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美无双/ 锦竹

第39章


桓温不屑地上了一封奏表,殷浩被免为庶人。
  朝廷上也没良将可派,司马昱妥协,让桓温上阵北伐……
  身为桓温靡下的司马和军医,自然是随军而发。
  公元362年深秋,桓温北伐前秦。
  那时,她还刚回到江陵不到一个月,就下令随军而发。她感觉自己就快虚脱一般。谢玄甚是心疼,想为她请假病休,敏敏不想多事,就没让谢玄去,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现如今她也是谢家的一份子,她也要为谢家的利益着想。
  只有卖乖桓温,才能一点点茁壮。
  在北上的过程中,敏敏还是不支倒地感染风寒。桓温军队好不容易行至灞上,百姓见很久没见大晋的军队,痛哭流涕地在路边欢迎他,桓温心里不知是喜上眉梢,还是自己感觉也有些赶了,决定在在灞上休息三日。
  当得知这消息,心疼敏敏的谢想玄赶紧去打听灞上最好的大夫,却被敏敏拦住了,她笑道,“我可是医生耶,我知道自己什么病,看什么大夫。”说着拿出自己配的药方递给谢玄,“你去镇上药店去给我抓点药就是了。”
  谢玄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还是顺应着她,拿着药方出去抓药。而他这一出去,却遇见了一个以后留名千古的人。
  那人便是——王猛。
  他打听到灞上最有名的药店名为一和堂,他前去抓药,却见一位青年男子对药店老板道,“你给我抓的药,少放了半两当归。”
  药店老板一脸不置信打开男子给他的药包查看,也看不出自己助手有少那区区半两,他自个拿称量了一下,还真不多不少,正好是半两。
  掌柜悻悻地把剩下半两放了回去,道,“这下不少了吧。”
  王猛甚是满意把药包包好,离开了店铺。
  谢玄注视这他的背影,觉得这人还真有意思。
  “呸,半两还计较,还什么清高。”掌柜对着他的背影骂道。
  谢玄好奇问,“掌柜,那是何人?”
  掌柜一脸嫌弃说道,”他叫王猛,家贫如洗,贩卖畚箕为业。都穷到这份上了,还手不释卷,刻苦学习,想自荐去当个官,可他这人为人特别抠门,却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不计较,身上也不知多久没洗过澡了,他还不屑那些跟他同行的打交道,装什么清高。人缘不好,自荐多少次也白扯。”
  谢玄细细听后,感觉甚是有趣,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的特别之处仅仅只有于此吗?
  事实证明,不止。
  当他药抓回去,为敏敏煎药送过去时,敏敏就像个没病似的下了床对他微笑。他嗔怪,“还没好怎么就起来了?赶紧躺下去。”
  她摇头不依,眼神炯炯道,“你听说没?刚才营中来了怪人。”
  “什么人?”
  “我也不知啊,我们出去看看好不好?”
  谢玄皱了皱眉头,“你还在生病。”
  她当机立断把谢玄手上的药喝得精光,痛苦吐着舌头,“好苦啊。”
  “谁叫你这么着急?”他从衣袖里拿出红枣来,递给她。
  “哎,还是相公想得周到。”她卖乖似的把枣子吞了进去,拉住谢玄道,“走,去看怪人去。”
  敏敏所说的怪人就是王猛,因为他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如此随意也就罢了,偏偏还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事,讲的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不是个浅薄之人,他觉着这王猛还有些意思,而且王猛把国家分析得很是透彻,心里暗暗惊讶,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帅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而王猛却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当敏敏听王猛这么一说,她真的大为惊讶,好有魄力的一针见血,直扎桓温要害。桓温要是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在朝廷手上,这样得不尝试。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敏敏想,这王猛是有才华,可惜不该如此毫无措施就去触及桓温心中那块石头。
  似乎谢玄也是那般认为,他低声道,“桓温的心思可不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桓温默然久之,无言以对之时,他的下属薛珍立马唤道,“直接攻破长安确实是个好主意,将军咱就试试……”
  桓温眼睛一瞪,“混账,现在战略还未出,你就急于攻心,他日上阵,岂有你这般马虎?”
  薛珍被骂得不敢回嘴,可是却忍不住嘀咕,“长安攻下该多好。”
  这下桓温更是来气,这样忤逆他不仅让他难堪,还怕自己的心思被别人挖掘,他一气之下,下令道,“把薛珍给我军法处置。竟敢公然指责将军?”
  这罪行未免太大了吧,再者薛珍跟了桓温这么久,这样不尽情面,看来是真的把桓温弄得狗急跳墙了。
  王猛一听,仅仅就说了几句忤逆的话就军法处置了?他不禁有些胆怯起来,看来和桓温是道不合。他想了想,就立即行礼告辞,说家中还有些急事。
  桓温本也无留人之意,摆摆手让他去了。
  敏敏和谢玄看着这场闹剧,相视一笑。可是这王猛确实是个人才。他们也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这王猛会成为谢玄的第二对手。
  桓温想现在正值深秋,麦子快成熟之时,本想等麦子熟了以后就地筹集军粮,谢玄觉得不妥,就地解决虽然能解一时之需,但要是这场仗是持久战的话,那就只是杯水车薪了。可是桓温却很有自信,这场战能速战速决。桓温分析,现在前秦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政治方面还分有实力,明争暗斗,哪有那么多功夫打仗?给他们来一记猛药,让他们失了斗志,那么胜利就在望了。虽然桓温分析很有道理,但是谢玄怎么觉得就地筹集军粮不是明智之举。至少给自己断了后路。
  而谢玄的想法在第二天就印证了。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眼见军中因缺少军粮,士兵身心俱振,士气开始低落,闹的人心惶惶。
  在桓温还在焦头烂额想对策之时,秦军又派人给桓温捎来一封信。是符坚所写,上面仅仅几个草草的汉字,“游戏还是刚刚开始……”
  符坚这话,说得诡异,却很有震撼力的动摇了桓温还想北伐的决心。
  真是恨角色符坚。竟然先用军粮让军心大动摇,然后写封威慑性的信让头目也跟着动摇,这种不攻自破的手段,还是有点高明的。谢玄分析道,要是这样,那么只有一个方案,防止损失,撤返襄阳。这也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桓温这回听了谢玄的话,直接退到了襄阳。到了襄阳,桓温越想越不甘心,他这样战败而归,不仅名声大落,还要成为笑柄。
  而谢玄在他彷徨之时,提议,他去攻打前燕的洛阳。
  这提议让桓温眼前一亮,现在前燕政局处于混乱,这可经不起伐。要是把第一大城池给占领,那不是将功补过吗?
  桓温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北上伐燕。
  敏敏知道这个消息,找到谢玄,有些难以置信,“你叫桓温去攻打前燕,你可知道,我们东晋可是跟前燕有协议的?”
  “知道,但是桓温想去,拦也拦不住。我只是提议而已。”
  敏敏轻轻自嘲笑道,“你这是一石二鸟之计吧。即使桓温赢了,他背负着背信弃义之名,毫无君子可言。名望大落。要是输了,他不禁损兵折将,还要赔了夫人。军队和名声全无。”
  谢玄不说话,默然不动。
  “我从来不知道你也会有心计的时候。”
  谢玄微微曲起双手,攥成拳头,隐忍着莫名的难受,一丝艰难道,“你不懂,为了保住谢家,不得不除去阻碍要颠覆谢家的势力。这就是一种责任,我谢玄也是谢家的一份子,我不仅要保住谢家,还要光耀门楣。懂吗?”
  敏敏一笑,轻轻地抿嘴一笑。
  她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只是觉得曾经那个有这无比干净眼睛的男孩,此时已经消失了。
  是啊,孩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在这战火燎原的时代,只是一张无用的废纸罢了。仅仅值得回忆罢了。他们都是被生活所逼迫而出的狡黠,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这就是生存之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初放蔓延
  桓温对前燕下了战书,书云,请准备迎接我们的来犯。
  他没有表明用意,简单直白告之要打仗了,请准备好作战。如此随意毫无头绪的战书确实有点耍无赖。毕竟有盟约在前。
  前燕为之一振,原本动荡的朝廷被桓温这么一搅和,更加躁动不安,燕王慕容儁更是火烧眉毛顾眼前了,只得硬着头皮重新请回慕容恪。
  因为慕容恪上次俘虏人质使得前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合约便利,慕容恪原本声望高居,这么一来功高盖主,使得燕王担心历史上比比皆是篡位也会在慕容恪身上发生。不得不说慕容恪聪明,自知之明地请命辞去大将军一职,做自己的逍遥王爷。
  而如今,士兵涣散,朝无良将,朝中大臣各个都进谏让慕容恪去打这场仗。还有些人提议,找前秦支援。
  燕王也无他法,想不到其他能行之策,挥泪丢弃自己的原则,请慕容恪“出山”。
  却不想,慕容恪这时却以“有疾无能”推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