中端坐者,正是姑父。左手边却是吾等乡人,申屠蟠,右手却是平原大儒,襄楷。俱是姑父友人,我等前辈。”
    康朝暗想自己这幼弟,虽不知才情如何,只是这份七巧玲珑心便是十分难得。于是向前施礼道:“学生不才陈留康朝,见过恩师、申屠公、襄公。”
    三人见其一县之尊,犹能恭谨。对自己持弟子礼。都暗暗有几分欣喜。尤其郑玄,他只一子郑义。所以对这个侄子,却一直都是当作儿子一般。于是先开口问道:“身体无碍否?自年初受辟为县令可有不明之事?申屠、襄楷二公俱在,你可向二人请教一二。”
    康朝本来就有想问县事的意思,正好借着郑玄这个话头说出来:“回禀恩师,身体已无大碍。县事确有不明。今黄巾复起,东莱耿凌,北海管亥,乐安白饶。更有徐和统筹其间。前次作乱,郡守遇害,府事凋零。不知如何是好?”
    郑玄听后,尚还沉思之际,便听得那申屠蟠向康朝问道:“你为县尊,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康朝不想他们居然先把皮球踢了回来,略一思索,便回道:“民事当抚,贼事当伐。”
    申屠蟠听后大笑道:“有此八字,还问我等何?如此甚好。”郑玄与那襄楷也点头微笑,表示认可。康朝见状又说道:“只是民事凋零,诸事加身,县中诸曹空乏,弟子分身乏术。此来特来求恩师派几位师弟相助。”
    郑玄笑道:“此事易尔。规儿年未加冠,学问未成,不可出仕。郑义,虽我子也,但内举不避亲。才情可堪一用,当祝你一臂之力。”说完,从那壮年之中招来一人,对其说道:“益恩,你常年随我学经,今日可出仕矣。伯阳私是你弟,公是你主。不可失了尊卑。你与诸弟子友善。可还有人可荐于伯阳。”
    康朝打量那男子,二十七八年纪。微微有些胡髯,肤黑皮亮,像农人多过像文人。听郑玄叫他益恩,知道是自家表哥。郑玄独子,郑义。
    郑义先是允了出仕之命,然后又开口说道:“诸弟子皆非凡人。只是崔琰、公孙二师弟明日要随襄公回转河北。必难相助。余者倒是陈午,何阳诸人入门不久。难出仕地方。唯有国子尼、郗鸿豫二人才德兼备可助伯阳。吾当为伯阳举之。”
    郑玄听后欣慰道:“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郗鸿豫,果敢士也,亦当非凡。却可出仕。既然如此,你等小辈自去商量。吾等年老,却是精力日乏。不与尔等争锋。尔等可退下矣。”
    二人听完,知道这是三个长辈有事要商量,于是叫着诸师弟,以康朝做东。便在这不远处酒家里一顿吃喝。席间谈文论道,宾客尽欢。康朝提起请国渊、郗虑二人相助。二人果然也没有拒绝。又与崔琰诸人亲切交谈。虽是无缘臣主,但总是留下一份善缘。
    又见康规在那年少者中隐隐为首,陈午,何阳也不愧是年少英才。已有几分名士气象。众人这一场饮宴从中午一直到了傍晚。崔琰二人因次日要送襄楷回河北,所以第一个告退,然后陈午、何阳等年少者也告退归家。席间只剩康家兄弟,国渊,秦桧,郗虑,郑义六人。康朝见剩下的都是自己人,趁喝酒正酣。便把国渊三人职务定下。
    国渊才高人儒,命之户曹,主民事祭祀农桑之事,是诸曹之中最重一位;郗虑,果敢雄武,命之决曹,主罪法事;郑义,自家亲近人,命之金曹,主钱币盐铁之事。有这三人,民、法、钱三权抓起来,再加上有秦桧主各项杂事,吴三桂主武事。自己这个小县衙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若不是今日时日已晚,康朝必会大排宴席,使众人熟络起来。不过也亏得众人都是师兄弟,他日里山高路远,也不在这一时一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