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20章.伴我成长的小人书


    这几天朋友圈中发的回忆录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关注,其中有一个来自海伦的同学曹春龙,我让他提供点儿当年的记忆,他直接回复道,我的记忆就是你的小人书。
    其实不止是他,这应该也是许多我小时候同学和伙伴的深刻记忆。
    我当年有600多本小人书。
    绝对是王者中的王者。
    小人书就是连环画。
    百度百科中这样介绍。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我那个时候看的小人书和现在孩子们看的动漫不同。
    现在孩子们看的动漫几乎图占主要部分,文字说明极少,如果不是对著作有所了解,是根本看不明白的,这句话说得不严谨,应该说是我们看不明白。
    当然我那个时候也有这样的动漫,比如比利时画家埃尔热创作的《丁丁历险记》系列和《铁臂阿童木》等等,但毕竟还是少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人书的文字说明占比很重,即使不看图画,也能看懂。
    特别是那些即使现在看也很难看懂的世界名著,在小人书的精练下,变得通俗易懂。
    所以我总是建议现在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你说话他还能听一些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下小人书,儿时看的东西记忆是很深刻的。
    比如世界文学名著!
    比如成语故事!智力故事!寓言故事等等!
    比如历史!
    比如科学家的故事!
    比如适合孩子们看的!
    等等,等等!不可胜数。
    我能记得的最早看的一本小人书是租来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种行业叫租小人书。当年最早是新华书店本身开展的业务,后来普及开来。在新华书店门外的人行道上(很快别的商店前也开始有了),从业者在地上铺上一块布,上面摆上几十本小人书,然后边上放上一排坐垫,讲究点儿放一排小矮凳,路人花上1两分钱就可以看上一本。我记得的我租看的这第一本小人书是彩色版32开本的《刘胡兰》。
    尽管这本书肯定不是我看过的第一本书,只是我现在能记起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的时候我被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从此开启我的小人书收藏之旅,没有停止过,一直到现在已经1万余册了。
    除了《刘胡兰》外,另一次我记忆深刻的租书是在一百门前,有个租书的老大娘,有一次给我一本书,我说不看。
    这和我花钱的习惯有关,至今为止,我一直对见不到东西影儿的花销持慎重态度,花完钱而见不到东西令我觉得这钱花的不值,这其中以饭店和打车为突出。
    虽然夫人一直说饭也没吃到狗肚子去,但我习惯使然,依然改不掉。
    我喜欢花钱的是能见到影儿的,比如我买了书,书放到了书架上,见证了我花的钱。比如我买了纸笔,画了画,画也在......就是类似这样的。
    因此我极少去租书看,因为看完了钱也没了书也没有。
    老大娘说,没事儿,这本书你要能不乐,我就不要钱了。
    什么书能让人这么高兴。
    好奇损失钱。
    是《丁丁历险记》中的《黑岛》。
    当时看得我全程大笑不止。
    愿赌服输一向是我良好的品质,当然我是从不赌钱的。
    后来我专门去买《丁丁历险记》,可惜直到现在也没搜集全套,最后只能买了一套32开本的正常书,略有遗憾。在前几年又买了一套彩色版,可见当初记忆之深刻。
    这个就是印象极深的我在网上找到的小32开本的人小书《刘胡兰》封面,里面全是彩版,当时我花了一分钱租的,而且我记忆很深的是和后来在外不同,当时是在书店里边最左侧一个小屋里,属于书店行为,和现在存包差不多,一个柜台后边摆着小人书,我们隔着柜台租出书来,然后在外边看。应该是四十七年前。我有些东西是怎么也记不住的,比如记人,有些东西即使幼儿期见过的也印象深刻。
    在从海伦县城搬到大庆前,我一直有两个书箱,视若珍宝。
    在这十四年中,我最爱去的地方一个是书店(后来又加了上第七百货商店,后来又有一个新建的很现代化的名字的商场,在电影院斜对面,忘了叫什么了,新加的这两个商场都是因为有卖小人书的柜台),再一个就是电影院。
    前些时候我开始决定写回忆录后,就开始疯狂地发动人找当年的新华书店老照片,可惜一直没找到,最接近的一张照片是89年原书店拆迁的时候留下的框架,总胜于无,聊以自慰了。
    面向这个照片上的仅余框架的书店左后部分是个集市,集市很长,我一般去姥姥家的时候都愿意走这条道,可以顺路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好玩儿的,常有收获。书店右边连着的地方好像是一个副食品商店,然后就是东西街道和南北街道交汇的十字路口。当时我们都叫十字杆儿,也许是十字街(当时我小时候这个字一直读gai-阴平),总之是个“咽喉要道”。
    在这个现在连仅存在照片上的记忆都模糊了的书店里,我曾在《晨读之思~读有感》一文中写过买书的经历。在那里,我曾没事儿就跑街里的书店,用节约下来的买麻花的午餐钱买下一本本小人书,甚至和书店的人关系奇好,可以在新书来到后还没有摆上柜台前就可以去仓库里选买而先睹为快......
    当年我几乎每周都要去好几次。
    所以这个地方在我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因此,我一直想找到书店的老照片。
    可惜一直不得。
    后来退而求其次,我想找新的新华书店网上也没有。前两天经过不懈努力,才算找到了,却早已没了当年的感觉。
    这个就是新的新华书店。不过却不是我当年的新华书店。
    这让我想起了文末的感慨。
    所以,我理应很是想念我的故乡。
    是的,只是理应。
    故乡,不是火车站上写着的站名,不是地图上印着的汉字,他是一串串的记忆构成的割舍不去的思念。
    就如现在回去,我已经找不到我曾经住过的草房,找不到可以买好吃的排楼(现在知道是牌楼了),找不到当年那家宣传栏里写着当月电影预告的影院,找不到我当年放飞风筝的旷野,找不到我买过无数本伴随我成长的小人书的书店,找不到那些当年睡在我邻家通炕的兄弟,找不到我曾经读过的卫东小学,找不到曾经的南门、西门、北门,找不到姥家满院的樱桃树,找不到尘土飞扬的马路上悠闲的马车......
    我回去做什么?
    难道也像文中说的:也许能看到父亲领着儿子指着广场上的地砖说:“你爸当年就住这儿。”
    想想这个场景就觉得是一种悲哀。
    所以,我还是呆在这儿吧,现在的故乡应该也和我生活的环境一样:设计大同小异的楼区,繁荣度差不多的商业区,或通畅或有些阻塞的道路,口味相似的饭店......
    没有别的了。
    再次写到这里仍略有伤感!
    这是海伦县第七百货商店,除了书店外,这里也卖小人书,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现在还记得卖小人书的地方在左边这个门进去,柜台的背面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玻璃。在这里我买过的第一本小书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第十八册-《智盗紫金铃》。对我喜欢的东西的记忆是真的深刻。
    除了小时候的积累,我的第二波小人书快速增长归功于我的夫人。
    夫人有次陪我去萨尔图古玩城买小人书,告诉我她们家三道街那儿有很多卖小人书的,言罢一脸的鄙视,好像我在古玩城一次买了五六本小人书是一种很没见识的样子。我也没在意,心说这么多年卖小人书的不都这样吗,几十本书中能挑出来五六本就不错了。
    但好奇心起来了。
    下次去安达终于知道是自己没见识了。
    那应该是一家影院旧址,位于三道街,好像很久没放什么电影了,整个显得很破败。门前很大的空地上,小商贩很多,大多是书摊,得有十多家,几乎每家都有小人书,这里的“有”和古玩城二楼的有是不同的,是成箱子的有。而且还有六七家是以小人书为主的。如田爷爷进了二观园般的我立刻眼不够用了。
    当然是马上挑书。
    这里有个小插曲。
    安达的书商们小人书价格是0.5元和1元两种,有些特别好的才卖到2元。而这0.5和1元之间并无明显摆放上的区别,全凭商家确定,你把挑选的书递给他后,他会告诉你哪本是1元的,哪本是0.5元的,这就增加了不可控性。
    所以我每次去都声明,我只是买来看。然后选出几十本(想想当初五六本被夫人鄙视的还是有道理的),告诉商家,这里边哪些是1元你挑出去,我只要0.5元的。几次过后,商家看我真是不买1元的,又因为每次买的实在太多,基本上我挑什么就都0.5元给我了,习惯后也不说什么1元的事儿了。
    当然有些明显是品相好的书我也给人家1元,或是有些人家本就声明2元或5元的我也给人家。
    我只是针对那些先前不说,等我选完后再说哪些哪些是1元的那种。每次去了都至少几十本几十本的买,有时一次就买了三四塑料袋。这样坚持了好久,终于多了几千册的小人书进一步丰富了我的收藏。
    第三波增长高峰是在BJ的潘家园,我在《再见琉璃厂,再见琉璃厂》一文中描述了当时场景。
    第二次去琉璃厂已是2000年了。
    ......
    那一次我在琉璃厂知道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潘家园(我专门奔这个地方的小人书去的),第二个是BJ北总部胡同32号(这个地方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新的圣地)。
    那年我在潘家园买了2000多册的小人书,基本上都是七十年代左右的,加上一些大套系的缺本,成了我11000多册连环画收藏中的珍品。
    还记得当时一个摊位上有《闪闪的红星》一共8本,摊主要价5毛一本,我和夫人说:“现在的小人书是低价期,马上就会爆涨,我们把这8本都买了吧!”夫人“和颜悦色”地说:“买可以,但就算等到书涨了一百倍,50元一本了,你能蹲地摊上去把它卖了吗?”我摇摇头,怎么可能涨到一百倍,就算涨到一百倍了,我也不能蹲个地方卖去啊,老实地买走了其中一本品相最好的。(今天再去潘家园,同样的《闪闪的红星》已经被叫价500元,何止涨一百倍,涨了一千倍啊,而且现在还有个东东叫淘宝,不用蹲地上卖了。)
    那时觉得琉璃厂真好。那时觉得潘家园的小人书真多,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一两元一本的七十年代左右的小人书了。
    现在就连一元两元一本的小人书也几乎没有了。
    第四波的增长高峰是在长春。当年我和赵玉华在那里设计长春火车站,现在的长春火车站就是按我们出的这张设计图建造的。
    一向喜欢显摆的我现在提起来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骄傲的感觉,那是因为随着成长,越发可惜了当年老火车站的那个历史悠久的钟楼了,真的可惜了,只是就如拆除的那个济南火车站的哥特建筑一样,这不是当年的我们所能改变的。
    设计的空余时间跑遍了长春各处的旧书市,买了好几箱小人书。
    怀念那个时代。
    怀念那个小人书一两元一本的时代。
    怀念那个每到一地都有书摊可以逛的年代。
    怀念那个再也回不来的年代。
    第五波的增长高峰利益于网络,网络的完善令我们现在几乎可以搜寻到所有的缺书,我在网上买了很多小人书,但不知为什么却少了那种淘而发现的喜悦。渐渐地很久不买什么书了。
    这就是我当年在7788中国收藏热线上买书时的记录,现在上边还有30多块钱呢,已经是三星买家了,可见当初确实买了不少。
    人都是这样,太容易得到的就不当回事儿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得到金固然是乐趣,但少了淘,乐趣将少了不少!!
    虽然有人买了书是为了充门面,但显然我不是这样的!
    我是要读的。除了读我买的小人书外,我还读了许多别的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