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追心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
    今日天气晴朗,小梅要求杨思成陪她一起去东华寺。
    东华寺位于城东18公里处,是本地最大的庙宇。据说,那庙宇自明代时侯就有了,但后来由于战乱频仍,不知毁了几次,又重新修了几次。最后的一次修复,据说是十几年前完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富裕了,东华寺也越来越繁华起来,每年进香的人都很多。由于小梅的父亲几乎每年都要向庙里捐款,而她经常与父亲一起去,所以那儿的住持惠明禅师与她也很熟。
    前些时,东华寺的云会堂有些漏水,需要修缮。此事被陈宏达知道了,他向惠明禅师建议道,云会堂已经年久失修了,干脆推倒重建,一切费用由宏达药业公司承担。今日小梅就是去送支票的。
    今天东华寺里的香客非常多,寺门外的广场上小轿车已经排满了。杨思成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停了车,与小梅携手走向山门。
    由于惠明禅师知道他们今日要来,所以特地派了个小沙弥在山门外等侯。那小沙弥叫净空,也见过小梅几次,所以老远就迎了上来。
    “师傅说,你们可以先去上香,然后让我带你们去茶堂用茶。”净空合掌施礼道。
    杨思成看那小沙弥,也不过十五、六岁年纪,长得倒也眉清目秀。杨思成暗自思忖道:“如此小的年纪,为什么就入了空门?难道他也曾有过什么深重的悲痛而令他看破了红尘?或者是他的家庭发生了什么事情?”
    想着想着,他们就进了山门,那山门其实也是一座殿堂,迎面看见两尊神像,怒目忿颜。穿过山门便是一个院落,两面各有一个亭子,左侧的亭子里悬挂了一口大钟,右侧的亭子里安放了一个大鼓,杨思成想道,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吧?杨思成虽说是本市人,但只是很小的时侯随父母亲来过一次,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穿过院落就进入了天王殿,殿的中央有一尊佛像,杨思成随着小梅一起上香、礼拜。杨思成开口道,“这佛像大概是释迦牟尼佛吧?”小梅笑道,“天王殿中怎么会供奉释迦牟尼佛呢?那是弥勒佛,相传就是五代时侯的布袋和尚呢。”因为她几乎每年都要随父亲来此敬香,所以对寺中的许多事情比较熟悉。他们绕到佛像后面,那儿还有一尊神像,面向北方站着。小梅又解释道,“这是韦驮菩萨,你看他左手握着宝杵,正在守护着寺庙的平安。”
    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只见殿门内外香烟缭绕,殿前的一座巨大香炉里更是燃着一大束一大束的香,许多善男信女还在不断地向香炉里插入一束束的香,同时在虔诚地礼拜。杨思成与小梅也向香炉里插入一大束香,然后携手走进大雄宝殿。只见迎面供奉着三尊佛像,两人上香礼拜,小梅又默默地在那儿站了许久,杨思成从旁边看她,只见她面色凝重,口中念念有词,一副虔诚的模样。
    杨思成没有打扰她,而是悄悄地向那小沙弥净空问道,“这儿的三尊佛像想必其中有释迦牟尼佛吧?”净空答道,“这三尊佛像其实是指佛的三种佛身。当中的那尊为“法身佛”,又名“毗卢遮那佛”,指佛在先天就具有的佛性之身。左边的那尊为“报身佛”,又名“卢舍那佛”,指的是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右边的那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而现之身。”
    杨思成道:“原来,佛先天就具有佛性呢!”
    净空立刻正色道:“任何人先天都具有佛性呢!只不过被世间的浮华假象所蒙蔽罢了。所以佛经上说:一阐提皆有佛性。”
    杨思成暗自思忖道,倘若人人都有佛性,为什么世间又有如此多的恶人呢?如果我也有佛性,还要不要继续沿着复仇之路走下去呢?
    这时,小梅已经祈祷完毕。净空道,“现在,你们可以随我到东跨院的茶堂去见惠明禅师了,大概他此刻正在那儿等着呢。”
    他们二人随着净空经过侧门,步入东跨院,立刻感到非常清静,颇有世外丛林之感,因为一般的香客是不会到这儿来的。很快,就来到茶堂,寺院的知客远远看到他们,已经迎了出来。互相施礼后,寒暄了几句,便一同进入茶堂。惠明禅师正盘腿闭目在那儿打坐。二人向禅师行了礼,小梅是早就认识的,杨思成则自我介绍了一番。其实,昨晚惠明禅师已接到陈宏达的电话,早已知道杨思成的身份。杨思成看那惠明禅师,大约有七十以上年纪,然而眉目清癯有神,不愧是世外高士。
    杨思成与小梅落座后,净空端上了两杯清茶。惠明禅师略略问了问小梅的身体状况等等,小梅一边品着茶,一边微笑着一一作了回答。稍坐了片刻,小梅从提包中拿出一张支票,向惠明禅师说道,
    “家父让我把这个交与禅师。”
    “屡屡承蒙布施,多谢了!”惠明禅师接过支票,命净空去请本寺的监院过来。因为全寺的一般性事务,像经济收支及库房物资等全部由监院负责管理。
    须臾,监院来了,他是一个身材高大、颇为壮实的和尚。他接了支票,向小梅作揖施礼道:
    “烦请女施主随我过去,在功德簿上签字。”
    于是,小梅便起身随着那监院到隔壁房里签字去了,留下杨思成仍陪着惠明禅师说话。杨思成突然想起刚才小沙弥净空说的佛性问题,于是开口问道:
    “请问禅师,是否人人先天都有佛性呢?”
    “施主!你能问老衲这个问题,也就说明你与佛理的缘分不浅哪!人的心灵本来就是清静无垢的,人的自性本来就与佛性无二,这就是所谓的‘即心即佛’、‘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的道理啊!当人领悟到自心是佛而回归自己的本性时,就能脱胎换骨似地进入超越与解脱的境界,仿佛‘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这就是禅宗六祖惠能所说‘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悟方式。人们一旦觉悟,这时心中便是一片澄澈空明,有如水月朗照,纤尘不生,而这一境界是不可言传的心灵体验。人在这种无思无虑中感受宇宙与生命,这才是佛陀的境界呀!所以说,心境即是佛境。”
    杨思成心中暗自感到好笑,他想道,现在自己正想着怎样去杀人、怎样去复仇,恨不得令那些仇人们血流遍地呢!又哪儿来的什么佛性呢?这老和尚也太过迂腐了吧。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些想法说出来。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些作恶之人呢?难道他们也有佛性?”略停了片刻,杨思成继续问道。
    惠明禅师笑道:
    “世事烦杂,不可一一道明。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慢慢去体悟呢。我观你面相,清灵秀逸,本是忠良俊朗之士。只不过眉目之间透着一股暴戾之气,还望施主好自为之。”
    杨思成心中吃了一惊,他不由得低下头,双手合十道:
    “望大师赐教!”
    惠明道:“也罢,我送你两句话,你慢慢去体悟吧: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杨思成本来还想再问问,但这时,小梅已经由监院陪同回来了,他也就闭口不言了。惠明禅师说,已经准备好了斋饭,邀请他们二人到斋堂随便用些,他们婉言谢绝,就此告别禅师回城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