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诈

第6章


同样的,我们帮亲戚做事,也常并不把事情摆在最优先。
    第一,是亲戚,就算做坏了,也还是亲戚。
    第二,是亲戚,不好拿报酬,就算给,也不好意思收。
    问题是,人性基本上是相互的,当你有了以上的两点假设,怎么可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能及时交件,表现平平,已经不错了。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事:
    某人请亲戚帮忙做事,拖拖拉拉、马马虎虎完成之后。某人很客气地照样付钱,亲戚先
推,某人硬给,说“哪儿能白做?一定要收。”
    最后,亲戚收下了,某人则在背后大骂:
    “什么亲戚嘛!又贵又差。”
    他岂知,说不定那亲戚也正后悔呢:
    “早知道会硬给我钱,而且一文不少,当初应该好好帮他做!”
    这种情况,中国人的社会最常发生。我们要好好检讨:原则、酬劳、赏罚,是不是应该
跟人情分开来?所谓“情归情、理归理”,好话丑话都说在前面。
    这不再是个能猜来猜去的社会,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该讲明的事,如果都能
早早讲明,事情会完满得多!
只管向我报告
    经营者和领导者,不要认为都用自己人是最好的。自己的人可以用,但他们必须是对你
效忠的自己人。而不能让下面人之间徇私,超过对你效忠的程度。如同故事中,江经理和王
经理(小王),都是总经理的自己人。一个是亲表弟,一个是亲自提拔出来的好部属。江与
王都对总经理效忠,却彼此是客观地各尽本职。
    相反地,如果王与江的私情有可能超过“公事公办”的程度,则不是好现象。
    不论在政治、军事、商业界,聪明的领导者,都知道怎样安排部属之间的“权力均
衡”,使领导者能不被蒙蔽,也减少部属联合叛变的可能。
    从部属的角度看。如果你是个没有背景的人,绝对不要因此认为争不过那些“有关系”
的。要知道,”没背景”正可能是你的优点,你可能因此而“找到背景”。
    此外,如果你喜欢拉小圈圈,也必须小心。在主管者的眼中,小圈圈不但最容易惹闲
话、造是非,而且最容易作弊。你尤其不可跟业务上应该“客观对立”的人拉小圈圈。譬如
你是会计、他是出纳,你们走得比谁都近,似乎形形不离。据你想,这两个部门本来就该合
作无间。但是你也要知道,商业界的一句老话:“会计兼出纳,弊端丛生。”所以,私交是
私交,公事仍然要公办,如果有公私不分的现象,绝对是大忌。
    当然,如果领导者采取“直接领导”的方式,也可能造成两个缺点。
    第一,是“马屁精”型的部属,巨细靡遗地向你报告,造成累死领导者、不能分层负责
的情况。
    第二,是你经常会听到闲话,不是这边告一状,就是那边参一本。
    面对两个缺点,你必须一方面做到充分授权,要求部属分层负责,一方面对于各种“小
道消息”,要有过滤的能力。你尤其要多听少讲,免得部属拿你无心的一句话,“鸡毛当令
箭”地下去传递,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
    记住,一个开车时闪躲每个路上小坑沿的人,常有较高的出事率。中国更有句谷话: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一个对于部属告的每个状,都作立即反应的人,绝对不是最佳
的领导者。
    领导者怎样使属下各尽本职,客观地树立,而不是主观地敌对,以避免徇私、腐化,是
一门很大的学问。
落入谁口袋
    图省事,而把东西完全包出去的做法,经常是最不智的。因为又贵、又危险。
    但是,如果你说:“我是新手,不懂怎么做,当然交给一家最方便。”
    那么,我建议你试着抽出中间一个步骤,由你另外找一家来作。
毛病大家说
    接过书,小青真是兴奋极了!这是她主编的第一本校刊,翻开来第二页,就有她的文
章。
    她翻过来,翻过去,看了又看,觉得好亲切。每一篇东西,都是由同学投稿中选出来
的。最前面是作文比赛得奖作品,然后有优美的散文,再下来是跳跃的新诗,最后则是厚重
的小说和论文。
    “这是照指导老师讲的,看一本杂志,不必细看,只要翻过去,就能感觉轻重和疏密的
节奏。”小青心想。只是当她快速翻阅的时候,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为什么版面一下高,一下低,跳来跳去,不在同一个位置呢?
    为什么文字一下浓,一下淡,会变来变去呢?
    小青找几位编辑开会之后,决定请装订和印刷厂的老板来谈谈。
    “哎呀!这本书装坏了嘛!摺纸就没摺准,钉子又钉歪了!”印刷厂老板拿起书叹气,
接着把毛病指给大家看:“太槽了!你们可以扣他钱!”
    印刷厂老板才走,装订厂老板也气喘吁吁地赶来。小青马上把毛病指给他看。
    老板直抓头,把校刊翻了又翻,还拿起几页,对着灯光看,突然大声叫道:“你们看!
你们看!我装得有毛病,实在也因为印得不好,不信你们还透光看看。”举起一页:“前一
页和后一页的数字页码,都不在同一个位置。
    装订厂老板一边鞠躬,一边神秘兮兮地笑道:“我们下次要改进。但是我也要愉偷跟你
们说,我看这本书不是那家厂印的。油墨一下深、一下淡。八成是太忙,外包给别家小厂印
的,你们可以扣他钱。”又把手指放在唇边:“千万别说我讲的!”
    小青立刻又打电话给印刷厂。
    老厂在那头怔了半天,没话说。最后终于开口了:
    “老实告诉你,最近我们实在太忙,你们又要赶在青年节,实在印不出来,可是外包的
那家厂也不错啊!版位虽然没印准,油墨不匀全是因为纸不好。你们订的是什么纸啊?又粗
又掉纸毛!”
    “是最好的道林纸!”小青说。
    印刷厂老板笑了起来,炸得小青耳朵直疼:“不要笑死人好不好?连模造纸都不够
格!”
    学期结束,校刊社开了个检讨会,把这次学到的经验一一写下来,以便交给下一年编校
刊的同学。大家相信,明年的校刊不但会比今年印得更好、更厚,而且可以印得更讲究。
    为什么?
    因为今天足足扣了厂商三分之一的纸张、印刷和装订费,省下不少钱,可以明年用。
    (想一想)
    这个故事谈的是另一种对立。
    在小青分别谈的印刷厂、装订厂和纸厂老板之后,由于他们彼此的推卸责任和批评,不
但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学到不少专业知识,而且省下许多钱。
    相反地,如果小青不是分别交给三家厂,而是由“一家包到底”,她就很难听到真话
了。
    想想,如果是你一人承揽这笔生意,无论纸张、印刷或装订出问题,都是扣你的钱,你
会不掩饰吗?
    此外,如果三个老板同时出现,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大家都是同业,谁好当面说对方
的不是呢?要说,也是偷偷说啊!
    无可否认地,这运用了人性,但是如果这样得到的是真相,这样能不被欺骗,又有什么
错?我们只是将对方各个击破罢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处处利用这种智慧,让外行的自己退到另一个角度,冷眼旁观地
听那些对立的人说话。然后加以组合、分析,成为我们的结论。
    记住!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冲动地去争吵,要冷眼看人生,在那许多人际利害的矛盾
中,积累自己的知识。
 姜是老的辣
    接到古先生的电话,小宋心跳到了一百二十下。
    “这么大牌的制作主持人,居然会找到我。”小宋放下电话,兴奋地对老婆说:“还约
我明天碰面,说要谈节目的事。”
    小宋一夜没睡好,小宋的老婆也没睡好,一大早就起来为小宋烫衬衫,一边烫,一边
问:
    “你猜,古先生是找你做什么节目呢?”
    “不知道!可以确定是不会找我主持他的‘四海心声’。”
    “四海心声”是古先生的成名节目,自己的制作班底,加上自己主持。起初大家看他一
定弄不成,没想到一炮而红,愈红愈有大人物愿意上,收视率也愈高,使古先生不仅在电视
界,连在政治界、学术界,也成了一号人物。靠着关系作生意,更愈作愈大。
    想想,有谁会把自己的“成名之作”,交给别人呢?尤其是交给小宋。
    当然了!小宋也是新秀,留美的硕士,又仪表堂堂、辩才无疑。大家都说他是“学者从
秀”,前途无量的明白之星。
    “如果古先生能提我一把,就棒了!”小宋出门时,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又要老婆亲了
一下:
    “希望你的吻,能带给我好运。”
    小宋果然交了好运,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好运――
    古先生居然真的要把“四海心声”的主持棒,交给小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